無名小說網 > 開局在大唐迎娶長樂 > 第820章∶抵抗!無補!
  從這封信里,秦文遠已然知道李世民默許他稱王之事,雖沒有下旨確認并授與丹書鐵券,不過是皇上為維護皇家不受臣子脅迫的面子罷了,使自己領會圣意再建奇功,那時朝廷封其王爵之位便名正言順,而使李靖出兵高麗,不過是朝廷往后有理由將高麗納入藩王臣屬國的戰略目的罷了。

  秦文遠并不介意李世民有這等心思,不就是朝廷想要些好處嗎?小爺何不將李靖麾下之軍置于與“百濟”的征戰中呢,使早就臣服朝廷的“新羅”戰勝“百濟”同為大唐屬國,而讓整個半島局勢趨于平穩的三方態勢,稍加時日,隨著高琴郡主統治高麗國得徐家背后支持發展,使其富國強軍的目的達到,還怕不能將“新羅”與“百濟”納入到治下嗎?

  正所謂:“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墻梯!”

  李世民與秦文遠各有心機,便看最終的實力說話。

  閑話少提,再說溫顏博宣讀圣旨完畢,衛孝杰接旨后便對秦文遠施禮說道。

  “衛某與秦大人同為大唐臣子,懇請大人將古北口歸還幽州守軍,使兩軍關系趨于常態再不得自相殘殺,不知秦大人可否如衛某所愿?”

  “歸還可以,然、本王得當著朝廷諸多大臣在此有言再先,衛大人可能保證幽州軍不再出關騷擾百姓之事否?如是不能,那便將幽州劃入本王治下,使秦軍為大唐東北屏障,衛大人自可率幽州軍回京享福。”

  面對秦文遠如此提議,衛孝杰自然不敢多語,無奈使雙眼瞧著李靖等朝臣尋求幫助。

  李靖欠身對秦文遠說:

  “好了!你小子就不必與衛大人說笑了,就將古北口歸還與幽州軍吧,老朽也好隨你前往遼東商議如何進襲高麗之事,待得皇上東征高麗的旨意,老朽聽從你的安排便是,倒要看看你小子指揮大軍是有此才能。”

  一旁、溫顏博、劉德威等朝臣也是紛紛勸解兩軍和解。

  秦文遠賺足面子,吩咐身邊親衛頭子周倉傳自己軍令,使徐軍做好與“幽州”軍交接“古北口”防御的準備,待得往“幽州”圍剿李佑的徐軍部隊出關,全軍回到“平州”駐地休整時再行交割之事。

  解決完“幽州”諸多大事之后,李靖使劉德威率數千兵士押送李佑回京,將蘇定方及所轄的數萬唐軍歸于自己麾下,暫時駐扎“幽州”待命并解散數州參與平叛的府兵各歸建制。

  隔日、李靖與衛孝杰和秦文遠所部出“幽州”往“古北口”關隘開撥,而劉德威、溫顏博等則率軍押著李佑回返京城。

  過“古北口”關隘,衛孝杰使軍接替秦軍防御并與李靖、秦文遠告辭,將守關重任仍是交給薛仁貴負責,責令其做好防御休得使軍節外生枝,再生禍亂。

  薛仁貴得令,雖不滿秦軍借仗兵器之利得勢,奈何形勢比人強,不得不忍著與秦文遠的殺師之仇而于軍中布置關隘的防守之事。

  秦軍中,李靖得見秦文遠夫人契丹彩霞公主,見此女將英姿颯爽,不禁暗贊秦文遠這廝除了武藝高強,便是御女的功夫也是異于常人。

  尼瑪!這等母老虎也只有這小子敢于使之睡在身側。

  李靖如是想著,面上有些似程咬金般浮現猥瑣的笑容,使人看來,這老東西也是個為老不尊的胚子。

  也許、但凡人上了些年齡,在自己欣賞的小輩面前都是這等卵樣吧……

  劉德威、溫顏博押送李佑回京,一路再無阻涉,數日便到長安。

  望著長安城,李佑終有物是人非的感覺,想自己出身高貴卻命薄如此,今日之后,自己是生是死全不可知,一時竟有些悲從心起,淚水模糊雙眼。

  數日后、皇宮太極殿上,李世民歷數李佑之罪,望著此時蓬頭垢面的兒子跪伏階前,當真是痛徹心扉,長聲嘆息之后,最終以“謀反罪”將李佑貶為庶人,賜死于太極宮內省。

  李佑死便是死了,然、李世民做夢也沒有想到,李佑的死竟然牽引出了太子李承乾同是謀反的計劃。

  此乃后話,容后再敘!

  太極殿處置李佑過后,李世民賞賜平叛有功之臣,敕封杜行敏出任巴州刺史,位列南陽郡公之尊,劉德威接替李道宗為刑部尚書,傳旨著令遠在遼東的李靖率朝廷置于“幽州”的大軍東征高麗,使于“幽州”犯過的蘇定方隨軍戴罪立功,待得東征結束之后再一并封賞。

  李靖、蘇定方等接旨后隨秦文遠一并前往“遼州”城。

  從進入“平州”起,李靖等沿途所見皆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其繁榮的程度比起大唐治下的州城不知強了多少,不得不佩服秦文遠施政的方略,到達“龍城”之時,只那些公立的學校,各族適齡兒童背著布包上學的開心模樣,便使大唐這位軍神感慨而道。

  “這才是教化萬民的手段啊!一味的靠武力征服,得到的不過是短時的安定,只有改變人的思想才是長久的安邦定國之道。”

  便是蘇定方此時已然對秦文遠的認知改變不少,想起朝廷中一些朝臣對秦文遠的評價,無不是言此人仗著軍利而不將天下英雄放在眼里,當真是:“耳聽不如眼見!”秦文遠之才豈是他們能夠知道的,其治軍軍紀嚴明不說,更是民生之政同舉,只看其轄地道路四通八達,道上車馬來往的情形便可使人想到如今遼地的清明態勢。

  這廝為自己偏聽偏信而感覺有些面色羞紅,待到“龍城”與“齊王府”眾官飲宴之時,酒席上蘇定方恭敬向秦文遠施禮,真誠說道。

  “蘇某自以為文韜武略皆通,常喻比大人不差分毫,如今見識過大人治下軍政,頓感羞愧難當,始知很難望其項背,以往多有得罪之處還望大人原諒。”

  秦文遠主位之上微笑而道。

  “將軍不必如此客氣,更不可妄自菲薄,本王以為,做官者心中當裝著百姓方為大能,有道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們做官,難道不是應該使治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嗎?似那等只顧著自己利益而不知百姓死活的官員卻是為本王所不恥,如今幽州之事已然告一段落,將軍不必再提,希望將軍在往后為官的宦途中多以百姓為重,使治下幸莫大焉。”

  李靖及王府諸多官員為秦文遠的這番言語所動,不禁紛紛喝彩起來。

  “說得好哇!伱小子的想法總能給老夫不少驚喜。”

  “王爺之語,我等謹記!”

  蘇定方此時頓起對秦文遠的崇拜之心,暗忖似秦文遠這等良臣才是大唐真正的棟梁之才。

  ……

  李靖接旨率軍東征,安頓好諸多整軍之事后,終日與秦文遠等將領于王府虎堂策劃進軍“高麗”的謀略。

  虎堂中央,使李靖、蘇定方等唐軍將領艷羨的大型沙盤前,秦文遠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大人,秦家軍一部已于“新羅”登陸并與該國結成聯盟,本王欲使你率唐軍搭乘水師戰船于“百濟”海口登陸,匯合“新羅”聯軍展開對“百濟”的軍事行動,使“高麗”失去倚仗,那時,唐軍與秦軍兩面夾擊“高麗”國,大事可成也。”

  對于秦文遠的這個方略,李靖、蘇定方等當然知曉其中的深意,說白了,秦軍便是在沒有唐軍聯合行動的前提下仍能以一軍力克“高麗”王城,唐軍插手戰事,無非是想在此間獲得好處和戰略上的存在罷了,既然如此,秦文遠使唐軍往“百濟”作戰的方略自然無可厚非。

  “可!那某家便率數萬大軍登陸百濟,水軍卻要你小子多多協調才是。”

  “這不是問題,待唐軍集結到登州之后,本王便傳令登州水軍都督徐世祿派出戰船相助如何?”

  秦文遠與李靖計議得當,近二月的整軍過后,于大唐貞觀十年五月,秦文遠親自率軍渡過鴨綠水進逼高麗國“泊溝”城,使羅士義率一部軍士展開對高麗國轄境連續騷擾的策略,其目的是使高麗國的經濟受到重創,讓其窮困凋弊,使民產生對王國的動搖而禍及高麗軍軍心。

  此時、李靖已然率軍進入齊境至登州,秦世祿得秦文遠軍令準備好數百戰船。

  李靖令蘇定方為唐軍前鋒將領,率左曉衛大將軍劉伯英等麾下數萬唐軍于此展開登陸“百濟”之戰。

  戰略之初,已然駐扎于“新羅”與“百濟”邊界的徐家軍聯合“新羅”五萬大軍先是展開對“百濟”的騷擾之戰,使欲登陸“百濟”熊津口唐軍得到策應。

  便在“百濟”忙于調兵遣將應對來自“新羅”國的聯軍之時,但見得熊津口前的海面當真是千帆蓋海,無比壯觀。

  數十戰船接近熊津口時便“一”字排開,百門大炮同時開火,使“百濟”駐守熊津口的守軍受到重創,死傷無數,趁此敵軍混亂之時,蘇定方率軍強行登陸,順利搶占熊津口各防御陣地,使唐軍源源不斷上岸并投入戰斗。

  待得大軍登陸集結,蘇定方率軍攻下熊津口,取得了穩固的立足點。

  而從“新羅”方向陸地進攻“百濟”的秦軍和新羅聯軍卻不是那么順利,遭到“百濟”領軍大將階伯的殊死抵抗,使兩軍一度僵持相互不能奈何,而新羅軍不惜代價,不顧兩軍商議好的方略提前于秦軍左翼發起沖鋒,使秦軍被動之中應戰,死傷慘重,終是擊敗階伯率領的百濟軍。

  蘇定方率軍與慘勝百濟軍的聯軍匯合,三路大軍齊頭并進沿江而上,直趨百濟“泗沘”王城,距王城二十里處便遭遇百濟傾國之兵,但見得四野皆是敵軍,其勢洶洶。

  但得蘇定方鎮定,秦軍放棄與新羅軍的嫌隙,三路大軍,數十員戰將齊心合力。

  得益于秦軍作戰能力之強,聯軍商議以徐軍為首,唐軍、新羅軍為左右兩翼展開與百濟軍的大戰。

  愁云慘淡的天空下,鼓聲陣陣、號角連連,喊殺的嘶聲四起。

  蘇定方這廝一桿長槍指南打北,亂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秦軍中威力巨大的火箭弓弩兵射出火箭,枚枚震響并帶著火焰的箭矢,撕裂、燒死敵軍無數,弓箭狙擊手每一支利箭必帶走敵軍將領性命,而新羅軍卻是如殺紅了眼的野獸,顧不得自己傷亡也是奮勇殺敵,可見兩國之仇有多么的深沉。

  日頭殺到午后,當真是尸橫遍地,血水成河。

  嗚咽的號角聲中,百濟軍終是不堪傷亡而收兵逃回城里。

  唐軍、秦軍、新羅軍也是傷亡慘重,好在此時新羅再有援兵趕到及時補充聯軍。

  此戰,三路大軍斬敵過萬,其凄厲的場景若干年使參與此役的將士不能忘記。

  蘇定方率唐軍與秦軍、新羅軍一路趁勝追擊,兵臨“泗沘”城下,聯軍各種攻城武器齊齊擺開,十數萬大軍各成陣勢,眼看得“泗沘”王城不保,百濟軍人心惶惶,城中百姓皆是害怕不已。

  “百濟”義慈王感大勢已去,攜太子扶余隆逃往北部邊境城池,次子扶余泰自不量力,于城中自立為王,率兵固守,奈何城中守軍軍心已亂,自是回天無力。

  有太子扶余隆的兒子扶余文思不滿叔父自立為王,竟是吩咐左右乘夜打開城門逾城歸降攻城聯軍,城中大部百姓得知后皆是隨之逃往城外。

  蘇定方得扶余文思歸降,趁城門打開之際迅速使軍登城立幟。

  扶余泰得侄兒打開城門率百姓投降唐軍之事不禁仰天長嘯,對族人百姓所為當真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將大好的江山拱手送人。

  莫奈何,這廝見再做抵抗于事無補,反倒是誤了諸多人性命,遂約束麾下軍士丟下手中兵器獻城投降,請求處置。

  蘇定方率軍攻下百濟王城,城中稍作安撫之后,三路大軍繼續往北進兵,再是經歷數次大小戰斗,終使逃往北部邊境城池的百濟王扶余義慈和太子扶余隆率部投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