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流年擷萃 > 抽離與牽扯
  今天早上看到作家助手里給我的信息,說是小說完結已審核完畢,給予通過。看到這條消息,我都有淚奔的感覺。

  假如說每天的更新,把頭腦里的設想轉變為文字的過程是陣痛和分娩的話,那么這一刻,這個孩子就是離開我去上學了。

  秋日離別愁更甚,遙眺默禱化淚盈。

  沒有寫過小說,沒有連續一年寫過小說,每天都在小說的情景中,每天在構思,每天在想象,每天在書寫,每天事無巨細,都要一一過目,一一經手,忽然它離開我了,一下子真的很空虛。

  整個上午,我都在玩游戲,或者聽音樂,沒有看書,更不想去動筆。

  就讓我靜靜地和哀傷的情緒待一會兒吧。

  有時候我是不喜歡外界的節奏,覺得太快了。

  其實中醫也好,心理學也好,都是這么認為的,人的氣吸進來時,需要頓一頓,在體內震蕩一下,然后再呼出去。

  而心理學也說,當有了情緒,哪怕是想哭,那么靜靜地待一會兒,然后想哭就哭,這時候不要去打擾,讓情緒自然流露,這樣是健康的。

  可是很多時候,在外界不一定會顧及到這一面,節奏太快了,太以人為的好惡為主,認為哭就意味著不好,然后打斷,希望不要哭。

  可誰的人生沒有經歷過哭泣,如果沒有哭泣,是不是也意味著這是不完整的人生呢?

  估計也沒什么人會去這么想,也沒什么人會想到這一點。

  而且乍然放下,我在抽離中,還是覺得有牽扯,估計這幾天,有得要在抽離和牽扯中徘徊了。

  這是自然的。

  要放下,大腦的程序會認為再也見不到,這時候所有的前塵往事都會一一浮上心頭,舍不得的情緒會占一點空間,這一點,大腦和電腦是不同的。

  電腦可以是直線的,可以看程序。

  可是人腦,怎么可能不經過情緒呢?

  到了這一刻,我才方始明白過來,還記得以前看《倚天屠龍記》書尾的后記,金庸寫到,他覺得沒有把張三豐和張翠山生離死別的感情寫出來,也沒有確切地表達謝遜聽到張無忌死的情緒。一直到他自己有了生活體驗,這才明白過來。

  以前我看這段話,也是看過就算,沒什么體會的。

  可是到了小說完結,而且是平臺宣布完結時,這時候金庸的這段話開始浮現在我眼前,我也開始感知到那種情緒。

  而且我也有很多應該的表達的情感沒有表達出來。

  比如說,當我哀傷迷茫的時候,突然想聽越劇《家》里的《兩地洞房》唱段,那段唱是說覺新在洞房時,和兩位新娘,一位是家里為他娶的瑞玨,她是充滿了喜氣的。一位是遠嫁的梅表妹,她本來就是悲慟地出嫁,跟心上人遠離,沒想到嫁過去還是沖喜,新郎病得快要死了,這時候心里簡直就是絕望。

  而覺新呢,愛的人不能團聚,不愛的人近在眼前,要抗爭,根本無力,想接受,情感上又無能為力,他的矛盾糾結也是欲哭無淚。

  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初,我寫《白發魔女傳》書評的時候,引用了越劇的唱詞,結果在論壇上有一位叫春水煎茶的網友起了共鳴,原來她也喜歡越劇,于是我們聊了起來。

  我早就感覺到越劇的唱詞很適合表達梁羽生的作品,比如說《五女拜壽》中的《奉湯》一折,活生生就是一個卓一航的形象。就跟卓一航在黃龍洞內,為練霓裳蓋衣服如出一轍。

  結果人家也是贊同的。

  在我寫小說,有時候是放松心情,有時候就是純粹的消閑時,就會想聽越劇。

  今天想聽《家》里的《兩地洞房》,聽的時候忽然想到于承珠成婚,張丹楓一定很開心,而于承珠心里有兩個自己。

  這是把構思代入到了越劇的場景和唱段中去了,我知道我還沒有完全停歇。

  而且,越是到了完結時,我就越覺得,假如可以再寫一遍就好了。

  我想我的心靈和大腦是認可這個想法的,所以產生了這樣的感覺。

  在抽離的過程中免不了回旋,現在知道女人為什么會那么愛傷春悲秋,生命中的離別的確是太多了,心若細膩,是難以釋懷的。

  現在才知道,盡管流行說什么要積極正面地去對待,要多說積極的話,要有正能量,正面的情緒。

  可是感傷一來,很自然的情緒就會上來,這時候要硬磕也沒這個必要。

  還不如順其自然,讓情緒自然流淌。

  當然這么哭的話,要是哭干凈了,還得有些時日,假如和別人共用時間的話,那么是無法協容的。

  所以很多人就不喜歡有人哭。

  可這只是出于利益,而不是真實的需求,試問有誰可以沒有憂傷的情緒呢?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愿意面對,愿意承認的罷了。既然如此,那么何必當真呢?

  有時候是覺得靜靜的一個人,更容易看出真相。

  然后今天家人要看《五女拜壽》,聽到那一句著名的唱“女兒我夜夜千針與萬針,為爹娘壽鞋兩雙早繡成”,在2019年的初夏,那時候剛接觸抖音,我看到有很多人在抖音上播出這一句,然后我也試著去弄弄看。

  而這一句也被我用到了小說中,于承珠繡好了兩雙鞋,準備給張丹楓夫婦,可是張丹楓的女兒張翕不喜歡于承珠,在說她壞話,被于承珠躲在窗外聽到了,她傷心而去,留下了兩雙鞋。

  后來這兩雙鞋就沒提到了,今天再聽到這一句唱,忽然在想,我是不是要交代一下這兩雙鞋的下落呢?可是又一想,不交代也行。

  難道說到了結尾,張丹楓還穿著于承珠繡的鞋不成?

  一旦發生了于承珠弒殺師母的事情,叫張丹楓再去面對這雙鞋,他也很難面對的。

  完結了,總覺得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還沒做,然后投射出去,就像是有什么沒寫好似的。

  看來要準備寫新書了,我感覺除非是有了新的寫作沖動,要不然的話,這份愁思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離開。

  那么一邊抽離,一邊就準備尋找新的寫作目標吧。

  我覺得下一部的話,還是以同人風為主,照著寫,去復原還是不錯的,而且一邊寫,等于是在臨摹,很多細節上的東西,都可以顯示出來,這是很好的學習。

  當然,這時候我就需要有一個像莫向晚那樣的經紀人,告訴我下一步該怎么去走。

  莫向晚之所以吸引人,也因為這個,看到她的工作狀態,真的會有移不開眼睛的感覺,會追著看下去的。

  看看她是怎么安排演員的前程,然后怎么協調各種利益,接著行業的發展是什么了。

  雖然說,我自己可以去學著做,我是有這個想法的,假如說遇不到像莫向晚這樣的人,那么我就嘗試著自己做做看。

  目前我感覺到,讀者需要的是輕松,每天的壓力夠大了,有一點開心的,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容易的。

  當然有的讀者還是有上進心的,以前也有很多人一邊看武俠,一邊在求學,人家也協調得很好的。

  所以我想做的是,在輕松之余,能夠帶來正能量的,給人益處的東西,這當然要費心思的,可是做出來的話,還是有功德的,最起碼不會有那么多的麻煩。

  這一點我倒是佩服以前的肥皂劇《成長的煩惱》,我第一次知道有心理醫生這回事的,就是從這個劇集里看到的。

  然后一個肥皂劇,是做得很生活化的。比如說有一集說的是大兒子邁克在學校里表演話劇,得到了大家的贊賞,結果他頭腦發熱要去百老匯面試。

  他還是翹課去的,到了百老匯發現高手如云,他根本沒有競爭力,差一點打退堂鼓。

  這里,一個小孩的心態是刻畫得很到位的,小孩子是這么回事,一被鼓勵,馬上覺得自己是宇宙之主,什么都聽他的。

  按照上綱上線的說法,這是驕傲自滿,是不怎么道德的舉止,可對小孩來說,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小孩就是如此的。

  然后生活本身可不是寵溺孩子的父母,當然不會對他那么客氣,而且越是小時候出了成績,大了就未必好,不是有一句成語,叫做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嗎?

  在《羅輯思維》里有一檔節目說的好像是莫扎特吧,他是音樂神童,很小的時候就展露才華,暫露頭角,大家都當他是小孩,寵著他,也哄著他,等他長大了,大家都當他是大人了,小孩那一套就不管用了。這時候他也失落過一陣子。

  接著說到家里的大人杰生和麥琪,麥琪聽說兒子翹課去百老匯參加面試,她認為這是不務正業,要關他緊閉。

  可是心理醫生杰生說,如果孩子是為了這個而翹課的話,那么應該請他下館子。

  這里兩人說的都沒錯,是兩種價值觀折射出來的教育理念。

  麥琪覺得不務正業是很正常的,現在社會上都有人認為演藝行業不算是正經行業,按照這種思路來看,好好地書不讀,去不務正業,是不應該。

  可是杰生認為那是邁克勇于嘗試,是好事,倒不是一定要成功與否,可是走出去看看,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需要的,而且是為了自己拿手的事情去放手一搏,更是值得鼓勵。

  這兩種想法一種是保守的,也不能說是錯,確實好好地讀書有它的好處,假如就應該是好好讀書的,那么到了演藝圈里,未必就一定好。問題是,誰知道邁克的天賦在哪里呢?不嘗試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而且邁克那么活潑好動,不讓他去嘗試,反而不是好事,天曉得他還會闖什么禍出來。

  另一種是開放式的心態,走一走,也許沒什么結果,可是嘗試了就是好事,值得慶賀,這就是長大了的象征,孩子長大了,開始獨立了,當然是好事。

  而兩種觀念的交織,加上邁克這個活潑搗蛋的孩子,就湊成了別出心裁的樂趣,看著會哈哈一笑,覺得特別像是生活本身。

  而且,這里的觀念是超越生活的,的確符合那一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因為在現實中得不到,所以跑到劇集里尋求補償,這是很多人看劇的緣由。

  同時這個劇里還有人性的顯露,以及價值的展現,是可以學到東西的。

  盡管現在也知道,小說也好,劇集也好,到底不是教科書,不可能很密集的把知識點都講到的,可是有一點就不一樣了。

  我是傾向于走這種路線的,當然也知道不會太容易的。

  也看到過有些小說,故事性很好,可是看完了也就看完了,沒什么可以留得下來的東西。

  包括有些故事還被拍成了影視劇,但好像沒什么印象就沒什么印象。

  所以有時候被拍成影視劇也不是萬能的,也要看劇本本身的。

  這時候就不能太迷信市場,還是要靠自身的功力。

  寫到這里,心情是好很多了,畢竟現在擁有的心情都可以說是過去的產物,一旦看到了將來,這些就不是問題了。

  接下來休息時,我還是寫一點看書,看劇的心得,這也是學習的過程。

  然后這幾天看書也有點看不進去,還在寫作的節奏中呢,就想著我該怎么寫,看的時候甚至出現了跳節,看書有點心不在焉。

  我想過兩天再看看吧,是在不行的話,那么這兩天,暫時不要看書了,等心情平復了,再慢慢地看幾頁。

  這兩天還是以放松和休閑為主,慢下來,等到十一假期,這時候再看情形,再草擬計劃。

  也沒幾天了。

  然后,我還要在抖音里看圍棋,圍棋是很有樂趣的,我看了一點,覺得有興趣,然后有一搭沒一搭的去看,這是自己自發的在學習,還不成系統,也沒想過要走專業的路子,只是知道一點即可。

  好了,暫時就寫到這里吧。晚安!

  2020年9月27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