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明末從馬尼拉開始 > 第356章 吳三桂坑舅舅,開了眼啊!!
  賜姓、入宗廟、封親王,那一樣都讓洪承疇無法抵擋。

  韃子不再是后金,而是稱帝建朝的王國,多爾袞剛稱帝,朝鮮和祖大壽,就上表臣服。

  祖大壽被封遼東王,錦州以南,山海關以北,全是他的封地。

  同時,多爾袞為表大方,錦州和山海關不駐扎大軍,全交給祖大壽決斷。

  洪承疇若投靠過去,就是皇親國戚,論地位還在祖大壽之上,如何不令人得意?

  唯一讓洪承疇不滿的是,左良玉等人聽到高杰凄慘下場,竟敢反叛,著實讓他吃了個悶虧。

  好在此事沒影響洪承疇在多爾袞心中地位,否則他拔了左良玉等人皮的心都有。

  至于投靠過去,改名換姓,會不會被指責忘了祖宗?

  洪承疇不在意!

  他雖然注重虛名,也想當忠臣,可經過乾皇幾次抹黑,漢奸國賊的名聲,早已傳遍天下。

  洪承疇洗不白了!

  既然如此,何不如了乾皇愿,直接投靠韃子,當了漢奸?

  若是大清打進關內,洪承疇成為勝利者,在史書上洗白自己,輕而易舉!

  畢竟史書就是花姑娘,任由勝利者打扮!

  只要能成為勝利者,他洪承疇就是開國功臣,名垂千古!

  殊不知,歷史上洪承疇投靠韃子,亦是這樣想的,可最后還不是被乾隆打入了貳臣傳,成為了奸臣!

  不管前世今生,洪承疇這個漢奸國賊名頭,是摘不掉了!

  另外,洪承疇沒有想到,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和他一樣背棄祖宗,當漢奸國賊。

  歷史上,那么多明軍投靠韃子,除了朝廷不干人事,也是韃子勢大,打的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等勢力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加上韃子屠城政策,明軍為了活命,只能叛逃。

  如今卻不同!

  韃子勢大,可大乾更強大!

  乾軍征戰以來,就以秋風掃落葉、席卷天下之勢,打的大明、南明、安南潰不成軍。

  短短幾年,就有鯨吞天下的野望。

  連韃子也三番兩次在乾軍手里吃癟,而且還沒法報復。

  如此一來,只要不傻,就知道天下屬于誰。

  投靠韃子簡單,可日后乾軍清算,想要逃過卻千難萬難,再加上還要數典忘祖,背叛祖宗,有幾個愿意?

  因此,洪承疇麾下將士,大規模叛逃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報告大人,麾下出現大量士兵叛逃,吾等該如何做?”

  當眾將士來到軍營匯報時,洪承疇都驚呆了,好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語氣驚疑不定道:“發生士兵大規模叛逃?”

  “是的,閣老大人!”

  洪承疇急忙追問道:“有多少將士逃跑?”

  “兩萬多,若非吾等竭力阻止,恐怕叛逃將士會更多。”領頭一員將軍說道。

  “兩萬多?!!”

  “一晚上逃跑兩萬多將士,爾等是吃干飯的嗎?!”洪承疇坐不住了,站起來質問道。

  眾將士撇嘴沉默,若非他們阻止,恐怕逃跑將士就不止三萬了。

  其中一個將士站出來問道:“洪閣老,吾等聽說,投降大清,必須剪成辮子和改名換姓,這是真的嗎?”

  “胡言亂語!”洪承疇心里一驚,色厲內茬呵斥道:“爾等從何處聽到這些流言?”

  洪承疇感到莫大危機,若不把眾人壓服,就威信全無了。

  沒有了這支軍隊,投靠韃子,就算得到多爾袞重用,地位也會大打折扣。

  此等謠言,必須消滅在搖籃里!

  “洪閣老,此事外面都傳遍了,所有人皆知道,投靠大清,不僅會被逼著剪頭發,還會改名換姓。”

  “此等有辱祖宗的事,吾等實在不愿為之!”

  “沒錯!堂堂男子漢,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哪怕是死,也絕不答應改名,姓啥愛新覺羅!”

  聽到眾將領七嘴八舌議論,洪承疇這才感覺麻煩大了,他只顧著投靠大清,換取榮華富貴。

  卻沒想到,眾多將領是否愿意投靠過去,或者說愿意改名換姓!

  想到此事這么快傳遍天下,不用想背后推波助瀾者會是誰,除了大乾,還有誰會做這等缺德事?

  “該死的大乾!”洪承疇心里暗恨,咬牙切齒道:“有朝一日必滅大乾,將爾等灰飛煙滅!”

  待眾人安靜下來,洪承疇才冷靜道:“爾等不用擔心,本閣保證,大家投靠過去,不會被逼著改名換姓!”

  “若本閣食言,爾等可隨時來取老夫人頭!”

  在洪承疇強大威望下,無人再敢多言,眾多將領只好退去。

  但洪承疇憑著空口白牙就想安撫軍心,實在是高估自己威望了。

  誠然,洪承疇威望很高。

  不論是攻打李自成,還是南明建立中,都立下許多功勞,有著巨大威望,否則他也不足以與楊嗣昌爭鋒。

  但這一切皆建立在,洪承疇能帶領大軍不斷打勝仗的前提下,當洪承疇打了敗仗,就丟了金身,眾將士也不會心服口服。

  特別是南明滅亡當下,洪承疇威望降低到極致。

  如今洪承疇又要投靠韃子,改名換姓,背棄祖宗,已經丟了軍心。

  于是,每到夜晚,就是將士逃跑的時候。

  盡管洪承疇看管嚴厲,還殺了不少人,但對遏制將士逃跑,沒有絲毫作用。

  今天逃八百,明天逃一千,隨著士兵不斷逃跑,洪承疇無能狂怒的同時,也決定提前投靠韃子。

  只要把軍隊帶到遼東,多爾袞怎么管理,就不管他的事了。

  洪承疇想的挺好,但低估了將士抵觸心里。

  當軍隊抵達寧夏時,一些將領與西賊勾結,發生嘩變,內戰之后,大規模叛逃。

  待洪承疇抵達遼東盛京時,手中兵馬已不足十萬,其余將士跑的跑,死的死,留下來者不足二成。

  雖然多爾袞出于千金買馬骨,對洪承疇賞賜絲毫不變,但心中膈應的洪承疇,還是明白,沒能把大軍全部帶回來,已經在多爾袞心里丟了份,在清廷地位降低了許多。

  想到這一切全拜大乾所賜,洪承疇對乾皇越發痛恨了。

  河南,懷慶府。

  一支騎兵在奔跑,后面似乎有追兵,顯得狼狽不堪。

  吳三桂罵罵咧咧道:“他娘的!乾賊瘋了嗎?追殺吾等幾百里!”

  “乾賊不累,本將累啊!”

  自從洛陽城破,吳三桂吞并楊嗣昌十萬新軍,成為第二大贏家。

  還沒來得及高興,吳三桂就被胡英初追著打。

  雖然論騎術,關寧軍毫不遜色乾軍,但火力裝備上巨大差距,還是讓吳三桂很快敗下陣來。

  主要是新軍固然有大量火器,但皆是步兵,騎兵極少。

  吸收了新軍的吳三桂,面對乾軍時就遇到了難題。

  要么帶著新軍一起走,一旦成功,實力大大增強,但也會增加被追上可能性,從而損失慘重甚至全軍覆沒。

  要么放棄新軍,帶著關寧軍跑路,如此一來,吳三桂雖然得不到好處,但也不會有啥損失。

  可這對野心勃勃的吳三桂,是不能接受的。

  吳三桂千里迢迢來到河南,除了支援南明,阻止乾軍進攻腳步,增強自身實力,才是最重要目的。

  亂世之中,兵馬為王。

  只要有足夠大軍,別說在亂世自保,就算去爭奪天下,也有幾分可能。

  嗯,可能是吳三桂挨打的不夠多,思想停留在老一套觀念。

  有朝一日,吳三桂遲早會吃大虧!

  狗日的吳三桂教訓不夠啊!

  張國柱走了過來,安慰道:“將軍,別擔心!世人皆知,窮寇莫追。兔子急了還咬人呢,胡英初只要不傻,就不會窮追不舍。”

  “哼!狗日的胡英初,追了老子幾天幾夜了!這不是窮追不舍,那什么是窮追不舍?”吳三桂咬著牙,憤憤不平道。

  張國柱噎了一下,此話不好回答啊。

  說實話,關寧軍并非懼怕胡英初,他再厲害,手里也只有三萬軍隊。

  關寧軍加上新軍,至少十五萬大軍,找個地利,找準時機,吳三桂給胡英初個教訓不難。

  可吳三桂忌憚孟昭業和乾皇手里十幾萬大軍。

  客軍作戰,一旦被乾軍拖住,后面大軍圍上來,吳三桂這些大軍,就完蛋了。

  他太明白客場作戰的危害了!

  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四位皇帝,幾十年間,不知多少明軍來到遼東。

  連威名原揚的戚家軍都來到遼東,下場如何?

  全都變成白骨,死無全尸!

  這其中除了敵軍,或者說韃子足夠兇猛,遼東將門故意坑害,也是巨大原因。

  對河南、山東本土勢力來說,關寧軍就是客軍!

  前面幾次,吳三桂皆按兵不動,除了忌憚乾軍實力,想保存兵馬,也有對地形不了解,本能感到陌生的原因。

  若是在遼東作戰,吳三桂熟悉地利,乾軍再厲害,他也敢去碰一下!

  吳三桂問道:“一路逃來,咱們損失多少?”

  “損失不大。”張國柱回道:“乾軍固然兇猛,但騎兵不多,追擊人數沒多少。”

  “另外,乾軍已打下河南府,乾皇大軍正在往這邊過來,孟昭業率軍去迎接,沒精力追趕咱們。”

  “真他娘的迅速啊!”吳三桂聽到消息,懊惱道:“這才多久,乾軍就先后打下河南、汝寧兩府,真是無人可擋啊!”

  吳三桂沒說錯,除了河南府被胡忠打下來以外,汝寧府也被盧象升和葉長山打了下來。

  加上洛陽附近地盤,乾軍已占領河南四分之一地盤了。

  “將軍,乾軍實力太強大了,咱們只有借助山海關,才能與之爭鋒。”張國柱說道。

  若是洛陽一戰之前,張國柱雖然承認乾軍強大,但心中亦不會服氣,更不會恐懼。

  可站在十里外高山,見到洛陽城鋪天蓋地炮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慘死于槍炮下的明軍,張國柱心里對乾軍的恐懼,油然而生。

  吳三桂點頭道:“有道理,回到遼東,靠著地利和雄關,再與乾賊一決高下!”

  馬保插話問道:“將軍,直隸已被乾軍占領,吾等走那條路回去?”

  聽到這話,吳三桂就是頭疼,乾軍過于貪婪,三路大軍齊下,一支攻打南陽,另一支攻打兗州,最后他娘的還有海軍攻打直隸!

  更令人艸蛋的是,乾軍三路兵馬,全他娘的取得成功了!

  這就讓吳三桂頭疼了,一時之間,要回到山海關,還需要借道。

  張國柱提議道:“韃子不是稱帝立國了嗎?王爺不是投靠大清了嗎,這樣說來,咱們與韃子,還是一家人。”

  “不如找李自成借道,途徑山西,繞道蒙古,回到山海關。”

  馬保贊同道:“將軍,屬下也與張將軍不謀而合,以李自成當前窘迫局勢,不可能再來得罪咱們,很可能會答應借道。”

  “只要回到山海關,把新軍吸納,將軍實力就會更上一層樓,足以自保。”

  值得一提的是,祖大壽投降遼東,吳三桂也受到封賞,被多爾袞封為平西侯。

  只是這個稱呼,若是可以,吳三桂不想要。

  因為大乾也有威風八面的平西伯孟昭業!

  論威名,孟昭業比吳三桂強多了!

  嗯,吳三桂被追的這么慘,很難說沒有被平西侯這個稱呼坑了的原因。

  確定了從山西借道,吳三桂才面露疑惑道:“舅舅往日對韃子態度是若即若離,如今怎會投靠多爾袞呢?會不會有古怪?”

  “此一時,彼一時也!”張國柱直言不諱道:“往日韃子再強勢,也不過是一方梟雄,最多在遼東稱霸。”

  “可隨著南明滅亡,高杰、洪承疇先后投靠,甚至劉澤清也與韃子眉來眼去,加上天下官紳支持,多爾袞初步擁有了民心。”

  “這個民心雖然只是鄉紳地主之心,但匯聚出來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

  “多爾袞攜百萬大軍和天下大勢之威,王爺不投靠就是死,除了投降,別無選擇。”

  還有一句話張國柱沒說,吳三桂南下,與乾軍作戰,把乾皇得罪狠了。

  以乾皇心狠手辣作風,恐怕關寧軍早就上了黑名單,祖大壽一不住二不休,干脆投降韃子,搏個前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