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三國從獲得第一畝田開始 > 第118章 朝廷封賞
  不過要想迅速將能放下所有家畜的飼養棚建出來,人手肯定是越多越好。

  而且征兵一事已經結束,還有許多閑著的百姓無事可做,劉安便繼續招募鄉勇。

  如此,劉安想做的事暫時就安排完了。

  回到縣衙的書房,劉安又開始了每日早起鍛煉,之后和張遼一起看書練字的生活。

  氣溫越來越低,縣衙中已經點起了火墻,劉安所在的房間中還會有下人專門送來熏香火爐,小日子過的異常滋潤。

  如此過了兩日,過著安逸生活的劉安愈發感到不安。

  想到百姓在外忍著寒冷做工,或縮在沒有火墻的陋室中瑟瑟發抖著過夜,他就無法靜下心來待在安逸的縣衙中,不時的就會思考自己還有什么可以做的。

  這日他想到前世在農村看到過的火爐燒煤取暖,再用管道將一氧化碳排到室外的方式。

  不過此方法劉安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

  第一便是廉價煤炭的來源,老百姓肯定不愿花大價錢買煤炭取暖,如此廉價煤炭便是必須的。

  第二,火爐的建造,劉安只記得大致模樣,具體內部構造如何,卻是不知。

  第三,以如今的技術,能否做出那種薄而不漏的管道問題。

  想到就做,劉安三管齊下,一面命人去山區中尋找煤礦礦區,寄希望于能夠天降一個免費的煤炭來源。

  另一方面也讓人多番打聽,有無百姓能夠負擔的起的煤炭售賣。

  然后劉安又找到北部鐵礦,與付招及那里的鐵匠商議火爐和管道的打造問題。

  付招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鐵匠,劉安一說他便明白了此兩物的用處,并表示沒有問題。

  只不過管道無法打造的太薄,也沒法保證完全不漏氣,只能盡力而為。

  劉安想了想,便覺沒問題。

  現如今的老百姓不像后世人那般矯情,即便稍微開窗放走一氧化碳使得室內溫度略微降低也無礙。

  而且以如今的建造技術,也做不到后世那般幾乎密不透風的程度,即便不開窗通風,也很少會中毒的。

  正好此處便是鐵礦區,每日都能產出大量鐵,管道稍微厚一些,浪費些鐵,也沒關系。

  只要能夠讓一截一截的管道連起來,將大部分有毒氣體送到室外就可以了。

  除了燒煤之外,劉安還想到了張仲景做餃子防凍耳的典故。

  前世劉安逢年過節和家人一起吃餃子,又一次談到餃子的來源,家中長輩口中說出來的自然是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

  劉安不信,便去百度了餃子的來源。

  才知道據說是醫生張仲景不忍百姓冬天凍傷耳朵,便研制了一個祛寒的方子,名叫祛寒嬌耳湯。

  做法便是將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混在一起切成餡,然后用面皮包起來煮湯。

  而羊肉本身也具有驅寒的作用,因此服用了祛寒嬌耳湯的民眾都渾身生暖,果然當年沒有凍耳。

  又因為做出來的餃子形狀類似耳朵,且此方最初的用意便是防止凍耳,便漸漸有了嬌耳的名字,這便是餃子最初的來源。

  劉安從鐵礦區回到九原后,便找來當地醫師,讓其擇可食用的驅寒藥物,與羊肉一起切陷,做成了餃子。

  劉安讓人嘗過味道,確定沒問題后,劉安便讓林方下令各縣,氣溫特別低的時候,每縣要按照此方煮餃子,分發給民眾喝。

  不需要每個人一大碗餃子,只需要每碗餃子湯中加幾個水餃,便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劉安記得當時張仲景給民眾發放的祛寒嬌耳湯,每碗湯只有兩個餃子,民眾喝完就渾身暖烘烘的了。

  劉安發揮自己前世的知識,將餃子制作出來后,又思考發面的方法。

  發面制作的饅頭、包子等面食,使用方便,口味絕佳,對身體的影響,也比死面制作的食物更健康。

  死面制作的食物,不易消化,而發面制作的饅頭包子,容易消化和吸收,不會對胃腸道造成刺激,長期食用好處還是很多的。

  除此之外,饅頭包子方便攜帶和保存,只要氣溫不是特別高,放個幾天不會壞掉,還能直接食用。

  以后急行軍時,每個士卒攜帶幾日的饅頭包子作為干糧,能節省很多時間。

  不過發面的研究卻不像餃子那般容易,前世劉安本就不會和面,所知也不過是借用酵母發面。

  但東漢這個時期,上哪去找酵母?

  因此用了好幾天的時間,劉安和一些擅長做飯的婦女多次討論和嘗試,才終于成功研制了發面的方法。

  其實在沒有酵母的情況下,發面的方法也是有多種多樣的,可用酒酵或酸汁等發面。

  劉安研究出來的方法則是將揉好的面團裝入壇中,其上覆干面粉,再將其放在溫暖的地方自然發酵,等待一段時間,面便可發好。

  將發面的方法研究出來后,劉安并未宣揚,甚至嚴令那幾名一起研制發面的婦女禁止將發面方法傳出。

  他能想到將饅頭包子作為急行軍干糧,今后所要面對的敵人也必然能夠想到,他可不想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后,劉安制作出了饅頭和包子兩種味道極好的食物,并讓人在莊園外又建了一處饅頭房,專門制作售賣饅頭包子。

  不過這種精細面制作出來的食物,普通老百姓肯定是買不起的。

  因此劉安只能將饅頭包子賣給那些豪強和家資富裕的百姓。

  只是,饅頭包子推出之后,大受五原各縣豪強的喜愛,甚至有距離最遠的縣中的富戶專門跑到九原來大批定制饅頭和包子。

  只不過,劉安就一家饅頭房,人手也不是很多,基本上當天蒸出來的饅頭當天就賣完了,沒有多余的時間接受定制。

  劉安聽說這個情況后,便讓劉備安排去五原其他縣也都開了饅頭房的分鋪。

  漸漸地,饅頭包子的事情傳出五原,相鄰的云中郡和西河郡也有人慕名而來,求購饅頭包子。

  不過依舊都是些大冬天閑著沒事干的豪強派的家中仆從前來,老百姓既沒錢,也沒時間和閑情逸致來享受美食。

  在這期間,劉安的支線任務——在莊園中經營第一家布鋪完成,獎勵了20點貢獻度。

  同時發布了新的支線任務,經營第一家鐵匠鋪,任務要求和獎勵是一樣的。

  至此劉安也明白了,接下里的支線任務估計都是經營第一家xx鋪,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

  而獎勵只有20點貢獻度,他甚至有點想放棄繼續做支線任務了。

  畢竟經營各種店鋪,不一定能掙錢不說,還勞民傷財,而獎勵只有區區20點貢獻度。

  見識了戰爭財的劉安,已經不是當初為了區區一點貢獻度便到處忙碌的他了。

  如今的劉安,的確有點瞧不上這區區20點貢獻度。

  但他又想知道完成所有支線任務之后會發生什么,于是劉安只能硬著頭皮再找人繼續在莊園外修建店鋪。

  不過已經看穿支線任務的劉安,這次一口氣讓人建了五處店鋪,也省得到時候再找人建設房屋了。

  房屋建好之后,劉安便將其交給了劉備,讓他安排人照看鐵匠鋪,出售一些常用的農具,刀劍等物。

  三天時間,鐵匠鋪的任務也完成。

  果不其然,下一個任務還是經營店鋪,這次是木匠鋪。

  劉安同樣將此事交給劉備籌辦,而鐵匠鋪任務完成的當天,劉安派去北部山區尋找煤礦的人終于傳回了消息。

  在五原郡的五原縣北部,發現了煤礦。

  此時,已經打造火爐和管道多日的鐵礦區,共打造出了八十多火爐和三百多根長度為一米左右的管道。

  此外還有用于鏈接室外的短距離轉折管道以及防止氣流倒回的三通管道若干。

  于是劉安又招募民眾挖煤礦,沒有工錢,但是管飯,而且每人每天可領取其所開采煤礦三分之一的煤炭作為工錢。

  再者,累計開采煤礦達三十日者,可獲得一臺火爐和若干管道。

  不過每日所采煤礦必須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計算天數,以此來防范那些來混天數的地痞無賴。

  起初人們不知火爐的作用,直到有人花費重金購買了火爐和管道,拿回去試用發現保暖效果不錯后,民眾才紛紛應募前往開采煤炭。

  所采煤炭,扣掉民夫應得那份后,劉安計算過開采、運輸、經營等成本,只按照獲利兩成的價格低價出售。

  十一月二十日,距離劉安給夏侯蘭飛鴿傳書要求運送辣椒一事,已經過去半個多月。

  這日,運送辣椒的隊伍終于抵達九原。

  劉安查看過后,確定全是未磨粉的完整干辣椒。

  夏侯蘭按照劉安的命令,此次共送來八十石辣椒,也就是四千八百斤,折合漢斤九千六百斤。

  劉安按照各縣的戶數,給每縣送去對應的漢斤數,讓當地縣長,給每家每戶免費發放一漢斤的辣椒。

  同時讓他們引導民眾,將辣椒中的種子取出來曬干,于明年播種在自家菜園或耕田之中。

  具體方法劉安都告知了各地縣長,若是進展順利,明年劉安便可直接在當地收購辣椒,再磨成粉高價出售給關中各世家。

  不過磨成粉的味道和辣椒的味道沒有多大區別,被關中世家發現售價五千的辣椒粉原型便是這辣椒,也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這不礙事,辣椒量產之后,價格肯定會越來越低,也就今年能夠以五千價格出售,明年還不知道會降多少。

  他并不擔心辣椒的秘密被其他世家竊取后,亦從中取利。

  畢竟只有第一個售賣的獲利最大,等到大漢各地都有人種植辣椒后,世家還能否瞧得上辣椒的那點利益都不好說。

  十一月末的時候,林方特意找到劉安,將收稅的事情說與劉安。

  年底的時候,太守要派計吏前往洛陽,匯報本郡當年的情況。

  其中包括當年審了多少案子,出現了多少盜賊,死亡人數,新添人口等等各種民生問題。

  其中,自然也包括朝廷最為關注的稅收情況。

  不僅要匯報當年賦稅收了多少,還要將所征收的賦稅一并帶往洛陽,交到國庫。

  這一系列行為,在當時被稱為上計。

  如今已是十一月末,再不征稅,便會來不及年終的上計。

  可劉安還在等待朝廷的詔令,到底允不允許他以功勞換取五原免賦三年一事。

  猶豫良久,劉安還是沒有同意現在就開始征稅。

  派往洛陽表功的人已經去了快一個月,算算時間,也就這幾天便能得到回信了。

  劉安準備再等一等,如果最后實在來不及上計,便從此前民眾存到糧鋪的糧食取一部分,按數上交賦稅。

  之后劉安再想辦法從別的地方購糧,補上拿出來的這部分。

  好在又等了幾日,臘月初一的時候,朝廷的使者終于來到了九原。

  林方帶著劉安程則等朝廷命官迎接前來宣旨的黃門侍郎。

  在林方等人行過禮后,黃門侍郎緩緩打開書簡,念道:

  “有詔敕五原太守林方……”

  后面巴拉巴拉念了許多冠冕堂皇的話,劉安這個只讀了半年圣賢書的半吊子,只聽他念而不看字,聽了一會兒就迷糊了。

  文字拗口,又極為簡潔,劉安看書時即便知道字怎么寫都還要理解一會兒才行,那黃門侍郎念的雖然不快,但在不知道具體哪個字的情況下,劉安逐漸就對不上號了。

  大致情況就是,黃門侍郎念的每個字劉安都能聽清,但連在一起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直到最后面,念到‘拜五原太守林方為涼州刺史’這里,劉安才又能聽懂。

  封賞下來,劉安北征草原一事,算是正式告一段落了。

  朝廷同意了劉安以征鮮卑之功換取五原三年免賦一事,但不知為何,卻將其遷為涿縣縣令。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封賞。

  這里劉安著實不懂朝廷怎么想的,涿縣可是大縣,將劉安遷為涿縣縣令,雖然依舊只是一縣之長,但縣令可是千石官,縣長卻只是四百石的官員。

  這明顯是升遷了。

  而且涿縣比之九原不知富庶了多少,油水豐足,也算的上是一個肥缺。

  朝廷能夠同意免去五原三年的田賦,已經在劉安意料之外。

  那可是三年啊,雖然五原人少,收不上來多少田賦,但以劉宏貪財的個性,蚊子腿也是肉啊。

  以劉安的功勞,劉宏或者朝廷諸官不想給劉安封爵他能夠理解,但在已經免賦的情況下,完全沒必要強行將劉安遷往涿縣。

  他著實看不懂朝堂諸公和皇帝劉宏的操作了。

  本來劉安以為能夠留在五原好好發展,安心種田發育,這下好了,又被遷去了涿縣。

  不過讓劉安慶幸不已的是,程則升為五原太守,高順則拜為了九原縣長。

  高順一介平民,能夠一下坐上縣長之位,完全是因其此戰所立軍功,以及劉安著重在表功書上贊揚了他。

  另外,朝廷的任命書中,劉備因功勞及宗室身份被拜為遼東郡新昌縣令。

  至于最為勇武,殺敵最多的張飛和呂布二人,則分別授予了六百石的羽林右監,及北宮衛士令。

  其中羽林右監乃是九卿之一的光祿勛的屬官,北宮衛士令則是同為九卿的衛尉屬官。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