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洪荒:悟道茶樹,開局滿級悟性 > 第085章便宜行事征虜大將軍
  第085章

  上墳哭錯人,這可不是崇禎皇帝第一次這么干,當然,這也不會是他最后一次這么干。

  問題的可悲之處就是,崇禎哭錯人了,還不自知。

  明朝是歷史上官商勾結、黨派斗爭、亂國奪權最嚴重的朝代,可以說沒有之一,僅次于滿清后期。

  自土木堡事變以來,原本平衡的政治體系被打破,五十余萬明軍被坑死,武臣勛貴集團一蹶不振,從此銷聲匿跡,文官官僚集團一家獨大,逐漸凌駕皇權之上。

  這個現象,直到天啟時期才得到了緩解,平心而論,天啟皇帝比崇禎強的不是一點半點,別看天啟喜歡自己動手做些木工,終年不倦。就這一點而言,天啟皇帝是深得他的爺爺,萬歷皇帝的真傳。

  別看天啟表面上不管事,但是魏忠賢的閹黨卻第一次壓制過官僚集團,至少在這一點上,天啟皇帝就掌握了制衡之術,仲裁內外的權力。

  文官斗不過閹黨,只能依附天啟皇帝。

  要想江山穩,無論是文臣還是武臣,都不能獨大,要不然江山不穩。可天啟不聽官僚集團的話,這樣的皇帝除了天啟,還有明武宗正德皇帝,他們兩個都是利用宦官集團壓制文官,結果呢?

  兩個皇帝都是不慎落水,不治而亡。

  天啟皇帝是五月十八日落水,正德皇帝是九月份落水,這個時間段都不是寒冷的季節,既使不慎落水,想要感染風寒的機率都太低了。

  特別是這二位皇帝真正的身體素質其實不差,一個干木匠活,這需要強大的體能,其次是正德皇帝更猛,那是因為他是上馬可以砍人,下馬可以擒豹的超級猛人。

  別的不敢說,正德皇帝的個人武力值很高,雖然實戰的機會很少,但是絕對是明朝皇帝最排到前三的存在,比不上洪武,也比不上成祖,卻可以碾壓其他皇帝。

  這樣好身體的皇帝,落一次水,就死了??

  好不容易輪到崇禎皇帝登基上位,結果這少年被群臣第一次忽悠瘸了,先是裁撤廠衛,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給廢掉。別說一國之君,就算是一家擁有著幾十個人的小公司,老板還會拉攏幾名員工,充當眼線,了解他看不到的公司情況。

  如果不會拉攏幾個心腹,打探公司內部的情況,這樣的老板不是大度,是自找死路,沒有足夠的心腹和撐握能力,如喬布斯,如雷軍,這都是曾被掃地出門的人。

  崇禎皇帝則倒好,把廠衛裁了不說,還把驛站給裁撤了,驛站是什么?傳遞宮、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驛站在通訊手段十分原始的情況下,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傳遞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特定的網絡傳遞與網絡運輸。

  可以說,驛站是一個皇帝管理全國的觸手,從商朝時期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驛站系統,歷朝歷代,唯有崇禎皇帝敢去裁撤這個機構,就算把南京六部給裁撤了,那也比裁撤驛站強吧?

  要知道驛站系統,部分網點是可以贏利的,每年六十萬兩銀子的支出,其實真心不多,程世杰這個僅僅控制著寧海州一州之地的軍頭,都還準備籌建自己的驛站系統呢。

  崇禎皇帝出的昏招,并不是兩件,還有就是輕重不分,內亂不息而頻頻打國戰。在崇禎皇帝的英明領導下,大明越大越弱,老底越吃越少。大明朝真正滅亡的原因不是因為建奴多厲害,自己內部動亂才是根本原因。

  這不是最可惜的,可惜是直到孫承宗離開,這位大明唯一的文臣叛徒,這位大明唯一重視武臣和軍事改革的頂梁住,被崇禎皇帝自己砍了。

  在設計坑死孫承宗的這個連環計中,其實要多粗糙有多粗糙,要么明顯有多明顯,孫元化并不是唯一個看破這個問題的官員,其實像孫元化這樣可以看破這個計策官員有很多,但問題是,崇禎太讓他們失望了,沒有人跟崇禎皇帝提個醒。

  “陛下英明!”

  眾臣歡呼。

  孫承宗的再次倒臺,這是文官官僚集團的勝利,也是卑鄙者用無恥的手段再次獲得了勝利,這可后果可比歐陽修被趕下臺,更嚴重。歐陽修雖然是唐宋八大家,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對大宋皇朝的建樹,不及他在文學上成就的百分之一。

  可是孫承宗這位辭臣出身的文官,卻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次補鍋匠,每當危急時刻,他就會挺身而出。當薩爾滸之戰失敗,沈陽丟失,遼東糜爛之際,他挺身而出。

  在建奴破關而入,威脅京城,二十余萬明軍畏建奴如虎,同樣也是他挺身而出,收復永平四城,重筑山海關防線,同樣是他。

  不管被敵政打倒幾次,不管是受了多少委屈,他都會勇敢地站出來,在需要他的地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只是非常可惜。

  這一切的一切,都沒有了。

  “陛下萬歲,陛下英明,陛下圣明!”

  這些馬屁之話,落在崇禎皇帝的耳朵中,讓他感覺如沐春風,就像當初鏟除閹黨魏忠賢的時候,他也是非常得意。

  其實,魏忠賢是天子家奴,雖然是崇禎哥哥天啟的家奴,收拾他,其實是一句話的事情,既沒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也沒有可以夸贊之處。如果收拾不了魏忠賢,那才是他的無能。如果魏忠賢,像唐后期的宦官一樣,掌握著天子的廢立之權,也掌握著軍隊,控制著京城,崇禎斗敗魏忠賢,確實是算本事。

  可魏忠賢的基本地盤內宮都沒有保住,被文官集團滲透了,他要是真有本事,誰還能當著他的面弄死天啟皇帝?

  答案是否定,不可能。魏忠賢也不希望天啟皇帝死啊,畢竟,天啟皇帝在,他就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九千歲。天啟死了,他什么也不是。

  此時的崇禎皇帝,就像一個小孩子,第一次考了六十分,還是因為老師看在面子上抬抬手,然而他卻不自知。

  人貴自知,崇禎皇帝現在卻沒有自知之明,崇禎皇帝非常得意,他終于出了一口氣,趕走了讓人討厭的孫老頭,就在崇禎皇帝準備宣布退朝的時候,一名小官宦風風火火跑進來。

  御前太監王承恩趕緊上前,從小官宦手中接過奏折,王承恩匆匆掃了幾眼,臉上大變,聲音都激動的有些失真了:“萬歲,大捷,大捷啊!”

  “大捷?”

  聽到這話,內閣現任首輔周延儒目光中露出疑惑,大凌河在關外丟了,六萬明軍全軍覆沒,被俘虜的明軍將領多達七十余名,連張春這個兵備道也成了俘虜,關外明軍擔心建奴進攻,瘋狂求援……

  還大捷?

  與周延儒同樣想法的大臣們,并不在少數。

  溫體仁馬上裝起了死狗,豎著耳朵聽著消息。他的判斷是,應該不是關寧軍送來的前線戰報,這個戰報會先經通政司,轉逞內閣,他和周延儒知道后,才會輪到皇帝知道。

  那么,這個捷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地方上的巡撫,有直奏之權,采取了避開內閣,專門直奏的渠道。

  果然,溫體仁的猜測是正確的。

  王承恩捧著奏折,躬身道:“萬歲,登萊巡撫孫元化奏報,萊陽張氏……”

  王承恩還生怕崇禎皇帝不知道萊陽張氏,就急忙解釋道:“山西按察副使張嗣誠!”

  崇禎皇帝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王承恩接著道:“十月下旬,氣溫驟降,冰雪成災,孫巡撫麾下騎兵軍參將孔有德麾下缺衣少食,孫巡撫調撥三萬兩紋銀,命孔有德采買棉花,制作棉衣,卻不曾想萊陽張氏……”

  在孫元化的奏折中,非常詳細的記錄了孔有德如何向萊陽張氏這個擁有良田百萬畝的山東豪強購買棉花,然而萊陽張氏如何刁難孔有德,雙方的矛盾如何升級,最終孔有德被萊陽張氏逼反,怒而屠戮萊陽張氏滿門六百余口。

  當這個奏折在王承恩念出來以后,幾乎所有的文臣都不懷疑孫元化的奏折的真實性,因為這是普遍現象,士紳為主的山東人抵制東江軍,并不是秘密,相反,反而是他們這些大佬在暗中指示的。目的是為了拖著登萊新軍以及山東軍隊支援大凌河。

  如果真讓孫元化的一兩萬精銳抵達遼東,抵達大凌河,大凌河之戰有可能反敗為勝,一旦了,孫承宗自然是第一功臣,誰也不愿意看到這個結果。

  周延儒也非常生氣,暗罵張嗣誠不會掌握分寸,對于孔有德稍稍逼迫就行了,拿了人家三萬兩銀子,一點棉花也不給,還把人家枷鎖三日。

  混土還有三分性,何況是一個人呢?文臣打壓武官,這是政治正確,可政治正確也要分火候,漂亮國的政治正確最明顯的就是種族歧視,好萊塢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有黑人演員出員正面角色。可問題是你一旦把所有演員都換成黑人,那就過火了。

  現在的問題同樣是如此,萊陽張氏可以打壓孔有德,但是要注意分寸,怎么能把孔有德逼得造反呢?

  孔有德造反的這個消息,其實大臣們比這個奏折更早就知道了消息,也知道孔有德叛亂之后,聲勢極大,因為這貨只搶大戶豪門,把普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拉攏到軍隊中,還給普通百姓分糧食,燒毀地契和借條,讓各大家族和士紳同道們損失慘重。

  哪怕孫元化不奏報,朝廷這邊已經開始準備調集軍隊,鎮壓孔有德之亂,結果不曾想孫元化自己把孔有德給平了。

  王承恩的聲音越來越高:“……寧海軍守備程世杰,率領寧海軍三千人馬,于十月二十八日出兵,經過十天血戰,大戰十九,小戰三十六,終于將賊首孔有德、李九成、李應遠等斬首。此役中寧海軍以寡擊眾,一舉全殲賊軍兩萬余人,斬首六千余級,俘虜就抓了一萬三千多,自己傷亡甚微!”

  孫元化其實生怕寧海軍的戰績不夠耀眼,于是大筆一揮,將寧海軍處決的叛軍骨干,以及登州城死牢里的死刑犯,還有當初斬殺的登州城地痞流氓,加入到了寧海軍的戰績中。事實上,寧海軍這一戰共計殲滅四千余人。

  可問題是,迅雷銃和火炮威力太大,戰場上可以找到的完整首級并不多,特別是叛軍的火炮陣地被打爆炸了,幾百名叛軍炮兵,連完整的尸體都沒有找到多少,那可是將近六千斤黑火藥的爆炸,威力堪比兩枚遠火覆蓋性轟炸。

  這一下,孫元化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在以一對九的情況下,還能取得如何大勝,崇禎皇帝狂喜:“天佑大明,社稷之福!”

  禮部尚書徐光啟也非常高興,他的學生進行的軍改初步成功了。

  高興之后,崇禎皇帝略有些失望,他最想看到的則是斬殺建奴的捷報,別說想這樣的大勝,哪怕是縮水十倍,斬殺六百級,他也會非常高興。

  但是,崇禎皇帝隨即又意識到寧海軍是以寡擊眾,一戰將叛軍全殲,自流寇蜂起之后,這樣的勝利屈指可數,沒有丟城失地他就謝天謝地了!寧海軍……寧海軍,崇禎皇帝對寧海軍多少有點印象。

  “這個寧海軍……”

  “回稟陛下!”

  學生出了風頭,老師自然不會讓人搶了他的功勞。徐光啟躬身道:“此軍在三個月前以原登州衛左千戶所新組建而成,登州衛左千戶程世杰擔任寧海軍守備,程世杰未組建寧海軍之前,曾率領登州衛左千戶官兵,以少勝多,全殲悍匪秦五所部四千余人!”

  “哦,這個程世杰……”

  王承恩知道崇禎皇帝是聽話本和評書長大的,最喜歡的就是少年英雄,比如長坂坡殺得七進七去的趙子龍,當陽橋前,喝退曹軍百萬雄兵的張翼德,還有輕騎突襲兩千里,封狼居胥的冠軍侯霍去病。

  崇禎皇帝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大明也能出現一個冠軍侯。

  好在王承恩看到奏折里面寫了程世杰的履歷:“這個程世杰是萬歷二十四年生人,疑為鳳凰山防御千戶所千戶程永興之子,當年鳳凰山被建奴攻破,程永興全家遇難,僅程世杰獨存!”

  聽到程世杰已經三十五歲了,崇禎皇帝有些失望。

  崇禎皇帝又問道:“這個程世杰,長相如何?”

  在場的眾臣,整齊“臥槽!”

  崇禎皇帝是一個喜歡看臉的人,原工部尚書王洽,就是因為長得英武,相貌威嚴,被左遷為兵部尚書。雖然說,工部尚書與兵部尚書平級,可問題是,工部尚書的地位,遠遠不如兵部尚書。

  “身高五尺八寸七分,頗為英武!”

  崇禎皇帝點點頭,至少沒有辜負他心中對于英武猛將的印象,一米八五的身高,絕對在明朝屬于千里挑一的大高個子。

  崇禎皇帝原本陰霾的心情稍稍變好了一點。

  眼看著徐光啟的架勢,這是要給寧海軍請功,周延儒朝著下面的一名御史使了一個眼色。

  “臣,監察御史唐不群,彈劾山西按察司副使張嗣誠御下不嚴,縱容家人為禍地方,逼反孔有德,罪大惡極,應予以嚴懲!”

  “臣,給事中宋顯德,彈劾……”

  “臣,附議!”

  “附議”

  ……

  其實,到了現在,大明朝廷里已經呈現了病態的趨勢,上墳哭錯人的何止崇禎皇帝一個人?山東被屠戮的士紳豪強將近二百家,他們都有親朋好友,也有家人在朝中當官,十數名官員,集體出現彈劾張嗣誠。

  徐光啟和他的西法黨就是小貓兩三只,根本就沒有撈到說話的機會,話題成功被帶偏了。

  經過一番唇槍舌戰,徐光啟徐老頭的戰斗力還是在線的,他以少敵多,用了半個時辰這才把話題重新拉了回來。

  孫元化的奏折這不是一道,報捷只是一道,彈劾張嗣誠也是一道,為寧海軍張目,也是一道。

  徐光啟最重要的是軍事改革,他從寧海軍軍的捷報中,看到了希望,這個希望就是裝備迅雷銃。

  只是徐光啟不知道的是,槍炮局打造一根槍管都非常費勁,沒有程世杰的豎井冷鑄技術,想要大規模生產這種迅雷銃根本就不現實。

  然而問題是,經過一番激烈的對噴。

  徐光啟成功了一半,崇禎皇帝當場拍板,同意孫元化的奏請,讓寧海軍出兵遼南,從而減輕關寧前線的軍事壓力,但是徐光啟最想進行的軍事改革,還是胎死腹中。

  散朝之后,崇禎皇帝回到御書房,幾名宦官立刻上前行禮:“拜見皇爺!”

  “你們,誰見過程世杰!”

  幾名宦官面面相覷,他們連宮都沒有出過,怎么可能見過程世杰,不過御前太監,與王承恩平級的胡定邦上前道:“奴婢一個半月前,曾去山東傳旨,有幸見過程將軍一面!”

  胡定邦其實是信口胡謅,他去過登州沒錯,但是絕對沒有見過程世杰,倒是見過耿仲明,耿仲明身材也非常高大,不過臉黑。

  而程世杰的信息非常少,只是知道他面白,高大。

  “畫出來!”

  “是!”

  胡定邦有一手出色的畫技,一邊構思一邊想象,單純直接把耿仲明畫出來不行,認識耿仲明的人會拆穿他。

  他就在耿仲明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

  耿仲明是國字臉,單鳳眼,皮膚黑,他就把程世杰畫成了瓜子臉,雙眼皮,大眼睛,為了增加“程世杰”的英武形象,又給他加上了絡腮胡子。

  或許冥冥之中的巧合,胡定邦畫出來的“程世杰”居然有七分與真正的程世杰相似。

  等程世杰的畫像畫好,經常聽話本和評書的崇禎皇帝,馬上聯想到一幕,高大英武的程世杰騎著一匹高頭大馬,拿著一柄青龍偃月刀,刀光閃爍,敵將無頭的尸體墜落在馬下,所過之處,敵軍紛紛閃避,刀鋒所向,所向睥睨。

  好吧,崇禎皇帝的腦洞非常大,他沉吟道:“孫元化太小氣了,如此國之良將豈能副之?”

  “孫巡撫畢竟只是巡撫!”

  “也對,他一個巡撫,最多只有權力舉薦從二品武官。”

  “皇爺英明!”

  “來人,擬旨!”

  “是,陛下!”

  中書舍人上寫,提筆寫下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國之大事,在于……

  明朝的圣旨,有固定的格式,皇帝怎么說,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意思表達出來。

  崇禎皇帝道:“國家要想長治久安,怎么能沒有恩賜有功的大臣呢?寧海軍守備程世杰,乃忠臣之后,鳳凰山守御千戶程永平一門,滿門忠烈,大功于國,其子世杰,器度胸懷,端莊磊落,思想志向,忠正純真……”

  崇禎皇帝的文化程度有限,只能半文半白,他是加賜程世杰為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掛征虜將軍印,出鎮寧海軍總兵,節制東江軍!”

  中書舍人嚇得冷汗直流,太尼瑪嚇人了。

  程世杰從一個正四品守備,直接升為從一品左都督,正二品征虜大將軍,還節制東江軍,讓黃龍成為程世杰的部下,這是要干嘛?

  有這么胡來的天子嗎?

  崇禎皇帝看著中書舍人停筆,不悅道:“不可嗎?”

  “是不是升得太快了……”

  “當年毛文龍襲擊鎮江堡,取得微末寸功,都可以升為東江鎮總兵,執掌帥印,程世杰有何不可?”

  中書舍人也無話可說,當年遼東大敗,整個遼東二十五衛,幾乎全部陷入建奴之手,在那種情況下,朝廷需要一場大勝來振奮士氣,毛文龍就趁機青云直上。

  其實,崇禎皇帝雖然不夠聰明,卻是一個純粹的人,他信任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毫不保留,鼎力支持。越是大臣反對,他越是堅定。

  對袁崇煥是這樣,對吳三桂也是這樣。

  果不其然,崇禎皇帝的詔書到了內閣就被打回來了。

  崇禎原本還沒有賜程世杰尚方寶劍,這一次圣旨上加上這一條,臨陣之機,便宜行事,持尚方寶劍,可斬正四品以下文武……

  內閣大臣們看到這一幕,真的怕了,崇禎皇帝就是順毛驢,順著他還能騙著走,頂著來,那就是越急越犯擰。

  再打回去的話,他們真怕崇禎直接給程世杰封爵,或封太子少保之類的加官。

  征虜大將軍,這可是明朝最重要的臨時性官職,徐達、藍玉、常遇春、李文忠、湯和、王弼等均曾任擔任此職,此職為一路重要領兵統帥。

  別說別人了,就連程世杰自己都會不好意思,他自認自己比不上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別看藍玉落得個滿門抄斬,他在軍事上的能力和實力是不容置疑的。大明開國的南征、北征、西征,哪一次少了他的身影?

  崇禎皇帝雖然沒有看出,有人給孫老頭挖坑,但是接連受騙,他已經發現這些文官嘴上功夫了得,他們推上來的人,真不能打。

  想要打敗建奴,只能從下面挑人。正是因為宦官們給文臣上眼藥,崇禎皇帝知道了一個道:“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他要治理天下,還需要仰仗讀書人。

  但是,不防礙他提拔幾個心腹大將。

  程世杰與當年的毛文龍一樣,是在最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最正確的位置上,然后,他就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

  這樣的例子,其實并不少見,犯忌諱了,有些話不能說,任何歷史,其實都是當代史。

  ……

  程世杰并不知道,崇禎四年的十一月,朝廷圍繞著他,進行了長達將近半個月的大爭議,皇帝第一次跟文臣集團頂牛了。

  程世杰沒有功夫管這個事,他則是與陳國棟開始商量著如何將監軍的事情落實下去,當然這不監軍,程世杰想搞的,其實是支部建在連上。

  一部比較寫實的電視劇《戰火熔爐》老程所在的公司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里面有一個情節非常重要,在遇到最關鍵的選擇時,要召開镋支部會議,大家齊心協力,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指導員是監軍嗎?其實在某些程度上來說,是的。在某些程度上,指導員是有這個職責的,那就是連長準備帶著全連投敵,指導員那一關肯定過不去。但是與監軍不一樣的是,指導員會根據實際情況,支持或幫助連長指揮或部署軍事行動。

  與古代的監軍制度完全不一樣,在后世的軍隊里,士兵與指導員的關系是不錯的,指導員還要負責戰士的生活問題,心理問題,而監軍只負責雞蛋里挑骨頭。

  程世杰向陳國棟道:“設立這個職位,并不是讓你去監視同袍,也不是在戰斗中干涉掣肘其百總、把總、千總以及指揮使的獨立的指揮權和臨機決斷權!”

  陳國棟隱隱有些明白,又不太明白,處理迷茫的狀態中。

  程世杰耐心的解釋首:“尤其你這個職位,高于沈明遇、張裕、袁世良、趙文才、李志祥半格,在本帥之下,本帥不是讓你跟本帥做對,而是輔助本帥,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是輔助!”

  PS:今天坐火車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這個朋友在老程為難之際,多次援手,做人不能太忘本,兩千多公里老程還是會去,火車中轉,開了鐘點房碼了一章,只有七千字,有點少大家原諒則個。最后,例行求票。求打賞,求訂閱。每一個訂閱,對老程都重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