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洪荒:悟道茶樹,開局滿級悟性 > 第368章 大炮架兮
  吐蕃人出人意料的從大散關破關而入,這消息傳遞到關中,使得關中震動,消息傳到長安,整個長安的人心開始動蕩。

  雖然如今的太上皇和皇帝都說過絕不會退縮,雖然禁軍看起來比昔日還要強大,但是長安城內依舊人心惶惶!

  畢竟,自玄宗以來,長安已經不止一次被攻破了!

  此時此刻,吐蕃人突然攻破散關進入關中,一下子就喚醒了百萬長安百姓對昔日長安幾次淪陷的恐懼之情。

  就在這種背景之下,整個長安城內風云突變,各種勢力,各種力量,各種派別粉墨登場。

  畢竟,長安城內什么都缺,唯獨不缺聰明人!

  在如今李純和李誦共同構建的朝廷之中,主戰派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妥協、投降派也并沒有消失。

  隨著吐蕃人破關而入的消息傳入長安,平素壓制了許久的那些軟骨頭的妥協派終于找到了機會,一個個甚囂塵上,開始在整個長安城內瘋狂的串聯。

  作為整個大唐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長安為核心的關中聚集了大量的勛貴,一部分勛貴投靠了太上皇李誦,成為了大唐這艘戰船上的一片木板,但是不是所有人選擇的都是這條路。

  剩余不太安定的勛貴們,因為幾次不安和騷亂,被太上皇抓住機會狠狠的收拾、敲打了幾次,無論是聲譽還是實力都大幅度降低,但是為了避免矛盾沖突的計劃,使得對方魚死網破,李誦終究沒有下令將他們徹底鏟除。

  和以前一樣,在發現吐蕃人來襲之后,他們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不是慌張,而是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因為吐蕃人的進攻表明著,那陳宏志所說的東河北、西吐蕃、南南詔、北回鶻共同發起的舉世攻唐已經徹底開始。

  當其他人憂心忡忡的時候,他們在長安瘋狂的上躥下跳,公開的挑釁李唐的權威的同時,已經興致勃勃的調集私兵、整飭軍備。

  由各地藩鎮派駐在長安城,公開,或者不公開的密探,開始集體離開長安,向他們的主子傳遞如今長安的變化。

  興慶宮叛亂之后,地位一落千丈的老派宦官,心中充滿了憤滿;因為郭戎編練新軍,從禁軍中被裁撤出去的老舊軍人,看著新編禁軍顯得格外落寞。

  這兩類人懾于興慶宮之戰后李誦的做派,在幾次李誦設置的陷阱中選擇了潛伏,然而,這一次,他們也開始蠢蠢欲動。

  會讓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讓他們畏懼的太上皇李誦如今不在長安,而是在吐蕃大軍首當其沖的關口陳倉。

  在他們看來,不論太上皇李誦是真的想要西狩也好,還是希望消除隱患也好,但是只要吐蕃人大軍大舉進攻,此時此刻停留在了陳倉的李誦絕對死無葬身之地。

  哪怕是主戰派的朝廷大老們,也不是每個人都有信心守住長安,其中一些人在或許吐蕃人從大散關入寇之后,勸說皇帝李純離開長安,前往山東避難。

  長安城內的各路胡商,一方面小心翼翼的收藏自己的財貨,一邊開始打磨他們防身的各種兵刃,同時也漏出他們小眼睛,賊眉鼠眼的盯著任何有可能讓他們興奮的橫財。

  大散關雖然是“關中四隘”之一,但是大散關的位置可不是位于邊境,而是處于大唐京畿道和山南西道的分界線上。

  事實上,大散關距離劍南道和吐蕃人的邊境線足有三四百里,中間間隔著劍南道、劍南北道、山南西道三道,六、七個州郡,那是妥妥的遠離邊關和戰區的大唐腹地。

  這中間的距離和州郡也就算了,關鍵整個關中的西南方向山南西道、劍南道可是蜀地,那是標準的蜀道,李白都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正常情況下,如果不會飛,吐蕃人能從劍南道一路打到到大散關則意味著整個西南部已經全部失守!

  吐蕃人或許能在高原行走,但是他們顯然是不會飛的,從劍南道一路打到散關也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雖然離奇,但是也只能是最后的真相,劍南道或者劍南北道出問題了,也只有唐人,真正的唐人才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完成這種偷天換日的行動。

  唐人主動投降吐蕃人,成為吐蕃人的帶路黨和走狗……

  這種事情并不是沒有發生過!

  寶應二年(763)吐蕃大軍在帶路黨涇州刺史高暉的帶領下,吐蕃大軍直奔長安而來,一路上都不用開導航。

  先是攻陷了奉天,直逼都城長安,嚇得剛剛即位不久的唐代宗李豫逃到了陜州避難。

  吐蕃在幾乎沒有遭遇任何阻礙的情況下順利進入長安城以后,吐蕃人將金城公主的侄子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隨后開始各種燒殺搶掠,持續了足足15天之久。

  而這十五天雖然比不上安史叛軍占領長安的時間更長,但是這種不加底線,不加顧慮的燒殺擄掠給整個長安帶來的巨大的災難。

  面對困境,代宗李豫在逃亡之前,將兒子李適立為關內元帥,將郭子儀立為副元帥,代宗隨后自己就跑到山里躲起來了。

  一沒有兵馬,二沒有糧草,除了一紙副元帥的任命之后,手頭就只有二十個騎兵,就郭子儀接受任務的時候的條件以及李唐半死不活的狀態來看,能夠奪回長安,幾乎就是一個煉獄級別的任務。

  只不過,郭子儀的聲名太盛,號召力實在太強,竟然在短時間內將那些四處逃竄的士兵和官員收攏,隨后用虛張聲勢、聲東擊西的計謀,成功的將吐蕃人逼退。

  問題是,當時大唐有郭子儀、李光弼這樣一對帝國雙壁的存在,而現在的大唐可沒有第二個郭子儀。

  郭戎的趨勢確實很好,潛力也不錯,但是距離郭子儀那種國之棟梁的差距還不是一星半點。

  以關中的地形,吐蕃人拿下散關就等同于整個關中,八百里秦川徹底對吐蕃人展開了懷抱,吐蕃人西可以包夾秦川,北上可以取涇原、蕭關,向東可以肆虐關中,長安的失陷僅僅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比起把人算計到骨子里,而且老練精干的太上皇李誦,剛剛真正接手大唐真正權力的李純無疑是有些稚嫩的。

  鎮長安的李純從來沒有考慮過向吐蕃妥協,但是在這種突變的局勢之下,坐面對臣子離開長安,到山東躲避的建議,也產生了劇烈的動搖。

  剛剛掌握真正的權力,立刻就遭遇了這樣生死攸關的危機,李純內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作為李唐的最高統治者,作為長安城真正的主人,沒有李純的命令,沒有人敢于擅自決定,當然,更沒有人敢代替李純下達命令。

  眾所周知,無論哪朝哪代,宮中和朝中都不是一個能保守住秘密的地方,很多時候早朝前腳結束,后腳,城中賣豆腐腦的西施就已經知曉了早朝議事的內容,更有甚者賣炭的老大爺已經開始和身邊魚檔的賣魚的漢子交流起了今天早朝的軍國大事。

  所以,李純的猶豫同樣通過各種途徑傳出了宮外。

  于是乎,李純沒有如同他父親李誦一樣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的行為,卻在無形之中助長了長安城以及長安城左近各種牛鬼蛇神。

  從正午接到作為信使傳來的消息開始,半天的時間不到,昔日繁華的長安東市、西市人流已經減少了九成!

  包括朱雀大街在內,昔日長安城繁華的上,除了一隊隊披堅執銳的金吾衛,便是一隊隊匆匆走過的信使,至于長安城的平民,則半個影子都看不到。

  長安城的幾座城門依舊打開著,但是人流量明顯少了很多,進城的人群中比起平時多了太多身材魁梧、雄壯的漢子。

  隨著天色的變化,長安城內的局勢變得愈加微妙,在長安城中不斷亂竄的各方牛鬼蛇神在共同的目標之下已經逐漸合流。

  在直面各種復雜情況的時候,李純的經驗確實不夠多,判斷不夠準確,行動不夠迅捷,下手不夠果斷,以至于給了各種反叛力量勾連的機會。

  但是,此時李誦給李純留下不再是昔日那個病入膏肓的大唐,不再是昔日那個千瘡百孔的長安,不再是那個廢物點心一樣的禁軍,不再是形同虛實的情報體系……

  雖然李純在掌控實權之后第一次面對危機的時候猶豫了,但是,這一切在李誦為李純留下的豐厚遺產之下顯得不值一提。

  隨著夜幕降臨,留守長安的大唐軍方的情報機構,長纓軍軍事統計處的主事,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李純的身邊,向李純稟報了長安城內的變化。

  對方在認真的一點一點的講述,而李純在認真的觀察眼前這位名叫呂常的臣子。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呂常,是父親李誦專門留給自己的特務頭子、細作首領、真正的陰謀大家。

  “陛下,大概就是這樣!”

  “也就是說,云集在長安的各方勢力剛開始還是各自為政,但是僅僅半天不到,這些家伙就已經開始勾結了,只不過要達成共識還需要一點時間而已。”

  “是的,陛下!”

  “以你來看,最多需要幾天?”

  “短則兩天,長則三天,最多不會超過三天,他們就可以達成初步的協議,隨時可能在長安城內發動叛亂!”

  叛亂!

  聽到從呂常口中說出的這樣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匯,李純的思緒一下子就回到了四年之前!

  父皇被迫退位,自己成為了皇帝,然而,卻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

  沒有人愿意成為傀儡!

  隨后,作為傀儡的他,以旁觀者的身份,有驚無險的,身份見證了大唐立國以來,在長安城內發生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叛亂。

  叛亂和平叛的過程不必多說,但是他不得不承認,正是那場叛亂,成為了他的父親,乃至整個大唐一個真正的轉折點。

  同樣是那場叛亂,讓李純再次認識了他的父皇,讓他選擇了老老實實的服從父親李誦的安排。

  只不過,李純沒想到,時隔四年,自己真正掌控權力之后,自己首先面臨的竟然又是叛亂。

  想想當時的環境,想想現在的處境,李純一下子就理解了當時李誦的心情,對于父親李誦昔日做出的決定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也許這就是命運的輪回吧!”

  輕輕嘆息的同時,李純想起了昔日郭戎勸說自家父親留在興慶宮時候的話。

  面對安祿山、史思明叛軍的時候,玄宗選擇了棄城而逃。

  面對洶涌而來的吐蕃大軍的時候,代宗選擇了棄城而逃。

  面對兇悍、暴戾的涇原軍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德宗選擇了棄城而逃。

  面對精銳、悍勇的神策軍叛軍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太上皇李誦選擇了留下,和他所信任的將軍、軍士死戰不退。

  回想這李唐歷代君王的決定,李純也在進行自己最后的考量。

  玄宗、代宗、德宗所面對的情況,說實話,李純不知道,但是自家的父皇所面對的叛亂李純可是親身經歷的。

  雖然當時李純被安排在了最安全的宮城,而不是最危險,也是戰斗最為激烈的興慶宮,但是,李純永遠也忘不了在戰斗之后自己被引領到興慶宮的時候的樣子。

  看著堆積如山的尸體,聞著著空氣中彌漫著的血腥的氣息,感受著血流成河的真實體驗,第一次登臨戰場,準確說是第一次登臨戰場的遺跡的李純,已經被嚇得瑟瑟發抖,他根本就不敢相信這一天的時間,興慶宮到底發生了什么!

  想了想昔日父親李誦面對的,再想想現在,自己面臨的,李純不自覺的笑了。

  四年前,面對俱文珍帶領的六萬神策軍精銳,父親李誦的身邊只有郭戎以及三千將士,而現在的自己呢?

  跟四年前六萬精銳的神策叛軍圍攻興慶宮相比,現在的危險算個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