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道影 > 第163章 沒有朱高煦就慘敗
  李賢又接著道:十一月,燕軍到達臨清;燕王決定擾亂南軍的糧道,遣輕騎至大名,焚其糧船。燕軍從館陶渡河(衛運河,京杭運河的一部分;當時黃河奪淮入海),先后到達東阿、東平,威脅南方,迫使盛庸南下。盛庸將計就計,決定在東昌(今山東聊城)決戰,并在陣中擺了大量火槍和毒弩。

  盛庸擅長火器,這次更是全面發揮所長。

  十二月廿五,燕軍至東昌,盛庸率部出城迎擊。朱棣仍然親自率軍沖鋒,沿用之前的戰術,先沖擊其左翼,但因盛庸部署了精銳步兵于彼而不動;然后又沖擊其中堅,盛庸開陣將朱棣誘入,然后合圍。

  朱棣被重重包圍,燕軍張玉、朱能分別引兵來救,朱能負責殺入重圍援救朱棣,張玉則負責吸引分散敵軍,終于朱棣和朱能會合,逃離戰場。但大量燕軍軍士被預先布置的火器劍弩所傷,張玉則戰死。平安亦率兵趕來,與盛庸合兵作戰,大敗燕軍。

  次日,朱棣不服,再戰南軍,又是大敗,共計損失萬余人,這下朱棣終于識相了,決定北還。

  史記:“盛庸等率部追殺,北軍死傷甚多。”

  東昌之戰可謂燕軍起兵以來最慘重的敗仗,死傷頭號大將張玉,損兵折將無數,指揮使級別就陣亡了好幾個。

  而且朱棣多次瀕臨險境,但是由于朱允炆的“毋使朕有殺叔父名”旨意,諸位將領怕被朱允炆帶上殺叔的帽子,而被處決,又怕抓住朱棣讓朱允炆難做,朱允炆之后會刁難自己,南軍不敢傷害他,也不敢抓他;朱棣也恃此特權,單騎視察前線或殿后,南軍無可奈何。

  朱高煦默默聽著李賢的述說,內心霍然開朗,心情也舒展了很多。

  因為后世成祖高光記載,還有無數粉迷的吹捧,這讓朱高煦以前也一直以為燕王朱棣的軍事才能牛逼的不行,后世甚至還有人把他和李二相提并論,甚至遠超李二的說法。

  所以自穿越以來,燕王朱棣一直像座高山,緊緊壓在朱高煦的頭頂。

  畢竟他自己所謂的軍事才能,幾乎為零。

  但現在,從靖難起兵以來,到這次東昌大戰結束,朱高煦可以肯定的認為,燕王朱棣的統兵能力是有,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后世吹捧的地步。

  歷史上朱棣能成功,只有兩個解釋,那就是運氣和南軍豬隊友的相助,沒有其他。

  當然了,現在燕軍中還是有幾個良將的能力,不在朱棣之下,甚至比朱棣還強。

  諸如李彬,李遠,徐忠三人,都是能獨擋一面的大將。

  駐守永平的郭亮也是,朱高煦已經見識過他的能力。

  北平防守戰,守住瞿能的劉江,同樣能力出眾。

  朱棣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很少犯錯?而且很識相。

  朱棣是個聰明的人,所以對付別人很有套路,也很識相,每次要吃敗仗,通常第一時間就跑,降低了損失。

  圍濟南失敗撤退也好,東昌敗退也好,雖然燕軍都敗了,但損失不過萬余人。

  反觀南軍,每次失敗,俱損失慘重,打底三五萬,甚至十幾萬的損失。

  還是得騎兵多?朱高煦知道燕軍騎兵多,所以敗了之后,可以立馬轉身跑,南軍追不上。

  雙方有如遼宋,一邊可以敗十次,一邊不能敗一次。

  李賢正在說到最后,卻發現朱高煦眼中隱隱似有笑意。

  他不由一愣,為啥燕王敗了,高陽王好像挺高興的?

  下一刻他恍然大悟,這次燕軍大敗,是因為沒有帶朱高煦過去。

  燕王不帶高陽王,高陽王自然心里不爽了。

  朱高煦正在想著心事,突然感覺到李賢不說話,他趕緊看過去,發現李賢表情怪詭,心中一驚,知道自己剛剛幸災樂禍的表情,可能有被他看到。

  “哼。”朱高煦馬上做出一副不甘心的樣子:“這次若是本王隨軍出征,咱們如何會大敗。”

  李賢心道果然如此,馬上陪笑:“高陽王勇冠三軍,戰無不勝,真是少了高陽王都不行哎。”

  “你們的兵馬損失大不大?”朱高煦這時反問。

  “回高陽王,末將帶回來八百多騎。”李賢頓時表情黯暗。

  他當初跟著朱高煦時,有藩騎一千多。

  之前跟著朱高煦打仗時,都沒啥損失,因為朱高煦用他們都是以掠射為主,如果要硬攻南軍步營,都是朱高煦自己的兵馬上。

  但這次跟著燕王出去,李賢的兵馬多次被派出去沖陣南軍,死傷不少,前后損失三百多。

  “這——”朱高煦聞言又驚又怒:“誰在指揮李將軍的兵馬?怎么會打成這樣?”

  李賢臉色也不好看,嗡聲嗡聲的道:“是張玉。”

  朱高煦表情欲言又止,估計想罵張玉,又覺的不合適,畢竟張玉戰死了。

  他只能裝錘胸頓足狀:“你部都是精銳射手,若小心謹慎,當不會有如此的損失。”

  李賢再也忍不住了,大聲道:“若跟著高陽王,肯定不會打成這樣。”

  他也是真心惱火,朱高煦不提這事也就罷了,他之前跟著朱高煦,發揮出蒙古人的騎射,損失小,打的輕松,沒想到這次跟著張玉,一戰損失四分之一,這怎么受得了。

  看到李賢暴發,朱高煦心中暗爽,表面趕緊好聲道:“張將軍打仗也是太猛,每仗必沖鋒在前,哎,也算是員勇將。”

  李賢正想說點什么,朱高煦打斷他:“現在也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張將軍也為我父王捐軀,讓人敬佩。”

  李賢滿臉通紅,我部落死了幾百人呢。“李將軍犧牲的這些兄弟,可都有家人?”朱高煦話題一轉。

  李賢馬上痛聲道:“全都有家人,很多人上有父母,下有子女。”

  草原上每戶人口還是不少的,因為他們都算是奴隸制,部落首領經常征兵打仗,每家每戶都要出丁,所以大伙盡量讓家里人口繁榮起來,除非天災降臨,糧食短缺或遇戰爭。

  “來人。”朱高煦突然大聲道。

  外面鐘顯馬上小跑進來:“殿下。”

  “你去找錢巽,讓他準備五千兩白銀,一百袋鹽,十袋糖,回頭讓李將軍派人去取。”

  “是,殿下。”鐘顯很快退去。

  李賢表情動容,顫聲道:“高陽王?”

  “戰死的兄弟,都要撫恤一番,不能讓兄弟們的家屬寒了心。”朱高煦悲痛道:“不過--”

  他突然壓低聲音:“我怕有人惡意揣測,這種事盡量小心一點。”

  李賢重重點頭:“末將明白,一切聽高陽王的。”

  燕王沒有撫恤,高陽王單獨撫恤,這事傳出去,肯定不好,李賢深以為然。

  當下兩人商量了地方,由李賢指定個地方,朱高煦派人分批送去,李賢再自己處理。

  從高陽郡王府出來,門口幾個藩將和一隊親兵圍過來。

  “大人。”

  “大人。”

  “將軍。”

  藩騎們叫大人,是主子的意思。

  李賢算是他們的主子,這些人大部份都是李賢的部眾。

  李賢左右看看,現場有十幾個人,他突然臉色大變:“tui”,對著高陽郡王府門口吐了口水:“什么玩意,給點糧食都不行。”

  四周頓時一片罵聲,大伙紛紛說高陽郡王不仗義。

  “走。”李賢上馬后帶著諸將士離開,回到自己府前時,有拔人向他分手告別。

  李賢帶著四五個親信進入府院。

  眾人中還有人在罵高陽郡王,李賢突然道:“不要罵了。”

  大伙面面相覷。

  “高陽王非常仗義,給了咱們很多銀子和鹽糖。”

  “大人,哪剛才?”有人不解道?

  “剛剛有阿哈出的部下在。”也有人恍然大悟。

  阿哈出女兒嫁給燕王朱棣,現在已經算是燕王心腹,今天的事,肯定會傳到燕王那邊。

  眾人這下懂了。

  但李賢卻在心中很佩服高陽王。

  剛剛他說給點糧食都不行,就算高陽郡王給銀給鹽的事讓大伙都知道了,眾人也會以為,李賢要糧沒要到,所以還是很不爽。

  北平城最近是很缺糧,秋糧產量劇跌,南軍控制越來越嚴,很多想賺錢的糧商,都無法把糧運到北方。

  這也是為什么燕王打破滄州后,也不愿意再收降兵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燕王要直逼南京的原因,再拖下去,不用朝廷來打,北軍都要崩潰。

  正月十六,在北平城歡度元宵的同時,燕軍終于緩緩退回北平,也把悲傷帶回了北平。

  東昌之戰燕軍損失慘重,前后折損近四五萬人,是燕軍靖難以來最慘重的敗仗。

  很多人一夜失去父親,兄弟,或丈夫,北平城哀傷遍地,軍民士氣大受重挫。

  但燕王是很有套路的人。

  二月初,他讓姚廣孝主持一場法事,祭祀陣亡將士,還親手寫了一遍祭文:“奸惡集兵,橫加戕害,圖危宗社。予不得已,起兵救禍,爾等皆攄忠秉義,誓同死生,以報我皇考之恩。今爾等奮力戰斗,為我而死,吾恨不與偕,然豈愛此生?所以猶存視息者。以奸惡未除,大仇未報故也。不忍使宗社陵夷,令爾等憤悒于地下,興言痛悼,迫切予心。”

  說罷,還把身上的錦袍脫下,扔在火爐中,表示自己要與所有兄弟同生共死。

  現場燕王聲情并茂的哭訴,把燕軍將士和家屬們感動的無以復加,在一些群演的帶頭下,大伙紛紛狂呼,要支持燕王,繼續奉天靖難。

  很多陣亡將士的家屬都要投軍效命,燕王趁勢讓他們頂替父兄,比如張輔接父職,直接統領中軍,張勇接父職為指揮使(其父張興)。

  這天是穿越后的朱高煦第一次看到張輔。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