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道影 > 第227章 失蠟法
  朱高煦已經派人去云龍州聯系段氏,要求對方常年供應,做為交換,他將用兵器和段氏易購,如果不出意外,段氏肯定會答應。

  段氏附近有好幾家土司,常年為了鹽井爭奪地盤,非常需要刀槍兵器。

  而且朱高煦打算把換購的地方放在永昌府。

  永昌府在云州和云龍州的中間,這樣他的人去拿鹽,又可以少走一半路。

  沈駿不時的提到一些難點,朱高煦一一解答,幾乎全部幫沈駿解決掉。

  沐平山在邊上靜靜的聽著,心中著實非常震驚。

  漢王幾乎無所不能,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剛到這里時,沐平山也在想,漢王上萬人馬呆在這小小云州,吃喝拉撒怎么辦?

  然后看到他們到處屯田,還養殖牧禽,就知道吃喝不是問題了。

  等看到這么大的峽谷里還要造炮造兵器,他又想,這些原料怎么辦?

  漢王又早有準備,全部解決了。

  連軍戶和佃戶們需要的鹽也解決了。

  沐平山想了想,如果讓西平侯帶四千戶一萬多人到這里,應該也能解決這么多問題,但肯定要花費不少心思,動員很多人力物力甚至財力,不見的比漢王輕松。

  關鍵漢王是初來乍到,似乎已經對這里了如指掌,并且早有布局。

  峽谷里面好像不缺水,但朱高煦突然問沈駿:“夢溪筆談里有造水車嗎?”

  沈駿愣了下,立刻點頭:“有,我們屯田時會用到。”

  沐平山動容,屯田用到水車,云南這邊幾乎很少,軍戶和土司們都不會。

  “除了屯田,打造兵器也可以用到水車,水車的力量,用好了,遠遠超過人力。”朱高煦緩緩道:“如何用,我暫時也想不到,但你們空時多召集大伙,讓所有工匠們一起想辦法,集思廣益,所謂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大伙一起想,總能想到辦法。”

  沈駿點頭,然后道:“工匠還是少了點,大王這里--”

  朱高煦把這里分的很清楚,造炮造火器的一類,打造兵甲的一類,兵器的又一類,還有打造攻城器具的,所以工匠是遠遠不夠。

  這些年朱高煦已經派人在到處搜羅工匠,從京師過來時,前幾批走的人,都是沿路搜羅,有的工匠是連騙帶抓的一起弄過來,到現在也才一百多工匠。

  “你們先干著,還會有工匠往這里送的。”朱高煦讓楊立山常年在外面跑商,也就一部份干這個事,現在毛信和毛雄也跟著到了云南,他們也將專門干這事,搜羅人才,和跑商。

  “還有啥問題嗎?”朱高煦這時又問。

  “暫時沒有了,想到再問大王。”沈駿笑道。

  說話間,他們來到一個類似操場的地方,地面上擺放著一排火器。

  基本是靖難中出現的火器,由工匠們按照官方打造標準打造。

  朱高煦當時給沈駿的要求是,明廷官方的火器每樣打一具,讓他看看再說。

  朱高煦每看一樣,沈駿會向他介紹。

  “大王,這是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官方制造的碗口銃,根據朝廷標準,它們的長度為一到兩尺(約315—520毫米)口徑三到四寸(100—119毫米)重量為17—50斤。”

  “我們采取的小樣為試驗品,長度一尺一寸,口徑三點五寸,重量為二十七斤。”

  碗口銃在明初,大多裝備水軍戰船和沿邊沿海各要隘和要塞的守備部隊使用。

  野戰中幾乎很少用到,明初時,大概也只有南軍中擅用火器的盛庸在靖難之戰時用過。

  “這玩意打的是石彈還是鐵彈?”朱高煦問。

  沈駿道,有石彈,鐵彈,還有鉛彈。

  “能打多遠,準嗎?”

  沈駿道,看口徑,像他們打造的三點五寸口徑,再用了朱高煦改進版的火藥后,最遠可以打到六十步,但有殺傷力的距離,也就三十步,最好的殺傷距離應該是二十步內。

  太遠就沒啥威力了,沈駿用來打靶,三十步外,打在兩寸的木板上,已經不能洞穿,這樣打到人身上,估計都無法破甲。

  “這個可以用來守城和戰船上用,口徑造大點,讓工匠們多試試,保證五十步內能有殺傷力。”

  “是,大王。”

  朱高煦也不打算在野戰中用到,看起來太笨拙,口徑小了,殺傷距離遠遠低于弓箭,口徑大了,又太笨重,效率又低,所以還是用在戰船和守城時比較好,不用造太多。尤其他現在鐵料不夠的情況下,這玩意還是排在最后考慮的。

  接著朱高煦又看了盞口銃,突火槍、長竹桿火槍、飛火槍,還看到靖難戰中給燕軍吃過苦頭的地雷、飛火箭。

  明軍這時的火器五花八門,非常繁多,但大部份華而不實,殺傷力有限。

  那怕是所謂的地雷,也是靠爆炸起到驚嚇,引起混亂的作用,就算炸到人馬,也只有炸傷,很難炸死人,當然,受限于這個時代的醫療和重視程度,大部份人受傷后,也會感染死亡。

  最后朱高煦才看向洪武大鐵炮。

  這也是目前戰場上最常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火器。

  沈駿說這是按照洪武十年的標淮來打造的,炮呈直筒狀,形體短粗,口徑約七寸,全長約三尺多。

  沈駿所說的標淮,都是他看過的樣品。

  靖難中每次戰后,朱高煦會把他召去,查看到得明軍火器的樣品。

  朱高煦這邊也有打造過的火器工匠。

  按工匠們的理解,現在大明各地,用的最多的就是洪武十年到十五年間的火炮,十五年后造的火炮就越來越少了,因為用的比較少。

  后面這段時間明軍都是在四處進攻,而火炮只有守城在用的到。

  這門洪武大鐵炮重五百多斤,射程只有一百多步,當初朱棣用來炮打濟南城的,就是這種。

  但明軍中有三種型號,還有七百多斤,甚至一千斤的大炮,沈駿都是造的最小的。

  最遠的射程才三百多步,和明末的火炮是差太多。

  一方面是火藥的原因,一方也和現在的技術有關。

  現在的炮都是鍛鐵炮,且炮身是卷起來的,不像明末明發明的模具整體式,無論密封性和耐藥性都大大提升。

  朱高煦便問,你們是怎么打這大鐵炮的?打造一個要多久。

  沈陽駿說,把生鐵冶煉成熟鐵,最好是采用木炭冶煉的閩鐵,其次用煤炭冶煉的晉鐵,含硫化物比較高,生鐵會很脆。然后把生鐵冶煉七八次,生鐵損耗率一般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冶煉好的熟鐵由數人反復敲打上萬次,直到鍛打成鐵板,然后再敲成一有四分之一弧度的“卷”,亦或者鍛打成兩個半弧的卷。類似瓦片的形狀,再由二卷或四卷鍛打合成一個圓筒。

  重復這種步驟,打成多個鐵筒。然后再把鐵筒末端燒紅變軟后,一節節拼接捶打在一起,如果遇到有縫隙的地方,需要使用燒到紅軟的鐵條去縝補。一般一個圓筒的長度在三四十公分,需要多長的炮管就鍛打多少筒。

  拼接之后,就開始打磨炮身,直到磨到光亮可照人影,接著用銼刀把前后搓平整。然后用鐵繩穿過炮膛,前后拉扯,把炮膛打磨平滑,直到看不出筒與筒之間鍛接痕跡為止,然后再鍛打拼接出炮尾(底)最后再開火門孔。

  炮箍的多少看需求,沒有炮箍的稱之為光素體。一門洪武大鐵炮需要十名工匠制作四十天左右。

  朱高煦聽完,心想果然如此,現在的鐵炮還是卷制和拼接的。

  他把宋駿單獨叫到一邊。

  “這樣的炮身密閉性和耐用性不夠,放多了火藥,還容易炸膛,是不是這樣?”

  宋駿想了想:“大王說的有道理,的確如此。”

  “有沒有想過把炮身整體打造出來?這樣密封性會強上很多,也更耐用。”朱高煦問。

  “整體打出來?如何整體打出來?”宋駿莫名奇妙。

  “做個模具,然后把鐵汁澆進去,再脫掉模具,不就是整體打出來了?”

  宋駿先是一臉茫然,仔細想想,好像很有道理,他不由喜道:“大王真仍天才,這樣不但能通體而成,打造時間也將大大縮短。”

  但是,用什么做模具?好像很費模具,每造一門炮,都要毀掉重新弄。

  朱高煦又道:“可用泥巴,也可以用蠟。”

  “蠟冷了就比較堅硬,熱了會被融化,先用木頭做個假炮身,將泥巴或蠟包裹在上面,然后脫掉木頭,現城模具,灌入針汁,炮身渾然而成。”

  “但至于用什么泥,怎么用蠟,得伱們自己研究,我必竟不是這個專業的。”

  朱高煦有限的知識,都是前世看歷史小說學來的,什么失蠟法,范鑄法,具體如何操作,就要這些工匠們去琢磨。

  朱高煦這么一說,宋駿已是如醍醐灌頂,馬上明白了其中的過程。

  “我這模具炮身打造方法,你們要秘密進行,不得外瀉,這種打造方法,只需要少量的工匠參與就行,等火炮灌汁成型,再交給其他工匠打磨。”

  “你們一部份人專門弄鐵汁,一部份人造木頭假炮,一部份人制泥巴模具或蠟膜,最后灌汁時,只需要少量的匠人在。”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