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天唐錦繡 > 第三百五十四章 道德約束
  貞觀十七年,八月初八。

  清晨,薄霧。

  因為宵禁的暫時取消,長安城內各個里坊很早便行人往來出入,平康坊等地更是徹夜燈火輝煌,諸多王孫公子、世家子弟在家仆豪奴的簇擁之下結束一夜狂歡,自各處青樓楚館之中魚貫而出,騎馬坐車,招搖過市,紛紛返回各自家中。

  挑著擔的貨郎走街竄巷,吆喝聲此起彼伏,運送夜香的馬車則一輛一輛的駛出城去。

  天尚未亮,諾大的長安城已然放佛蟄伏的猛獸一般活了過來。

  待到卯時初刻,把守各處城門的兵卒盡皆散去,維持了數天的全城戒嚴盡皆取消,城門處出入城的百姓商賈已經水泄不通。

  祿東贊穿了一件白色翻領長袍,衣袖很長,罩著雙手,布料上有許多連珠紋圖案,腰系革帶,長袍開衩,足登黑靴,頭戴一頂紅色綢巾纏裹成的筒狀形帽子,黝黑的臉容黑里透紅,精神頭兒很是不錯。

  此刻他正站在驛站門前,身邊陪同著一位禮部官員。

  驛站門前的官道上,正有不少百姓三三兩兩的結伴而行,方向是長安城西南的昆明池。

  祿東贊好奇問道:“不過是一場開學典禮而已,何以連這些個農夫商販都趕著湊熱鬧?”

  禮部官員正是主客郎中高至行,他今日負責接待祿東贊,聞言笑道:“這可不是一般的開學典禮,貞觀書院乃是陛下敕令修建,有資格入學之學子皆是天下各處的精英,俱是一時之杰,在書院擔任教諭的經史、算學、兵科等等更是當世大儒,哪一個都是名滿天下之人杰,陛下更是親自擔任書院的大祭酒……可以想見,未來每一個畢業的學子,皆可稱作‘天子門生’,踏入仕途便是青云直上,這樣一座學院,一舉一動自然牽引著無數人的目光。更何況,今日陛下以及朝中諸位大臣盡皆蒞臨典禮現場,百姓們豈能不湊一湊熱鬧?”

  還有一點高至行未能明說,漢人自古以來便有看熱鬧的習俗,今日雖然非是年節,可是這等盛事極其罕見,自然要圍觀一番。

  不僅是大唐百姓興致盎然,由于長安城的戒嚴已經解除,城內被困局多日的各國使節、番邦商賈更是興趣滿滿,京兆府為了維持秩序,不僅出動了所有的衙役巡捕,更調動了左右屯衛萬余兵馬,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嚴防所有閑雜人等。

  不久之前的芙蓉園賞荷盛會,鬧的那一出刺殺房俊的案件,可是殷鑒未遠……

  祿東贊微微頷首,眼底不可掩飾的泄露出一絲艷羨。

  整個吐蕃,沒有人能夠比他更清楚教育的重要性,更在乎對于族中杰出子弟的教育。

  吐蕃在贊普的統御之下平滅國內反叛,又征服象雄國,統一高原,看似兵強馬壯,實則外強中干。

  吐蕃的自然環境實在是太過惡劣,不僅氣候寒冷,且山嶺縱橫土地貧瘠,河流谷道之間分布著一些肥沃的良田,卻因為通行困難得不到充分開發耕種,導致國內糧食產量一直急缺。

  最為重要的,還是技術的落后。

  醫療技術、建筑技術、冶煉技術……就沒有幾個像模像樣的人才。除去廟里的高僧懂得一些算學以及醫療技術之外,人才之貧瘠與大唐相比,簡直就是天淵之別。

  所以這一次他才會出使長安,試圖利用阿拉伯人入寇機會敲詐大唐一番,希望能夠得到吐蕃亟需的各種技術以及人才。

  結果天不從人愿,自己一路厄運連連,蹉跎了時間,好不容易抵達長安便聽聞了阿拉伯人已經被徹底擊潰的消息……

  雖然談判尚未展開,自己甚至連大唐皇帝都還沒有見到,但是沒有了阿拉伯人的牽制和威脅,大唐豈能答允吐蕃的獅子大開口?

  若無意外,這一次的出使算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縱然自己再是鼓動三寸不爛之舌,也不可能在唐人手底下討得半點好處。

  而大唐有在皇帝的主持之下建立了這樣一座書院,在未來必將培養出無數的各式各樣的人才充斥到各個階層之中,大唐的國力自然水漲船高,愈發睥睨群倫、傲視天下。

  這樣的大唐,如何能夠戰而勝之?

  此消彼長,越來越強盛的大唐早已將吐蕃視為肘腋之患,就算吐蕃忌憚大唐的國力不敢挑釁開戰,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大唐又豈能坐視吐蕃據守高原,虎視眈眈?

  可以想見,吐蕃與大唐之間,遲早必有一戰!

  只不過兩國懸殊的國力對比,令祿東贊憂心忡忡,實在是想不出吐蕃有半分可以取勝的理由……

  “大相,時辰不早,咱們也趕緊動身吧?”

  高至行在一旁看著祿東贊似乎有些神思恍惚,站那里半天不言不語,只好出言催促。

  今日政事堂有令,所有暫居于大塘的各國使節都有機會前往書院觀禮,身為吐蕃大相的祿東贊自然亦在邀請之列。

  祿東贊這才回過神,頷首道:“動身吧,適逢盛事,吾亦好長長見識。”

  高至行便叫過來早已準備好的馬車,卻被祿東贊拒絕。

  祿東贊道:“還是騎馬吧,秋高氣爽,麥浪飄香,這等天氣自當策騎暢游一番,領略關中風物,若是囚居于馬車之中,著實無趣。”

  高至行自然從善如流,命人牽來馬匹,禮讓祿東贊先行上馬,然后自己和幾位禮部官員也盡皆上馬,陪著祿東贊策騎緩行,沿著官道向著城西的金光門行進,到了距離城門不遠的地方,再順著道路折而向南,繞過了大半個昆明池,前往書院。

  今日天氣涼爽,又尚未到農忙之時,長安附近的百姓攜家帶口齊齊出游,路上行人絡繹不絕。

  待到了書院山坡之下,遠望山門矗立,整個山坡以及池邊空地早已是車馬轔轔、摩肩擦踵。

  有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亦有鮮衣怒馬的紈绔子弟,呼朋引伴喧囂不絕,百姓商賈攜家帶口,奇裝異服的胡商三五成群混雜在人群當中,卻也并不顯得突兀,甚至時不時見到奢華裝飾的馬車夾雜在人群之中,車簾偶爾掀開一角,便可見到里頭濃妝艷抹容顏秀麗的女眷……

  祿東贊幽幽一嘆。

  好一派煌煌天朝、盛世氣象!

  這若是放在吐蕃,簡直想都不敢想!

  在吐蕃根本沒有平民,除去貴族便是奴隸,那些個動輒百十個武士隨行的招搖跋扈,所到之處雞飛狗跳行人絕技,焉能有此其樂融融、和諧共處之場景出現?

  固然大唐的貴族照比吐蕃貴族在權力上毫不遜色,但是唐人更在乎這種最起碼看上起和樂融融的氣氛,即便貪婪榨取民間財富、壟斷權力阻斷階級流通,他們卻也同樣在乎普通百姓對他們的看法。

  相比于吐蕃貴族,唐人貴族顯然有所敬畏。

  哪怕法律并不能束縛他們的行為,但每個人的心底卻都有一層道德的約束,人在做,天在看,再是貪婪的奸佞惡霸也有所忌憚,他們會瘋狂的斂去一切財富,但是每當天災發生,卻也能夠毫不猶豫的設立粥棚、捐款賑災。

  名譽,是每一個唐人都向往的東西,只要有一絲可能,沒有任何一個唐人能夠全不在乎自己的名譽是否被萬夫所指、是否能遺臭萬年。

  而這,便是大唐比吐蕃強大的地方。

  只要有了那么一絲敬畏,行事便不會無所忌憚,即便是將平民百姓視作奴役,亦會留有一絲余地。

  這一絲余地,便給予了平民百姓、販夫走卒一絲活下來的空間。

  而吐蕃貴族呢?在他們眼里所有的奴隸與牲口一樣都是個人的私產,死一個奴隸與死掉一匹牛羊并無不同。

  只要能夠換取足夠的利益,有誰會去在乎牛羊的性命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