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重生大明,朕不做亡國之君 > 第135章 是非功過后人說
  崇禎也不跟他們賣關子了,直接解說道:“朕之所以這么說,那是因為朕認為書是一種學識的載體,傳承著先賢的智慧,后人讀書也是繼承先賢的智慧,但是我們這片大地上就只有儒家一種智慧嗎?

  難道農夫耕種的經驗就不是智慧嗎,這種耕種的智慧就不可以寫作書上傳承嗎,打鐵匠的打鐵不是一種智慧嗎,這種智慧不可以寫在書上,傳給后人嗎?

  在朕看來,能讓我子民繁衍下去的智慧,都可以寫在書上,傳給后人,所以朕認為大明人人皆是讀書人!”

  聽到這樣的說法,眾人很認同,覺得很有道理,但意識還是覺得皇帝陛下有點強詞奪理,他們沉浸在儒家為正統的思想中,很難拔出來,書就是圣賢書,讀圣賢書的人,就是讀書人。

  但皇帝陛下說的也有道理,是啊,大漢之前,讀書人也不止儒家書生而已,還有法家、墨家等諸子百家,誰又能否定他們不是讀書人呢?

  崇禎知道在大學沒有真正出成績時,很難讓所有人從心底上認同,儒家學生之外的也是讀書人。

  而對于這樣的說法,儒家的人,不但嗤之以鼻,還會抵制大學出來的學生,站在正統的高位上,俯視批判大學出來的學生。

  “諸位愛卿,朕知道一下子讓你們完全接受朕的看法,很難,但是朕可以告訴你們,北京大學將會給你們答案,所以回到剛才的問題,北京大學為什么要建這么大,當然是學生多啊,學生學的知識也多!”

  “陛下圣明!”眾人只有這句了,這一下子給陛下整懵了,新的思想和他們固有的思想,不停在腦海戰斗。

  “孫愛卿你們司令部的人看那邊”,崇禎指著遠處的一群建筑說道,“你們猜一下,那里是什么地方?”

  所有的官員都看著崇禎指的地方,沒什么稀奇啊,這里一大片,不都是北京大學嗎,“臣等不知,請陛下解惑!”

  崇禎不賣關子了,“那部分的房子,朕命名為‘講武堂’,是武將的學堂!”

  “我們武夫還有學堂?武夫不就是習好武藝,領兵沖鋒不就行了嗎,還有學什么?”張之極摸著腦袋說道。

  “是啊,武夫只是學武藝即可,但一輩子都只能是武夫,朕說的是武將,為將者可要知兵法?為將者可要學武藝?為將者可要知天文地理?很多很多的學問,都是要學的!”

  “陛下圣明!”這樣說他們就懂了,好像對武將也是讀書人理解了,兵書這些不是書嗎?

  “眾愛卿,你們再看那邊,那邊是‘歧黃堂’,是教人學醫了,諸位想一下,每次戰爭,被病痛折磨至死的將士,是不是比直接戰死的多,所以朕要很多的大夫,每個連隊都有幾個大夫,甚至更多,那樣我們的將士是不是能活下來的更多了,還有百姓們也求醫有門!”

  “眾愛卿,你們再看一下那邊,那里是‘百工堂’,專門教學生各種奇技工藝,生死可以作出各種新的物件,說不準,那天那里的學生做出一種新的火炮,就在這里開一炮,就打掉在遼東上茅廁的皇太極呢!”

  “哈哈哈···”眾人被崇禎的話逗笑,雖然他們不認為能做得出那樣神奇的火炮,但對于淺層上的意思還是能理解的。

  不管是士農工商,千行萬業,都是在傳承,誰規定這些知識就不能寫在書上,誰規定這些東西就不能上講臺?

  “所以大學,你們可以理解為集廣大之學,大學里面的各種學堂,就是專研一門門學科的學堂,不管學農也好、學醫也好,這些都是讀書人,到時的北京大學,學生會很多很多,武官學生要練武,那就需要校場,農學學生,需要學種植,那就得有實驗田,這樣諸位還會覺得北京大學大嗎?”

  這樣想確實不大皇帝陛下這是要復興諸子百家啊,“陛下深謀遠慮,臣等不及!”

  “陛下,北京大學當是大明最務實的學堂,但臣還是有點憂慮!”孫承宗擔心說道。

  “諸位愛卿,有什么都可以暢所欲言,朕也可以廣思集益!”

  “按陛下所說,這大學包涵了諸子百家,可我中原這一千來年,獨尊儒術,陛下此舉,必會遭受諸多抵制,特別是曲埠孔家,到時陛下該如何處理?”

  這不止是孫承宗的擔憂,也是眾多心腹大臣的擔憂,連張之極這樣的武夫也認同孫承宗點點頭。

  由此可見儒家對華夏人的印象有多深刻,你皇帝的想法很好,集百家之長治國,但確實實實在在撼動儒家的地位和利益啊,如果儒家高舉大旗,號召天下讀書人逼宮,那該怎么辦?

  崇禎嘴角微翹,然后帶有點不屑說道:“利國利民的事,朕不怕誰反對,這些人為什么要反對,諸位愛卿想必也清楚,沒有什么高尚的情操,唯利耳,真正的有識之士,就像諸位愛卿一樣,也是儒家學生,但諸位卻可以看到術業有專攻,那些看不見的或視而不見的,皆徒有虛名的茍且之輩罷了,對于這樣的人,朕不介意學一下始皇帝!”

  焚書坑儒?眾人心里第一個想到這個詞,但也可以看見皇帝陛下的決心,希望到時不要有那么多不開眼的人撞上來。

  作為崇禎的心腹,當然不會認為他的做法是錯的,人家皇帝都把其中的利國利民說得一清二楚了,連這樣都要反對,那就是司馬昭之心了,但是真到那時“焚書坑儒”,恐怕會對皇帝的名聲有所損害。

  所以就由人紛紛跟崇禎說,要愛惜羽毛,不要做太多激的行為,不至于留下個暴君的名聲。

  崇禎卻是毫不在意說道:“諸位愛卿多慮了,朕殺了那么多人,現在在他們讀書人眼里,早就是暴君了,可朕不在乎啊,有千倍萬倍于他們的百姓,說朕是千古明君,是非功過由后人說去,朕只要天下百姓過得好,足矣!”

  “陛下大義,臣等誓死追隨!”眾下跪紛紛下跪說道。

  聽到皇帝說的那句“是非功過由后人說,只要天下百姓過得好,足矣”,直擊這些心腹們的內心深處,作為一個皇帝,如此高義,大明如何不興。

  這就是所謂的人格魅力,比君臣大義不知好多少倍,假如崇禎現在是個藩王,說要造反,這些人會毫不猶豫跟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