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丑丫修真記 > 第五百一十九章 紙條
  今日的早朝雖說已經是復朝后的第二個早朝,但昨日畢竟并沒有議什么國事,所以,嚴格來說,今日才算是正式的議政。

  之前李桂成已經將他的遭遇都說了一遍,而李文棟也下達了數道旨意應對。

  所以,這時候李桂成先退出了大殿,離開了皇宮,返回高麗官驛去了。

  這一次為了避免再出意外,大梁可是又安排了數名大內侍衛,同時唐大年也親自帶著官差將李桂成送到了官驛。

  至于他自己,既然今日已經跟李桂成一起露了面,他也不必在繼續躲著了。

  所以,唐大年在將李桂山護送到了高麗官驛之后,便直接回了順天府。

  畢竟,昨日這順天府里可是多了一個客人。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有一些其他國家的使臣得知李桂成露面的消息,所以,在李桂成回到高麗官驛之后,便有不少國家的使臣遞上了拜帖,想要求見。

  只不過,李桂成的手下卻告訴他們,這位高麗三皇子才剛剛恢復,今日又去了大梁的皇宮,此刻正要休息,所以不便見客人。

  既然李桂成的手下都這么說了,他們也不便強求,只能退了回去。

  其實,對于這些小國來說,他們也十分關心大梁和周邊幾個國家之間的關系。

  因為這些小國他們的君主很清楚,光靠他們自己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在大梁、北周、西夏這些國家的旁邊生存。

  所以這一帶大多都是要么依附于大梁,要么依附于其他國家生存。

  而且,在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依附于大梁。

  也就是在十年前,大梁發生了那次內亂之后,才有個別的小國偷偷投靠了北周或是西夏。

  只不過,對于他們來說,盡管有北周或者西夏做靠山,但他們還是十分擔心大梁會找機會報復。

  但是,大梁卻并沒有出手,而是還是跟過去一樣,只不過,不再給與他們任何的幫助。

  北周和西夏因為擔心投靠他們的國家會有想法,倒也給那些小國出力不少。

  但他們對這方面的經驗卻十分匱乏,所以,投靠他們的那兩個國家實際上都無比懊惱。

  可是,在上了賊船之后,又不敢輕易下船,畢竟他們離北周和西夏,要比離大梁更近。

  他們擔心再次歸順大梁,會遭到北周和西夏的報復。

  所以,他們這次出使大梁,其實也想看看大梁和北周以及西夏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

  而除了他們之外,其他那些小國也深知,若是大梁和北周以及西夏真的爆發了戰事,那么他們就有了諸多選擇。

  要么是幫助大梁,要么是幫助北周和西夏。

  而除此之外,他們甚至還說不定能從中找個機會,壯大自己的國家。

  而這些選擇對于他來說,一旦走錯一步,日后極有可能就是亡國之舉。

  所以,對于他們來說,這幾國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今的局勢對于他們國家來說十分重要。

  如今,北周、西夏以及倭國的使臣已經先后離開了大梁京城,在剩下的使臣之中,這位高麗三皇子自然是地位最高的。

  所以,他們才急于向這位三皇子下手,只不過還是吃了個閉門羹。

  大梁皇宮的御書房里。

  這時候已經散朝了,而這位大梁皇帝卻是有些郁悶。

  從出了大殿之后,到這御書房里一直都是皺著眉頭。

  一旁的高公公見了,倒是寬慰了幾句。

  不過,李彧看起來,卻是有些不耐煩。

  貴喜見到李彧回御書房了,立刻迎了上去說道:“皇上,御膳房已經給您準備好了點心……”

  不過,李彧卻直接擺了擺手沒有理會。

  貴喜剛想要在說些什么,卻見到那位高公公輕咳了一聲,貴喜立刻會意,連忙退開了。

  看上去,這位小皇帝今日的心情似乎不佳。

  貴喜心中倒是有些納悶。

  因為今日一早,李彧的心情還不錯,可上了個早朝回來卻變的如此了。

  有了高公公提醒在前,貴喜自然也不敢多問。

  在他退開之后,高公公一直在陪著李彧說話,又過了片刻之后,李彧這才微微一嘆,看上去似乎放松了一些。

  就在這個時候,守在門口的貴喜卻遠遠的見到了宇文德榮正朝著御書房走來。

  貴喜見了,立刻提前來通傳。

  這宇文德榮可是跟其他朝臣不同。

  宇文德榮除了是內閣首輔、先皇親封的顧命大臣之外,他還是李彧的老師。

  等日后李彧正式掌權,除了大赦天下之外,對這位老師必然也會有相應的恩賜。

  一般來說,到了那個時候,宇文德榮的官銜之中便會多一個太師之名。

  太師跟太傅、太保合稱三公。

  如今雖說這三公并只是虛銜而無實權,但是對于朝臣來說,卻是無上的榮耀。

  所以貴喜自然不敢怠慢。

  得知宇文德榮來了之后,李彧也立刻起身,準備相迎。

  不一會兒,李彧果然見到宇文德榮獨自前來。

  宇文德榮先是向李彧行了一禮,隨后李彧也向宇文德榮行了一禮。

  宇文德榮行的乃是君臣之禮,而李彧行的,乃是尊師之禮。

  隨后,李彧便將宇文德榮請到了御書房。

  宇文德榮看了看一旁高公公的臉色,心中也立刻猜到了幾分。

  這時候,高公公也很識趣的帶著貴喜退了出去。

  宇文德榮看著李彧說道:“皇上是因為剛才所提的法子被王爺駁了,所以不開心?”

  這時候的李彧早就已經學會了保護自己,因此他連忙說道:“沒有沒有,皇叔是先皇親封的攝政王,他的決定總是沒錯的!”

  聽到李彧這么說,宇文德榮卻是笑了起來。

  他也聽出了李彧的語氣之中還是有些怨氣。

  宇文德榮又看了看李彧,隨后微微一嘆,對著李彧說道:“其實,若是按照臣的想法,應該也是跟皇上一樣的決定!”

  聽到宇文德榮這么說,李彧倒是眼前一亮。

  顯然,宇文德榮的話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原本以為,像宇文德榮這些大臣,必然是跟李文棟一般想法。

  可如今看來,自己好像猜錯了。

  隨后,宇文德榮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自古以來,想來都是文官主和,武將主戰。

  因為對于文官來說,一旦有了戰事,不但民生和朝局都會受到影響,整個國家的國力也會降低不少。

  可對于武將來說,沒有戰事的話,他們想要積累軍工就比較困難了,在他們看來,戰場才是他們向往的地方。

  過去甚至有一些邊關武將,為了顯示自己的重要性,甚至都有殺良冒功以及通敵之舉。

  而對于戰事的態度,宇文德榮自然跟大部分的文官都一樣,乃是一個主和派。

  所以,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他的想法跟李彧的一樣,主要還是想要采取守勢。

  如今雖說西夏國內似乎有異,而北周也已經開始退兵,對于大梁來說,其實也有精力來騰出手對付倭國和高麗。

  但是,作為內閣首輔的宇文德榮自然不想輕啟戰事。

  畢竟,十多年前的那次戰亂對他來說,還歷歷在目。

  盡管那次主要是大梁的內亂,這次是對付外地,但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大梁的百姓還是會受苦,這是宇文德榮不愿意見到的。

  不過,所幸的是,李文棟所定的,也不是極端的對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擊倭國的所作所為而已。

  這可遠遠比不上戰事那么殘酷。

  而在經過宇文德榮的這番“開導”之后,李彧眉頭的陰霾倒是漸漸散開了。

  對他來說,不管怎么樣,就連大梁的這位內閣首輔都是跟他一個想法,那自己應該沒有什么好郁悶的了。

  自從這次回京之后,李文棟已經多次特意在群臣的面前,讓李彧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過去,可是只有在御書房議事的時候,李文棟才會偶爾問及。

  所以,對于李彧來說,這也算是一個好的兆頭。

  不過,這時候李彧還是微微嘆了口氣。

  宇文德榮見了,有些奇怪的問道:“皇上為何嘆氣?”

  李彧想了想之后,從桌案上的一本書下,拿出了一張紙,交給了宇文德榮。

  宇文德榮見了卻是一怔。

  上面所寫,正是今日在早朝上李文棟所定下的對倭國的反擊之策。

  宇文德榮拿著這張紙對著李彧問道:“皇上,這是……”

  李彧卻是無奈說道:“這是陳大人在離開京城之前派人交給朕的……”

  “陳大人?”

  宇文德榮卻是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

  李彧點了點頭說道:“陳安晏陳大人。”

  宇文德榮皺了皺眉,卻是問道:“陳大人既然早就告訴了皇上如何應對,皇上為何沒有照陳大人所寫的說呢?”

  李彧卻是搖了搖頭說道:“朕也不知道,朕只是不想輕啟戰事。盡管陳大人所寫的對策未必會使大梁跟倭國開啟戰事,但是,但是……”

  李彧說到此處,卻不知該怎么繼續說了。

  一旁的宇文德榮卻是好像明白了李彧的意思,便順著李彧的話接著說道:“皇上是不想大梁的百姓受苦,不想大梁的將士有損!”

  李彧張了張嘴吧,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兒,才緩緩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朕就是這般想法。”

  李彧在說到這里的時候,又立刻看向了宇文德榮,說道:“宇文大人,朕是不是太軟弱了?”

  聽到李彧這么問,宇文德榮卻是笑了起來,只見他對著李彧拱了拱手說道:“皇上,這不是軟弱,這表明皇上乃是一代仁君,事事牽掛天下黎民百姓,實我大梁之福。”

  聽到宇文德榮如此夸贊,李彧倒是有些臉紅。

  不過,很快他又微微嘆了口氣說道:“宇文大人,您說陳大人為何就能想到,朕卻想不到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