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838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高橋南近兩年其實已經極少會再身先士卒地參與到一線的作戰行動當中了,因為他也明白自己目前最重要的職能是指揮作戰,而不是親臨一線殺敵。不過當下這種特殊的作戰環境,讓他又重新燃起了參與戰斗的激情。在清川江中泅渡的時候,他腦海中甚至冒出了當年在安南打仗時的情景,武裝泅渡在那時可是他的強項之一,首長們甚至開玩笑說把他丟在安南的海里可以一路游回三亞。

    這么些年過去,高橋南的體能狀況肯定不如當年了,不過要游過這條百余米寬的清川江倒不在話下,更何況他身邊還有幾名水性出眾的部下,在渡江過程中充當他的保鏢。

    高橋南順利在對岸的石灘江岸登陸,立刻下令盡快集結部隊發放武器。不過渡過清川江之后的數百海漢兵因為泅渡能力的差異,散布在了長達里許的江岸上,在夜間重新集結花費了相當一段時間才完成。最終經過清點,還是有三人在清川江中消失了,但這個情況已經比高橋南預計的更好一些。當下也沒有時間去尋找這些失蹤人員了,完成集結之后在江灘上休整了約莫半個小時,便沿著江岸又朝上游摸去。

    在夜間泅渡并完成集結雖然不易,但要尋找目標倒是沒那么困難,清軍為了能夠盡快完成架橋,夜間也在點起火堆繼續作業,隔著很遠便能看到香山河谷中的亮光。而天黑之前乘木筏抵達清川江北岸的伐木隊,也同樣靠著火堆照明在連夜進行伐木作業。這對于海漢軍來說,就是再顯眼不過的目標了。

    在河谷中的架橋工地外圍有數萬清軍營地保護,也無需擔心清川江南岸山林中的海漢軍能對其發動襲擊。但北岸這邊因為運力有限,除了伐木隊之外,就只有數量不算太多的清軍擔任護衛。

    高橋南所率的部隊在夜色中慢慢向伐木區接近,為了預防清軍在暗處設伏,他特地安排部隊在推進放慢速度,并且將精于摸排的偵察兵放在最前方開路。而這樣的安排也的確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偵察兵果然在沿途識破了幾處清軍的暗哨,并使用弩箭和貼身刺殺的手段悄無聲息地端掉了這幾個暗哨。

    直到海漢軍推進到伐木區的邊緣,才終于有清軍發現了他們的存在。但此時清軍在明,而在暗的海漢軍已經在外圍行成弧形之勢,甫一接戰便呈現出一邊倒的場面,幾百名對此毫無防備的清兵很快就倒在了交叉火力的覆蓋當中,而剩下的人雖然有心抵抗,但藏在暗處的敵人卻讓他們有力使不出,仍然不斷地倒在此起彼伏的冷槍射擊之下。

    高橋南也親自持槍參與了戰斗,他雖然并非神槍手,但從軍期間摸槍的時間勝過了軍中的絕大部分人,戰斗經驗也是一等一的豐富,即便是久疏戰陣,但回到這種環境下卻依然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便專門尋那種在亮處的清兵下手,在當下這種較近的交戰距離內可以達到極高的命中率,不多時便已擊中數個目標。

    等清軍想起要撲滅火堆隱藏行跡的時候,這里的戰況大局已定,再想熄掉照明物已經為時已晚了。一些僥幸逃生的清兵不敢再回頭拼殺,只能跳入江中向江心的石灘游去。

    清軍倒是已經注意到了北岸的戰斗,但卻因為缺少船只而無法及時趕過來救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岸的同伴從林中沖出來,然后在槍聲的伴隨下跳入江中逃生。

    北岸的山林中為什么會出現敵軍伏兵,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了,但有一點確定無疑,清軍打算在北岸伐木的計劃肯定會因此而延遲了。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也大為懊惱,認為先前還是應該盡力多送一些兵力到北岸去擔當護衛,或許就不至于讓海漢軍有膽子發動夜襲了。

    戰斗結束之后,高橋南下令收攏隊伍,清點人數然后打掃戰場。海漢軍在這次戰斗中共計傷亡四十余人,不過戰果還算比較理想,打死打傷的清兵超過三百人,至于還有多少人慌不擇路之下投河逃生失敗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清軍送到北岸的伐木隊才砍了二十來棵樹,便被這場戰斗給打斷了,高橋南下令將戰場上拾得的伐木工具全部扔進江里,然后率部退到了距離交戰地點約莫兩里之外,以防清軍也有樣學樣地發動夜襲。

    而清軍這個時候也不敢再使用木筏強行渡江,不然被北岸兵力不詳的海漢軍再來個半渡而擊,那戰損可能就不止先前被偷襲的這些人馬了。就算要卷土重來,那也只能等到天明再說了。

    這個時候最為不安除了清軍之外,還有留在清川江南岸的聯軍部隊。高橋南親自上陣這個決定,一營的軍官們都是不贊成的,因為他離開之后,聯軍的行動就缺乏一個有權威的指揮官來進行調配部署,要是萬一泅渡到北岸的部隊作戰不順利,高橋南無法與大部隊重新會合,那接下來的仗可就不好打了,甚至有可能會因為缺少了他這個前敵總指揮而發生混亂。

    不過好在清軍完全沒有料想到這場跨江夜襲,因此行動還算比較順利,戰斗結束后高橋南便又派了傳令兵帶了自己的口令返回南岸,向聯軍部隊下達作戰指令。

    以聯軍現有這點兵力,分兵兩岸與清軍作戰是相當危險的選擇,如果一個不小心被清軍纏住,清川江另一邊的部隊根本就無法趕去救援。所以高橋南給南岸部隊的命令是不得冒進,待天明之后視清軍動向再擇機發動突襲,但不可與清軍陷入纏斗。

    天明之后,清軍迫不及待地組織了一波跨江突擊,不過他們撲了一個空,伐木區域已經不見海漢軍的蹤影,只有地上橫七豎八的清兵尸體。當然了,原本該遺落在地面上的伐木工具,自然也全都 也全都不翼而飛了。

    這個時候清軍也無暇再組織去清理周邊的山林,得趕緊組織下一撥的伐木隊了,雖然已經沒有了足夠的伐木工具,當下也只能再多派些人手先用戰刀頂上。這戰刀要用來劈砍粗大的樹木,自然不如斧鋸好用,而且很快就會將刀刃崩壞,但眼下也沒有別的辦法可想,渡江逃生要緊,只有湊合著用了。

    但海漢的攻勢可不會就此終止,整個上午清川江兩岸的清軍都在不斷地遭受來自附近山林的偷襲。雖說這些攻擊的力度可能不是太大,而且往往打上一陣就會主動退走,但終究是讓清軍難以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架橋渡江的行動中去。

    若是不予理會吧,明明是百人規模的偷襲很快就變成千人突擊,逼得清軍不得不調動大部隊進行迎擊,但當清軍真的擺開架勢準別大戰一場了,敵人卻又悄無聲息地再次消失在山林間。這樣的游擊戰讓清軍十分難受,皇太極幾次都想下令讓部隊分散進入山林進行清剿,但理智提醒他這或許正是敵軍想要達成的目的,只能硬生生地忍下了這口氣。

    就在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窘迫狀況下,清軍還是于當天中午成功貫通了橫跨清川江的行軍通道,兩道簡易木橋分別從南北兩岸連接到江心的石灘,讓南岸的清軍大部隊終于可以比較從容地向北撤軍了。

    而從清川江下游趕來的聯軍后續部隊終究還是沒能趕上這個時機,高橋南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自己的部隊兵力有限,不能冒險去硬沖清軍的渡江通道,當下也還是只能在外圍實施襲擾作戰。

    雖說清軍看似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但數萬部隊還能輪換著應付海漢軍的騷擾。而高橋南所率的部隊在野外連日行軍作戰之后,已經處于非常疲勞的狀況,而且作戰物資也所剩不多,戰斗力正在緩緩下降,戰損卻是在不斷增加。

    高橋南在遠處用望遠鏡觀察了一下清軍搭建的木橋通行狀況,很快便測算出其通行能力大約在每小時三到四千人,不過清軍不斷下水的木筏至少每小時還能送一兩千人過江,因此頂多到今晚天黑之后,清軍的大部隊就基本可以轉移到北岸了。

    高橋南耐著性子等到了下午,終于等到了援軍的消息,乘船從下游趕來的一個步兵營已經抵達了他們昨晚泅渡的地點,發現了他們在江岸石灘上留下的標記之后便已靠岸登陸趕來。不過由于這清川江上游的通航條件有限,聯軍艦隊的作戰船只悉數無法駛抵這里,所以來的也只有數艘由朝鮮人提供的運兵船,就不用指望來自江面上的重火力輸出了。

    但客觀地說,在數萬清軍面前,僅僅一個營的援兵其實并不能完全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也不足以把清軍截殺在這處河谷中。高橋南目前所能做的,便是利用手里這兩個步兵營加上一千多名聯軍士兵,盡可能給清軍造成殺傷,增加其回撤路上的各種消耗。

    從香山河谷到西北方的鴨綠江,直線距離約莫兩百里出頭,但清軍為了渡江逃生已經深入到朝鮮內陸地區,從這里到鴨綠江之間全是連綿不斷的山區,因此實際行程至少是在三四百里左右。

    而清軍的補給已經快要見底,頂多也就剩下四五天的口糧了,眼下又不能指望在這人煙稀少的山區能獲得大量補給,只能盡快向北撤離爭取早些回到清國境內。

    其實海漢軍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由于急著追趕清軍,先后趕到這里的兩支部隊都沒有攜帶太多的物資,而深入內陸之后,不管是聯軍還是朝鮮方面,都難以在短時間內為他們搭建起后勤運輸線。所以接下來的戰斗中,高橋南率領的部隊大概還得再艱苦數日才行。

    雖然拿清軍的大部隊沒有太好的辦法,但聯軍還是成功地咬住了清軍留下來斷后的三千兵馬。在帶隊的兩名甲喇額真各自死于流彈之后,剩下的清軍很快便成了一盤散沙,無心再與聯軍戰斗下去。一部分清軍等不及再從木橋上過河,直接跳入江中強行泅渡,還有一些人則是選擇了逃入附近的山林,大概是打了等風頭過去再找地方渡江回國的主意。但還是有數量相當多的清軍被圍困在了香山河谷南岸的石灘上,在進行了一番徒勞的抵抗之后,迅速演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殺戮。

    至少有一千余名清兵在石灘上被聯軍以火槍等武器射殺,鮮血甚至染紅了下游的部分江面。殺紅了眼的聯軍,特別是前些天一直被高橋南壓著沒能上戰場的朝鮮兵,在這個時候爆發出了難以抑制的兇性,把江岸邊的清軍殺了個干凈。

    高橋南在聽說此事之后也沒有做出什么特別的指示,他知道朝鮮軍好不容易有了發泄的機會,自然要將憋屈已久的憤怒全部投放到無力抵抗的清軍頭上。這些清兵要是留下來充作戰俘,估計朝鮮也不太好處理,而海漢也并不想接這種燙手山芋,全殺了未嘗不是一種能讓各方都輕松的處理方式。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雙方便一逃一追,在朝鮮北部的山林里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戰。清軍為了主力能夠順利脫身,頻繁地使出斷尾求生的手段,每次都是撥幾個牛錄的清兵充當斷后敢死隊,以拖慢追擊者的步伐。這樣的招數雖然簡單,但也的確卓有成效,聯軍遇到這些亡命之徒,也只能將其清理掉才能繼續向前推進。兩三天下來,已經被清軍主力拉開了半日的行程,基本連人影都看不到了。

    但清軍的行軍路線也并非直撲鴨綠江,因為對岸也同樣是荒無人煙的連綿群山,就算過了江也還是沒有補給,所以他們打算先前往鴨綠江下游,順路劫掠朝鮮村鎮獲取補給,等行軍到義州境內再渡江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