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55章 邊患
  八月季節,傍晚時分,盡管酷熱已過,但暑氣還沒有完全消除,依然讓人汗流浹背,叫苦不迭。

  拙政園的書房之中,卻是溫度適當。身為大宋天子,房屋有冰塊降溫,講武堂的學員們自然不能比擬。

  兵部侍郎魏了翁和反貪司主事周平匆匆進來,二人都是臉色難看,魏了翁遞上塘報

  “陛下,沿海制置使趙善湘送來塘報!”

  趙竑看二人面色凝重,心中不由得掠過一道陰影。

  “……七月初五,韃靼軍跟彭義斌部在內黃五馬山遭遇,彭義斌部嚴實臨陣倒戈,韃靼將領史天澤率部于彭義斌部陣后偷襲擊,彭義斌戰敗被俘,從容就義……”

  趙竑放下塘報,嘆息一聲,剛才的好心情蕩然無存。

  他已經下旨給彭義斌,讓其回守山東,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彭義斌部還是出了事。

  “趙善湘在塘報中說,彭義斌想要擊潰韃靼大軍后回師山東,誰知道功虧一簣,為叛徒嚴實出賣,腹背受敵,被史天澤所殺。”

  汪綱低聲細語,給塘報做了注腳。

  “傳旨,封彭義斌為衛國公,謚“武忠”。”

  趙竑思索片刻,這才無精打采說道。

  歷史上,彭義斌在河北戰敗被俘。蒙將史天澤勸他投降,彭義斌斷然拒絕,并言道:“我大宋臣,且河北、山東皆宋民,義斌豈為它人屬耶!”然后從容就義。

  彭義斌的結局,和歷史上一樣,讓人唏噓。

  忠義軍,忠義之士喪失殆盡,只剩下李全這樣的囂張之徒坐地起價,聽調不聽宣。

  整個北地,只怕要是蒙古鐵騎的治下了。

  “魏侍郎,嚴實,史天澤,你知道這些人的情形嗎?”

  趙竑輕聲問了起來。

  聽起來,都是漢人軍閥武裝在作祟,讓人無奈又恨不起來。

  “陛下,嚴實曾是金朝官員,嘉定十三年時曾歸順我朝,后又降于蒙古。此人在山東頗得人心,彭義斌敗亡后,其部將王義深殺了嚴實的兩個兒子,然后歸宋。”

  在趙竑驚訝的注視當中,魏了翁繼續說了下去。

  “金朝降將武仙叛蒙古,殺了蒙古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史天倪,和彭義斌聯合一起抗蒙。史天倪的弟弟史天澤接任元帥一職,殺了彭義斌,擊退了武仙。河北最大的幾股漢人武裝,一是史天澤,另外一個是張柔,剩下一個就是嚴實。至于河東,則是以猛將劉黑馬坐鎮太原,塔察兒居雁門關、云中一線。”

  魏了翁是兵部侍郎,對兩河戰事了解甚深。

  他的介紹,讓趙竑對河北的形勢,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

  張柔,如果他所料不錯,此人的某個兒子,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張弘范。張弘范弟弟張弘正為前鋒,俘虜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文天祥,張弘范又在崖山擊敗了南宋張世杰的大軍。

  而張弘范,則是在崖山石壁上刻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的十二個字。

  也不知道,張弘范這家伙,是此時年幼,或者還沒有出生。

  兩河之地,豪強盜匪,亂糟糟一片,蒙軍還沒有完全控制,他要盡早布局了。

  “兩河之地,河東才是根本。奪下了河東,才能在兩河長治久安,安史之亂就是佐證。”

  趙竑忽然冒出一句。

  “陛下所言甚是。安史之亂,即便是叛軍奪了長安,但仍然功敗垂成。究其根本,乃是沒有控制河東。河東西進陜西,南東都是平原,黃河雁門長城之險。得河東者得天下,千古至理。”

  周平詫異地看了一眼趙竑。

  大宋偏安江南一隅,皇帝怎么說起河東來了?

  難道說,皇帝要在河北河東布局了?

  “陛下,李全所部,該如何處置?”

  魏了翁輕聲問了出來。

  李全老奸巨猾,野心勃勃,連朝廷的封疆大吏都敢殺害,和造反已無兩樣。朝廷在招納山東忠義軍的國策上,已經被證明是失敗。

  而彭義斌之所以兵敗身死,也和李全掣肘、后路不穩不無關系。

  “招納山東忠義軍,本欲取山東、河北,歲費緡錢數百萬,米數萬斛,山東、河北無所得,反而使淮東荼毒,禍亂頻發……”

  趙竑輕輕搖了搖頭,意味深長。

  “李全以為自己長袖善舞,那就維持現狀。其部米糧照舊供給,維持現狀吧。人在做,天在看,看他還能蹦跶幾年。”

  蒙古人、金人、李全三方勢力在山東角逐,大宋就不要參加了。

  大宋需要時間來編練新軍,整飭武備,以時間換空間。

  現在和李全翻臉,淮南亂成一團不說,還會影響江南東路的新政推行。到時候生靈涂炭,大軍征伐,花費何止千萬?

  按照他腦子里的歷史知識,如果他所記沒錯,不出兩年,蒙古鐵騎自會南侵,李全部自會內訌,李泉投靠蒙古大軍。朝廷只需要花費三四百萬貫,就能有兩年的準備時間。

  兩年的準備時間,應該足夠了,足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要是兩年什么都沒做,事情也沒有起色,那也不用折騰了,等著亡國滅種吧。

  “陛下圣明!”

  周平和魏了翁面面相覷,都是暗暗吐了口氣。

  戰火一起,后果難以估量。皇帝沒有和李全撕破臉皮,知道隱忍,這才是穩重持國之道。

  外面教場上的操練聲不斷傳來,趙竑忽然問道:

  “魏卿,你是兵部侍郎,又是四川本地人。四川之地,共有多少官軍?”

  魏了翁是兵部侍郎,又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蒲江魏高氏名揚天下,魏了翁的兄弟都是四川士大夫。魏了翁對四川,應該了解匪淺。

  果然,周平和魏了翁對視了一眼,魏了翁開了口。

  “陛下,利州都統司原有戰兵六萬人,興元都統司原有一萬七千人,金州都統司一萬一千人。加上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府各地禁軍四萬,廂軍十萬上下。整個四川制置司麾下,約有二十三萬官軍。”

  他是四川望族,兄弟四人都是四川大員,執掌軍機大事,因此了解的七七八八。

  范鐘是四川路反貪分司主事,周平應該得到他關于四川軍政的稟報了吧。

  “魏卿,蜀口現有多少戰兵?”

  從魏了翁的話里,趙竑聽出了端倪。

  原有,而不是現有,也由此可見,如今的蜀口防御,肯定是大打折扣。

  “陛下,宋金連年戰事,蜀口防御千瘡百孔,利州都統司、興元都統司、金州都統司加起來,戰兵恐怕不過三萬之數,甚至更少。若是像江南東路一樣淘汰老弱軍士,恐怕將士人數更少!”

  魏了翁訕訕說道,很是有些不好意思。

  蜀口防御千瘡百孔,他這個兵部侍郎,似乎也難辭其咎。

  “三萬之數?整個西北邊塞?我……”

  趙竑臉色難看,連連搖頭,“我去”二字差點脫口而出。

  “沒有十萬戰兵,蜀口防御無從談起!三萬之數,屁用都不頂!”

  四川是大宋西北門戶,三萬不知戰力的守軍,淘汰下來,恐怕只有兩萬左右,撒在四五百里長、幾千平方公里的戰線上,形同虛設。

  更重要的是,士大夫統兵,尤其是南宋后期的士大夫統兵,他真是信不過。

  蒙古大軍,丁亥之變,不過一年多的時間。看來,得提前畢業一批講武堂的優秀學員,先把四川門口的籬笆扎結實了,有備無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