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120章 應對
  真卿,你以為如何?

  皇帝學生臉上皮笑肉不笑,這是在考驗他這個帝師嗎?

  “陛下,臣愚鈍,一時難以抉擇。”

  趙竑追問之下,真德秀唯唯諾諾,一時拿不定主意,只能是和稀泥。

  事實上,他確實無話可說,也不能昧著良心胡說。

  “真公,看來你也是心憂百姓,躊躇不決。”

  趙竑轉過頭,目光看向朝堂上的眾臣。

  這些人里面,頑固的主和派們大有人在,他們比真德秀更為強硬,也不會這么輕易就偃旗息鼓。

  硬仗,或許還在后頭。

  “陛下,宰相薛極、樞密使宣繒庸碌無為,”

  “諸卿,史彌遠治下,除了參政大臣真德秀、兵部侍郎魏了翁、大理寺卿徐暄等寥寥幾人,群臣都懾于史彌遠淫威,不足為怪。薛極和宣繒二人并無惡行。他們被稱為奸臣,滿朝大臣,豈不是都是奸臣?”

  趙竑面色平靜,徐徐說道。

  史彌遠專權,皇權一蹶不振,決事于房闥,操權于床笫,大宋朝堂當成了他的后花園,大多數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豬不笑烏鴉黑,以此處置薛極宣繒,何其可笑!明著是針對薛極二人,實際上是直指自己。

  “謝陛下圣恩!”

  “謝陛下天恩!”

  薛極和宣繒趕緊出了列班,一起肅拜謝恩。

  陳端、吳兢等人面面相覷,一時語塞。

  史彌遠治下,大多數朝臣明哲保身,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韜光養晦。以此來攻擊薛極宣繒,似乎不太合適。

  “你們不用謝朕,朕是實話實說,坦坦蕩蕩。”

  群臣心思不一,趙竑繼續說了下去。

  “眾卿,本朝以法定罪,胡榘觸犯律法,朕并沒有輕饒,而是依法追究。你們當中,有誰認為薛極和宣繒是奸臣,不妨直言。你們若有他二人作奸犯科的證據,朕一定嚴查,絕不茍且。反貪司,大理寺、刑部,你們有嗎?”

  趙竑看向了下面的一眾大臣,目光和周平、徐暄二人輕輕一碰。

  “回陛下,我大理寺這邊,尚未有薛相、宣相公二人作奸犯科的罪證。”

  “回陛下,反貪司這邊,也未有薛相、宣相公二人作奸犯科的罪證。”

  徐暄和周平先后走了出來,向趙竑稟報。

  “回陛下,臣也只是道聽途說,并沒有薛相和宣相公作奸犯科的罪證。”

  葛洪尬笑一聲,不得已為薛極和宣繒二人開脫。

  皇帝明擺著要為薛極二人撐腰,話語中殺氣騰騰,弄不好就是鋃鐺下獄,身敗名裂。

  事到臨頭,他立刻變得猶豫不決,成了墻頭草。

  何況,七十致仕,他已經被“辭退”了。

  “眾卿都聽到了,大理寺、反貪司、刑部都沒有薛卿和宣卿違法亂紀的罪證,何來奸臣亂國一說?他二人要是能亂國、蒙蔽朕,朕豈不是成了無德無能的昏君?朕是不是應該下罪己詔,以安天下民心啊?”

  趙竑面色依舊平靜,自嘲地一句。

  君弱相強,說起來,都是史彌遠這奸賊搞的鬼。此賊喪心病狂,狗膽包天,以至于大宋朝政日衰,真應該凌遲處死。

  “謝陛下天恩!”

  “陛下圣明!”

  薛極和宣繒都是老淚縱橫,再一次跪倒在大殿上,向趙竑叩拜。

  君臣一體,榮辱與共。皇帝真是大大的明君!

  “陛下,臣知罪!”

  “臣知罪!”

  葛洪和唐麟一起跪下,磕頭請罪。

  “昏君”、“罪己詔”幾個字都冒出來了,皇帝心中的憤怒可見一斑。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個時候還是明哲保身,不要觸怒了君王。

  “都起來吧。幾十歲的人了,不要哭哭啼啼的。”

  趙竑溫聲說道,等薛極和葛洪等人站了起來坐下,這才臉色一板。

  “魏侍郎,你去宮門外,把前來請愿的太學生和士民,全部帶到太子東宮,朕要和他們坐而論道,好好談談心。”

  趙竑朗聲說道,魏了翁趕緊領旨。

  趙竑這簡簡單單一句話,等于給太學生們的請愿,劃上了句號。

  總不能皇帝親自接見,還要接著鬧吧。

  魏了翁離開,趙竑搖了搖頭,一聲輕嘆。

  登上皇位前,他和史彌遠斗法,借助小報和太學生們裹脅民意。沒有想到,現在太學生們,反倒成了他施政的絆腳石。

  這可真是莫大的諷刺。

  魏了翁離開,殿中大臣面面相覷,人人都是無語。

  借住太學生阻止皇帝出兵,似乎已經失去了作用。

  皇帝明擺著要維護薛極和宣繒,即便是眾人彈劾這二位參政大臣有罪,皇帝也會力保。而且誰要是敢堅持,皇帝一定不會放過。

  “眾卿,朕自即位以來,勵精圖治,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大宋國泰民安,國家沒有邊患,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滿殿大臣心頭都在掙扎,趙竑已經開始了說教。

  “朕知道,朕推行新政,反貪反腐,肯定損害了你們或者你們身邊一大堆人的利益,但這是大宋圖存變強的唯一方法和手段。你們有委屈,朕理解。但請你們不要公心私用,不要影響大宋斷臂求生的唯一機會。否則,你們不要怪律法無情,也不要怪朕不念君臣之義!”

  趙竑語氣誠摯,但其中的寒意,卻讓一眾大臣人人心涼。

  真德秀汗流浹背,不敢再吭氣,更不敢抬頭和趙竑對望。

  這位弟子明察秋毫,心如鐵石,和以前那個耿介孤傲、優柔寡斷的皇子比起來,判若兩人。而且皇帝所作所為,似乎都是出自公心,讓他難以啟齒,再次諫言罷兵。

  另一個參政大臣鄒應龍,也是臉紅的跟豬肝一樣。

  皇帝憂國憂民,自己不明大義,已經有失節之嫌。

  好在他只是猶豫,皇帝堅持用兵,他也不會阻撓,此刻更是不會固執己見。

  “陛下,韃靼勢大,堅不可摧。陛下施仁政,富國強兵,百廢待興。此時應繼續韜光養晦,厲兵秣馬。陛下冒天下之大不諱,為美色所惑,和韃靼開戰,恐怕有些草率。陛下祥之。”

  總有堅持己見者,臨安府尹吳兢鐵面無私,不屈不撓,繼續上諫。

  趙竑和西夏聯姻時,他在臨安城,來不及勸阻。而趙竑對蒙古用兵,他是死了心反對。

  還是那句話,打贏了一無所獲,打輸了卻要惶惶不安。最好不要打仗,也不能讓皇帝由著性子胡來!

  “陛下,吳相公所言極是。韃靼勢大,避之唯恐不及,更何況對其用兵,惹火燒身。君子不立危墻,陛下宜韜光養晦,與民生息,不宜與蒙古擅開邊事,以免后患無窮。”

  御史中丞陳端常肅然而道,和吳兢一樣,極力反對皇帝草率用兵。

  “陛下,金人于我大宋,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今金人勢弱,蒙古勢強,我朝應聯韃靼而滅金,乘金人衰弱出兵北上收復失地,以報君父之仇。而不是對韃靼用兵,結一強敵。陛下三思!”

  戶部侍郎劉弼跟著上奏,做最后的努力。

  “陛下,紅顏禍水,陛下應驅逐西夏公主李惟名,罷兵息戰,這才是國之正道!”

  御史唐麟跟著上奏,直指皇帝為美色誘惑,耽誤了國事。

  “陛下,請驅逐西夏公主李惟名,罷兵于韃靼,以正朝綱!”

  “陛下,請驅逐西夏公主李惟名,罷兵息戰,以正國朔!”

  其他言官大臣紛紛上奏,人數眾多,其勢洶洶。

  眾臣現在的目標,全部轉移到了阻止皇帝出兵上。至于對薛極宣繒二人的彈劾,已經偃旗息鼓,好像這件事情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

  群臣和趙竑斗法,薛極和宣繒二個幸存者,反而成了旁觀者,似乎置身事外,也猶豫著要不要力挺皇帝。

  殿堂上眾臣的反應不一,趙竑也看的清清楚楚,怒火也節節上升。

  一不小心,他成了沉迷酒色的昏君!

  “陛下在蜀口布防,乃是國之大計,豈是擅啟刀兵?宋金邊界相連,你們誰能確保韃靼大軍不會入侵我大宋?一旦發生戰事,你們誰為死難的軍民負責?”

  “諸位,凌迫君王,形同逼宮,豈是臣子所為?”

  高定子魏文翁兄弟,和吳兢等人硬剛起來。

  相比于東南出身的官員們如陳端、吳兢,甚至真德秀們對用兵的阻撓,四川出身的官員們基本上都是保持清醒,甚至是鼓勵出兵。

  蜀口防御爛的不成樣子,皇帝在四川布重兵防御,這是善政。難道要破罐子破摔不成?

  四川官員大都持贊許的態度。東南官員們則要冷漠許多。

  趙竑看在眼里,驚怒之余,心寒了許多。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骨子里的懦弱和冷酷嗎?

  想當“忍者神龜”,想“拿錢買和平”,可惜,掏錢的是朝廷,你更不能拿老百姓的性命做賭注。

  “諸位卿家,你們以為朕是輕浮躁動,色迷心竅,是窮兵黷武嗎?”

  趙竑看著滿殿群臣,瞬間心硬了起來。

  蒙古大軍已經揮兵南下,隨時可能入侵宋境,他還在這里和這些酸儒庸吏瞎扯淡。

  真踏馬的胡扯淡!

  說實話,此刻他已經失去了心里僅有的那一點點耐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