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122章 開誠布公
  “魏卿,諸位卿家,你們相信,朕是色迷心竅,肆意妄為嗎?”

  趙竑把目光轉向滿殿大臣,毫不客氣。

  “諸位卿家,韃靼大軍一旦入侵我大宋疆土,那些邊境上的大宋百姓,難道就任由其屠戮嗎?若是委曲求全,我大宋子民的斑斑血淚,又向何人訴說?朕這個大宋天子,豈不是更被天下人恥笑?朕又有何面目,面對天下子民?”

  趙竑說著說著,目光變得冷厲起來。

  “朕還是那一句話,犯我大宋者,雖強必誅。不管他是何方神圣,不管他如何鐵騎縱橫,天下無敵,朕必會帶領我大宋熱血男兒,與之抗爭到底,一寸山河一寸血,誓死方休!”

  趙竑的話在大殿中回蕩,滿殿群臣都是肅然。魏了翁肅拜行禮,退了回去。

  “陛下之意,莫非韃靼真會對我大宋用兵?”

  大殿上一片沉寂,兵部尚書宣繒適時發聲。

  “陛下,韃靼虎狼之邦,畏威不懷德,韃靼對我大宋用兵不足為奇。我大宋宜早做打算,不讓其禍害我大宋子民!”

  宰相薛極跟著開口,一句句都是神助攻。

  “兩位卿家所言,深合朕意。”

  趙竑點了點頭,暗自佩服兩位肱骨大臣的互動能力。

  相比較起來,他的老師真德秀,以及黑臉鄒應龍,這兩位執政大臣,反應就遲鈍多了。

  “各位卿家,朕這幾日就會北上蜀口,眾卿可以隨行。朕答應諸卿,若是韃靼大軍不侵我大宋,朕絕不會對韃靼用兵。眾卿以為如何?”

  趙竑看著大殿中的大臣,話調一變。

  “但是,若是韃靼大軍敢侵入我大宋境內,殺我子民,燒殺搶掠,朕必會攜大軍與之血戰到底,為我大宋子民討個公道!”

  狼那有不吃羊的。按照歷史的走向,蒙古大軍,就要對大宋不宣而戰了。

  “陛下圣明!”

  眾臣一起肅拜,反對者也都是無奈。

  皇帝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誰要是還阻攔,恐怕就是自取其辱了。

  趙竑雷厲風行,恩威兼施,搞不好就是痛斥加貶斥,丟人又丟官。

  “各位卿家,吳兢致仕,臨安府尹一職空缺。兩浙路安撫使高定子在兩浙路推行新政,功績卓著,由他擔任臨安府尹和兩浙安撫使一職。你們覺得如何?”

  趙竑朗聲問了起來。

  臨安府尹一職,還是不能用江南人,尤其是史彌遠的浙東四明人,否則官官相衛,反貪和新政又成了笑話。

  高定子這個鐵面無私黑臉男,和徐良搭檔,再也合適不過。

  “陛下,高定子篤于忠亮,不為朋黨。臣附議陛下!”

  兵部尚書宣繒第一個站了出來,持笏奏道。

  “陛下,高定子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可為臨安府尹。臣附議陛下!”

  宰相薛極跟著上奏,同樣是附議趙竑。

  “臣附議陛下!”

  “臣附議!”

  參政大臣真德秀和鄒應龍紛紛開口,贊成皇帝的提議。

  “擬旨,兩浙路安撫使高定子忠于國事,剛正不阿,功績過人,提為臨安府尹、兩浙路安撫使。”

  “臣謝陛下天恩!”

  高定子黑臉通紅,哆哆嗦嗦跪下謝恩。

  臨安府尹兼兩浙路安撫使,皇恩浩蕩,重任在肩,誠惶誠恐。

  “殿中侍御史李宗勉嚴守法度,地方為官時官聲斐然,忠正直言,朕欲提他為御史中丞。諸卿以為如何?”

  李宗勉履歷豐厚,清正廉明,從教授、吏部架閣、太學正、國子博士,再到嘉興府通判,為官二十余年,而家類貧士,時人譽之。

  個人節操上,李宗勉直逼范鐘,倒是可以大用。

  “陛下,李宗勉剛正不阿,精明強干,可為御史中丞!”

  “臣附議薛相公!”

  “臣附議!”

  薛極開口,大殿上一片附和聲,就連劉弼葛洪等人,都沒有反對。

  “臣謝陛下天恩!”

  李宗勉跪下謝恩,本來想立即上奏勸阻皇帝西北用兵,話到嘴邊給咽了回去。

  皇帝剛猛,不吃這一套。他要真是這樣,反而就是沽名釣譽了。

  “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老眼昏花,難以應付陛下所托。請陛下恩準,放老臣歸鄉致仕吧!”

  刑部尚書葛洪,識趣地提出了“辭職”。

  “這個……葛老相公國家重臣,朕為倚重。老相公離開,朕失一臂助,何人可以代替?”

  趙竑假惺惺挽留,葛洪暗暗心驚,迫不及待再次拜道:

  “陛下,刑部侍郎、原江南東路提刑官宋慈執法嚴明,聽訟清明,決事果斷;宋慈制訂辦案規約,清整積案,理清曲直,雪冤禁暴,可稱國家干吏。臣舉薦宋慈為刑部尚書,可為朝廷棟梁,為國效力,為陛下分憂。”

  “何人可以代替”都說出來了,還不趕緊滾蛋,以免礙眼。

  既然要離開官場,索性坦坦蕩蕩,舉薦皇帝心儀之人,也能在皇帝心里落個好。

  “葛老相公高風亮節,心胸開闊,有上古遺風,實乃我朝官員楷模。”

  果然,趙竑微微思索片刻,溫聲說道:

  “刑部尚書葛洪立朝為官,敢于直言;治理地方時,重視人倫教化,頒行仁政,造福地方。朕賜葛洪以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閑居致仕,頤養天年。其刑部尚書一職,由刑部侍郎宋慈接任,繼續為國分憂吧。”

  葛洪和宋慈都跪下謝恩,葛洪哆哆嗦嗦,宋慈同樣是面紅耳赤。

  群臣各自心驚。只見新人笑,哪見舊人哭。皇帝一番雷霆手段,穩準狠,朝堂似乎都在掌握之中。

  退朝聲中,群臣紛紛離去,趙竑回了偏殿,暗暗搖頭。

  力阻他出兵的事情,終于再也沒有大臣堅持。這一刻,他是真心的疲憊。

  “陛下,該去見一下太學生們了。”

  董宋臣在一旁,輕聲提醒了起來。

  趙竑無奈點了點頭。

  盡管他筋疲力盡,但還是要事必躬親,去應付這些無所畏懼的太學生。

  來到東宮,滿滿當當的一眾太學生已經在此等候,人人都是不安。太學生還不是官,嚴格意義上講,還是“民”。君民之階,天壤之別,由不得太學生們不緊張。

  “拜見陛下!”

  看到皇帝進來,所有的太學生們一起向趙竑肅拜行禮。

  皇帝親自接見,眾生盡管是示威諫帝,但也都是誠惶誠恐。

  “諸生不必多禮。”

  趙竑看了一下人數,微微有些詫異。

  不是說有成百上千人請愿嗎,怎么只有這寥寥數十人?

  “諸生,久等了。你們有什么訴愿,可以和朕面談。來人,上茶!”

  趙竑始終保持微笑,親切隨和,讓眾人坐下。

  這也是他一貫的溝通方式,開誠布公,和金陵講武堂時一樣。力求親切,平易近人,可以推心置腹,釋疑解惑。

  游行、示威、靜坐,不過是太學生們敢于表達意愿的一種方式,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史彌遠治下的“信訪辦”鼓院檢院形同虛設,而且只設于臨安城,高高在上,難接地氣。這倒讓他想起后世信訪辦信訪局的投訴方式,可以層層設置,層層監督,不過得委任稱職的官員就是,以免流于形式,甚至出現跪蹲窗口的惡政。

  “陛下,我等太學生也是關心國事,并沒有讓陛下難堪的意思。驚動了陛下,請陛下責罰。”

  太學生程元鳳肅拜一禮,腰懸的長劍赫然。

  果然不出他所料,皇帝親自召見,驚喜之下,諫什么都不重要了。

  “無妨。程元鳳,朕記得你,太學上舍生,考績很是出眾。你能告訴朕,平日里都練些什么武藝?”

  趙竑溫聲問道,身子靠在了椅子上。

  他看向周圍的太學生,腰掛長劍者不在少數。看來,大宋水師學堂和金陵講武堂創辦兩年下來,大宋的尚武之風,已經傳到了讀書人云集的太學之中。

  上行下效;淫俗將成;敗國亂人;實由茲起。

  上行而后下效。君主喜歡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歡吃什么;君主喜歡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歡穿什么;君主佩劍上朝,群臣自然也會模仿。

  這些太學生,不會只是流于表面吧?

  不過,舌戰群儒、短兵相接的局面沒有出現,讓他倒是松了口氣。

  年輕人,自有他們的判斷,不會輕易被旁人左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