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189章 君臣
  吳峰離開,趙竑發呆了片刻,長長嘆了一聲。

  因果循環。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怪不得楊太后和吳氏,包括吳氏一門對他橫眉立目,也怪不得吳氏放飛自我,原來都有前因后果。

  這個趙竑,豬隊友,到底做了多少孽啊!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可以放下了,一切早該放下了。

  “陛下,范鐘、余玠和曹友聞兄弟在外求見。”

  “帶他們進來。”

  趙竑收拾一下心情,坐好了身子。

  董宋臣帶著余玠和曹友聞兄弟幾人進來,三人單膝跪地,范鐘肅拜,一起向趙竑行禮。

  “曹友聞,你拿著這兩把角弓有何用處?”

  趙竑驚訝地看向了曹友聞。

  “陛下,這是韃靼騎兵用的角弓,一強一弱,射程可達200步,弱弓也是100步左右,比我軍步弓要射程上要遠出二三十步,射速更快。此次交戰,我軍將士死傷,大多都是因為蒙軍的羽箭。”

  曹友聞把角弓拿了上來,趙竑拿著看了片刻。

  “我軍能仿造嗎?軍中的將士能拉得開嗎?”

  趙竑問了起來,話出口覺得有些可笑。

  難道還要從火器時代回到冷兵器時代嗎?

  “陛下,臣問過工匠,蒙古弓,尤其是弓弦用特殊方法泡制,不懼雨雪,我軍難以仿制。即便是工匠們能夠仿制,我軍弓箭手人數,不過占全軍的三成,甚至兩成,人數少不說,能拉開的將士僅有一半。蒙軍射出兩三箭,我軍只能射出一箭。恐怕還得另尋它法。”

  曹友聞仔細說了出來。

  趙竑點了點頭。和蒙軍比騎射,確實是自尋死路。弓弩手雖然人數不少,但受制于射程,難以中遠程射殺。

  蒙軍騎兵,人人配備弓箭,騎射步射樣樣精通。相比宋軍三到四成的弓弩手,蒙軍弓箭手人數顯然更具優勢。

  更重要的是,蒙軍吃肉長大,力量上也處于優勢,加上從小訓練,在射箭的速度、頻率上,蒙軍也絕對占優。

  “陛下,既然火炮能夠打出數百步,那么細管的突火槍改造一下,是不是也能如火炮一樣殺敵?射程或許不夠,但射速上卻可以彌補。”

  余玠的話,讓趙竑尷尬一笑。

  余玠說的,不就是后世的火銃嗎?

  蒙軍大多數都是皮甲,鐵甲尚未普及,若是造出精良的火銃,足可以和蒙軍的羽箭抗衡。

  不過,火繩槍受制于天氣和繁瑣的裝填彈藥,讓他對這一事物缺乏熱情。

  從一開始,他就是想奔著自發火銃去的,但江南兵器制造司進度并不理想,一直沒有什么下文。

  “曹友聞,朕知道了。接下來,朕會立即安排此事。”

  趙竑贊賞地點了點頭。

  能從大戰中找出不足,發現問題,曹友聞這個主帥,終于沒有讓他失望。

  “陛下,我軍增援西夏,有軍官可堪一用,但也有軍官難堪大用,若是情形危急,恐怕會出亂子。臣和余將軍商議了一下,還是覺得應該向陛下稟報此事。”

  曹友萬說完,把一份名單遞了上來。

  “你二人的意思呢?”

  趙竑看著名單上的二十多人名單,眉頭一皺,輕聲問了起來。

  能讓曹友萬和余玠上稟,說明這些軍官意志薄弱,已經引起曹余二人的警覺了。

  “陛下,臣覺得應該將其投閑置散,不宜重用。”

  余玠首先說了出來。

  “陛下,臣也是這個意思。戰場險惡,盡量不要大用,以免誤了大事。”

  曹友萬附和著余玠說道,

  曹友聞沒有吭氣,顯然也是同意余玠二人的意見。

  趙竑看了一眼曹友萬,后者硬著頭皮,終于開口。

  “陛下,臣在西夏守城,曾與退軍當日欲出城偷襲韃靼大營。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曹友萬跪了下來,余玠跟著請罪。

  “起來吧!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可不能再犯了,也要相信自己的同袍。”

  知錯能改,似乎也沒有再追究的必要。

  “既然有些將領不能打硬仗,就讓他們從邊軍中退出,在內地的官軍或官府中任職。怎么說,這些人也上過戰場,有些還上過講武堂,總比那些沒摸過刀槍的強吧。”

  趙竑稍稍思考將,隨即做了決定。

  講武堂批量化生產軍官,但精神層面,人與人都不一樣,想要每一個畢業生都是精品,太過理想化。

  沒有投降叛變者,已經不錯了。

  “陛下,此次鎮守靈州城,副將張中夏和副統領楊大全身先士卒,指揮若定,都是立下大功。陛下開疆拓土,此二人不妨重用。”

  曹友萬看趙竑神色惆悵,趕緊適時上稟。

  張中夏!楊大全!

  趙竑心頭一陣欣慰,余玠已經迫不及待奏道:

  “陛下,河西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此二人就讓臣帶去吧!”

  余玠迫不及待,趙竑點點頭,哈哈笑了起來。

  真金不怕火煉!張中夏和楊大全,尤其是張中夏,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陛下,襄陽通判史嵩之,此人是史彌遠之侄,精明強干,但不甘居于人下。臣請調此人去中樞,為陛下分憂解難。”

  范鐘肅拜奏道,讓趙竑微微一愣。

  浙江史氏一門,三代為相,而以史彌遠和史嵩之尤為專橫。史嵩之精研事功之學,其人有大才,但又專橫獨斷。河西百廢待興,范鐘避免內訌之舉,看來是深思熟慮。

  看趙竑目光疑惑,范鐘趕緊解釋。

  “陛下,臣性子過于執拗,不懂得變通,萬一上下不和,經營不好河西,有負圣恩!”

  “范鐘,韃靼大軍退去,你有三年左右的時間恢復生產。若不是為了河西養馬之地,也因為河西是西夏和陜西的屏障,朕絕不會接受這么重一個包袱。”

  趙竑看著范鐘,目光灼灼,語重心長。

  “河西千瘡百孔,生民十不存一,正需要史嵩之這樣的干吏。史嵩之專橫擅權,自有朝廷律法規范。朕意任史嵩之為武威郡郡府,由你坐鎮甘洲,命你的侄兒范質入駐河西反貪分司,這樣你該放心了吧。”

  史嵩之畢竟是文官,治國平天下的情懷還是有的。也許將來的西域,或殘破的陜西,都需要這樣的干吏去經營。

  “陛下天恩,臣必會鞠躬盡瘁,不負陛下厚望!”

  范鐘的一顆心,狂跳了起來。

  “史嵩之是你的屬官,若是囂張跋扈,該敲打還是要敲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官者不僅要有才,更要親民愛民,對天地心存敬畏。至于是不是要出將入相,就要看為官者的初心了。”

  趙竑徐徐道來,范鐘幾人都是肅然。

  皇帝看人,德第一,其次才是才能。

  趙竑微微一笑,意味深長。

  “河西要興旺,四川的支持必不可少。崔與之和郭正孫那里,還得你自己去跑跑。朕讓崔叔似擔任甘州知州,這其中的苦心,你應該能夠明白。”

  “臣謝陛下天恩!”

  范鐘跪了下來,鄭重磕頭謝恩。

  崔叔似是四川制置使崔與之的兒子,皇帝此舉,四川河西和諧,深思熟慮,煞費苦心。

  “起來吧。”

  趙竑溫聲說道,讓范鐘幾人都是肅然而立,汗流浹背。

  “本朝文臣之中,崔與之長袖善舞,政績斐然,卻又潔身自好,可稱第一。范鐘直清守法,重惜名器,為官清廉,可為第二。但個人操守上,你在朕心中,獨一無二,高定子和崔與之也只能屈居于下。”

  “陛下謬贊,臣惶恐!”

  范鐘不自覺,濕了眼眶。

  國士無雙。能讓皇帝推為魁首,高于四川魏高氏,他是萬死難報君恩了。

  “不必擔心什么,放手去做就是!”

  趙竑安慰著自己的肱骨大臣,語重心長,似乎也是對周圍幾人。

  “朕希望你們做光武帝的“臥虎”,貞觀之治的魏征,漢時的班定遠,唐時的李靖蘇定方。你我君臣互勉,披肝瀝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吧!”

  眾臣一起肅拜聽旨,個個都是心動。

  要做漢唐名臣,就得有漢唐故地,恢復漢唐雄風。想起來就覺得心癢。

  “范鐘、余玠,此去河西,朕推舉工部的一位官員、利州知州彭大雅,此人造出了水泥,很有些才能。朕建議你讓他主政水利、城池修葺,可為屯田大使,做你二人的左右手,這樣你二人也會輕松許多。”

  想起了那位身上臟兮兮的工部郎中彭大雅,趙竑不由得會心地一笑。

  如果彭大雅能保持勤政為民的初心,以后他一定還會重用此人。

  余玠和范鐘連連點頭。河西被蒙軍殘破,別的不說,光是城池修葺或者重建,就要循吏經辦。

  “余玠,韃靼大軍雖已撤去,但河西還需軍事征討。大軍蕩平河西,民政才能跟進。讓河西之地歸于我大宋治下,你有這個信心嗎?”

  “陛下,臣必不負陛下重托!”

  余玠滿面紅光,慨然領命。

  河西路都統制,聽起來和以前的利州東路都統制沒什么兩樣,但是河西兩千里,西北門戶,國家屏障,又豈是漢中內地可比。

  “范鐘,余玠,雖說軍政分開,但許多事情,仍需軍政協調。你二人到了河西,需同心戮力,讓河西之地,早日恢復過來。朕需要河西的戰馬,也需要河西的糧食牛羊。如今是朝廷向河西提供糧草,以后河西就是大宋的糧倉。”

  趙竑苦口婆心叮囑,耳提面命,范鐘和余玠頻頻點頭,旁邊的曹友聞也是受益良多。

  皇帝眼光毒辣,雄心勃勃,將來的大宋讓他期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