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30章 故國情深
  大宋建武元年,公元1230年,五月,江南東路,建康府金陵城。

  金陵講武堂外,鐵甲猛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更有百姓打扮的便衣混雜街頭巷尾,橋上橋下,虎視眈眈,如臨大敵。

  大宋皇帝趙竑下榻于金陵講武堂,會見各國使臣,難怪衛士們會如臨大敵了。

  金陵講武堂后苑,拙政園,西夏使者李仲諤、羅世昌、張公輔三人,都在其中靜靜等待趙竑出現,心中始終忐忑不安。

  誰也不知道,宋人會如何對待西夏,如何安置西夏君王和臣民。

  “兩位相公,這金陵城的干凈和繁華,可是大不一樣啊!”

  還是張公輔性子急,忍不住說了出來。

  他沒有來過金陵,所以思想和視覺上的震撼極大。

  距離蒙古大軍退去,已經整整三年。中興府依然沒有緩過勁來。作為大夏國都,垃圾遍地,大小便到處都是,市集蕭條,民生凋敝,百姓面黃肌瘦,毫無生氣,哪有一絲一毫的繁華之象。

  進了宋境,沿途所見,市集繁華,人流如織,百姓樂業,士卒精銳,讓他除了感嘆,就是感嘆。

  碼頭上,那一船船的物資堆積如山,聽說都是從海外運來,稻米、水果、硫磺、礦石等等。宋人之富裕闊綽,可見一斑。

  相比夕陽西下,人口凋零的西夏,就是一個宋境的望縣,也要比之熱鬧繁華許多。

  戰爭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國力。難怪宋人不懼蒙古鐵騎。要人有人,要糧有糧,這就是宋人的底氣。

  “大宋兵精糧足,人口眾多,已經立于不敗之地。大宋民風彪悍,人人尚武,國力強盛,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可惜我大夏坐井觀天,沒有中興的機會了。”

  李仲諤哭喪著臉,低聲嘆了出來。

  那些校場上訓練著的年輕軍官,朝氣蓬勃,活力滿滿,讓人振奮,正是代表了大宋的蒸蒸日上和希望。

  相比之下,西夏日落黃昏,已經大大落后,看不到希望。即便想要奮起直追,韜光養晦,西夏恐怕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相比于四年前,大宋日新月異,金陵城也是天翻地覆,早非昔日景象。如今我大夏衰弱,金人也是如此。世上能和韃靼一決高下的,只有大宋了。”

  羅世昌欲言又止,一時說不出話來。

  夏人已經亡國,想要復國,沒有任何實力,沒有人口和土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個龐大的欣欣向榮的宋帝國正在崛起,也許就要和蒙古國在各條戰線碰撞了。

  兩虎相爭,他倒是很是期待,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韃靼不足懼,看看河西就知道了。韃靼在河西牧馬放羊,河西百姓逃亡,百里無人煙。反觀宋軍,興修水利,屯田墾荒,休養生息,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如今的河西百姓,即便是黨項貴族,有幾人還記得韃靼?”

  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讓李仲諤不由自主,發起了感慨。

  西夏和宋一樣,二者都是農耕文明,治國理念上大體相同。李仲諤對河西被牧馬放羊,自然是嗤之以鼻。

  “這也難怪,河西免賦稅三年,百姓為了活命,當然樂于在宋人治下。興靈兩地的大夏百姓,紛紛逃往了河西。如今我大夏屬地,還有沒有二三十萬人口,尚未可知!”

  張公輔苦笑著說道,一臉的無奈。

  他家族的許多人,就跑去了河西。不管是商屯民屯,還是從軍,都是找到了活路和出路。

  反觀留在興靈之地的大夏百姓,歷經戰亂,苛捐雜稅,日子可是要過的苦多了。

  “你們看到了沒有,金陵渡口停滿了貨船,那些人都是海外番民,街面上黑人白人大胡子到處都是。聽說大宋水師縱橫海外,拓殖到了萬里之遙,什么南洋印度洋非洲,移民了幾百萬人。真是讓人震撼!”

  李仲諤搖頭驚嘆,觀察得倒是仔細。

  “金陵講武堂、金陵大學堂,還有金陵師范學堂,外面還有大宋水師學堂和各種各樣的學堂。除了這些,大宋所有孩子都讀書練武,一代又一代,如此反復,這才是大宋最可怕的地方!”

  羅世昌搖搖頭,心頭黯然。

  宋軍到了河西,秋毫無犯,與民生息,對于大夏來說,卻是雪上加霜。

  大宋弘揚尚武之風,直接從娃娃做起。大宋天子的心思和手筆,實在是不可思議。

  “興靈之地殘破不堪,也不知道,宋皇會如何對待我大夏?”

  張公輔愁眉苦臉,又患得患失起來。

  接受西夏,相當于增加累贅。城墻要塞要修葺,饑民要賑濟,還要派兵駐守,時刻準備著和蒙古大軍交戰。

  宋皇不會拒絕吧?

  “宋皇仁慈,大夏歸順于大宋,夏民總有一條活路,即便是舉國南遷,也無不可。大夏,不能再死人了!否則,你我就是千古罪人!”

  羅世昌的話,讓張公輔二人都是點頭。

  不管怎么說,大宋確確實實救了西夏君臣,救了二三十萬西夏百姓。這也是宋軍占了河西,他們卻恨不起來的原因。

  “宋皇為什么不在臨安城見咱們,反而選擇了金陵講武堂?你說,他是不是耀武揚威,要立排場給咱們來個下馬威啊?”

  張公輔和趙竑沒見過面,沒有印象,下意識問道。

  “張相公,金陵講武堂是宋皇所創,宋皇還是講武堂的校長,經常在這里下榻和處理國事。宋皇在這接見咱們,那才是誠意。這拙政園的御書房,可不是誰都能進的。”

  羅世昌的解釋,讓張公輔老臉一紅。

  以目前西夏的境況,還值得宋皇去做這些無聊的事嗎。

  “公主!”

  “見過安國公主!”

  李惟名忽然進來,羅世昌幾人都是吃了一驚,一起起身見禮。

  西夏無路可走,決議舉國投宋。也不知道,西夏有沒有人透露消息給李惟名。

  “羅相公、李相公,你們此次入宋,是韃靼入侵了嗎?”

  幾年不見,李惟名已經由一個少女,成了風姿綽約的貴婦。

  “公主……我……我們……”

  羅世昌謙謙君子,不會說謊,支支吾吾。

  羅世昌幾人唯唯諾諾,李惟名眉頭一皺。

  “羅相公,你實話實說,是來大宋求救兵的嗎?”

  “公主,是這樣……”

  羅世昌幾人面面相覷,羅世昌不得已,實話實說。

  “什么?不可以!大夏不能就這樣亡了!不能!不能!”

  羅世昌小心道來,李惟名愣了片刻,失聲尖叫了起來。

  她不停地在房間里踱步,忽然停了下來,對著沉默不語的羅世昌幾人。

  “你們都聽好了!我這就去找陛下,讓他出兵保全大夏。你們等我出來!記住,一定要等我出來!”

  她之所以來到金陵,也是私下里得到了蒙古大軍會南下侵夏,以備不時之需。

  李惟名鄭重叮囑,返身過去,不顧侍衛的阻撓,進了后苑。

  御書房中,趙竑和一眾肱骨大臣,正在言事。

  各國使者造訪,如何應對,還需群策群力,趙竑這個大宋皇帝,最后決斷。

  “陛下,蒙古國、金國、西夏,三國使臣同時來我大宋,恐怕不是偶然吧?”

  看皇帝不動聲色,似乎胸有成竹,宣繒不由得暗暗頭疼。

  皇帝一貫膽大,大概率不會對蒙古國示弱了。

  “陛下,西夏若是求救兵,還是不要答應。韃靼重整旗鼓,今非昔比。西夏殘破不堪,彈丸之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陛下慎之!”

  薛極捋須而言,暗暗嘀咕。

  三年前,百廢待興之時,皇帝都義無反顧發兵救夏,更不用說三年后兵強馬壯,大宋國力日漲。

  皇帝,恐怕早已經蠢蠢欲動,要和蒙古鐵騎一較長短了。

  “陛下,金人不是韃靼大軍的對手,定會讓我大宋保護其側翼。陛下又打算如何應對?”

  兵部侍郎魏了翁跟著一句。

  參知政事鄒應龍和江南東路制置使汪綱,也都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趙竑。

  趙竑坐在椅子上,盯著桌面出神,似乎魂游天外。

  如果他所記不錯,按照歷史上的走向,窩闊臺即位蒙古大汗,蒙古大軍就要南下,攻打金國。

  雖然因為河西和西夏的插曲,蒙古大軍沒能如愿以償,但按照仇恨程度,窩闊臺一定會先滅了西夏和金國,然后再對付大宋。

  一場激烈的惡戰,恐怕就要在西北邊境展開。

  “陛下,我西北邊軍兵強馬壯,又是養馬之地,韃靼大軍恐怕會集中兵力攻打河西。陛下,要不要向河西調兵,確保西路的安全?”

  宣繒進言,憂心忡忡。

  若是蒙古大軍集中攻打河西,河西五萬宋軍,只怕不是對手。

  “宣相公,河西都是大城,據守不是問題。五萬大軍,還有數萬民壯,火器齊全,騎兵數萬,要是還不能守住河西,那河西干脆放棄算了。”

  趙竑輕描淡寫地一句。

  河西城墻修葺一新,兵精將廣,沒有十萬以上大軍,蒙古國的勢力,休想進入河西。

  “陛下,若是西夏請求救兵,又該如何應對?”

  “如何應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吧。”

  對薛極的詢問,趙竑一言蔽之,不置可否。

  眾臣紛紛上諫,對于西夏,大臣們的意見基本一致,都勸趙竑不要出兵,免得惹火燒身。

  趙竑正要說話,禮部官員在外稟報,說是西夏使者到了。

  趙竑還沒有說話,抬眼一看,李惟名眉頭緊鎖走了進來。

  “見過娘娘!”

  眾臣紛紛起身,向李惟名見禮。

  西夏使者到來,這位西夏公主又適時出現,恐怕不是無緣無故。

  “公主,你怎么來了?”

  趙竑朝薛極點了點頭。

  “薛相,你們先去穩著西夏使節,隨后帶他們到御書房來。”

  薛極等人告退,李惟名過來,一開口直奔主題。

  “陛下,你能發兵救援大夏嗎?”

  “公主,待朕見過大夏使臣再說吧。”

  趙竑暗暗吃驚,面上不動聲色。

  他的西夏愛妃,果然是故國情深。

  “陛下,求求你,保全大夏國吧!”

  李惟名跪下,抓住趙竑的手臂,哀求起來。

  “公主,起來吧。軍國大事,朕不能獨斷專行。朕盡力吧。”

  趙竑違心一句,暗暗搖頭。

  國中之國,這種事也可以嗎?

  他的這位西夏賢妃,故國情深,只是與大宋的利益,格格不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