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63章 江山北望
  淮南重鎮,楚州,九月。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南宋和金國達成紹興和議,以淮河中流為界,淮河以北即為金土,淮河以南則是宋地。而離淮河僅三里許的楚州,則成了邊塞重鎮。

  清風徐徐,完全不見暮夏的炎熱。站在楚州北城墻上,看著城北滾滾東去的淮水,趙竑浮想聯翩,獨自出神。

  自嘉定十年李全率山東忠義軍來歸大宋朝廷,至興慶元年殺楚州之亂殺許國開始禍亂,及建武元年李全被誅,前后亂淮十一二年,淮東屢遭戰火荼毒,幾無孑遺。朝廷雖然收復了楚州,但城郭隳壞,百姓逃亡,田野荒蕪,民不聊生,早已不是舊日的淮東重鎮。

  目光移向淮水以北,那里是山東地界,再往北,就是廣袤的河北平原,以及宋人肝腸寸斷的燕云十六州、雄偉的萬里長城……

  而向西北望去,魂牽夢繞的東京城,可憐無數山的殘破長安,還有萬里之遙的廣袤西域……

  那里,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若是宋軍北上,會不會是解民倒懸,簞食壺漿,一舉恢復了漢唐故地?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看著無邊的無際,白云藍天,群山疊翠,大河奔流,趙竑嘴里,不自覺讀了出來。

  男人的世界里,怎能沒有雄心壯志,怎能沒有家國情懷?

  若是沒有,那也是報國無門,給憋成了內傷,郁郁寡歡,甚至自掛東南枝。

  “陛下壯志雄心,是想要收復大好河山,對北地用兵了嗎?若是陛下已做決斷,臣愿為前軍,為陛下驅馳!”

  孟珙的聲音響起,他對著轉過頭來的趙竑,肅拜一禮。

  皇帝雄心壯志,連他們這些將領,都變得熱血沸騰,一看到北方失地,就感慨萬千,小心臟狂跳。

  “陛下,建炎二年,我朝南渡,為阻止女真大軍南下,高宗授意東京留守杜充強行掘開黃河堤壩,致使黃河向南改道,奪淮河而入東海,淮河因而失去入海口,黃河下游時常泛濫,百姓民不聊生。陛下若是揮軍北伐,黃河泛濫之患,必須得以根治。”

  和孟珙一起上來的杜杲,也是拱手一禮,侃侃而談。

  “紹興和議,我大宋與金人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的運河永濟渠段和汴河段均處于金人治下。金人治國無方,疏于治理和疏浚,以至于永濟渠和汴河淤塞,難以通航。尤其是黃河奪淮之后,汴河已經干涸,思之讓人惋惜。陛下恢復中原,恐怕得重新疏通河渠,使河南之地,不再受黃河荼毒。”

  兩個文武大臣一前一后,讓趙竑不由得莞爾一笑。

  看來,軍事上的勝利,已經讓這些臣子蠢蠢欲動了。

  這就是國勢。一場場軍事上的勝利,提升士氣的同時,將士的自信隨之而來,血勇也油然而生。

  只不過,此時北伐不是良機。按照歷史上的軌跡,蒙古大軍就要南下,擊退蒙軍,才是目前迫切之事。

  “陛下,要是運河貫通,恢復北地可就容易多了。我大宋五萬江湖水師,沿海制造司也有近五萬將士,可惜只能望北興嘆。陛下要用兵黃河以北,只能靠步卒和騎兵了。”

  工部尚書鄒應龍跟著上前,肅拜而奏。

  有了海外源源不斷的錢糧,解決了將士征伐的后勤困擾,隨時都可向外用兵。

  更何況,如今的金國大不如前,此時恢復中原,正是時候。

  “現在談解決黃河之患、運河貫通,還為時過早。”

  趙竑輕輕搖了搖頭。

  黃河泛濫、運河貫通,沒有個十年八年、數十萬勞力,談何容易?

  如果要貫通運河,黃河必須改道。否則黃河泛濫不止,淮河和運河都要被波及,沿岸百姓更是要深受其害。

  黃河改道,利在千秋。運河南北貫通,惠及天下百姓。但其前提則是,自己得先恢復了北地再說。

  而當下最重要的是,必須擊退蒙古大軍的南犯。

  “陛下,韃靼大軍雖然在西北敗去,但其兵鋒仍盛,必會卷土重來。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我大宋不如趁其退去之際,揮軍北上,先占了兩河,憑山河之險以拒韃靼大軍。請陛下斟酌。”

  杜杲黑臉泛紅,繼續進言。

  趙竑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自己去了蜀口,西北邊陲戰事迭起。現在來了楚州,又召了這些臣子前來,他們顯然以為,自己又要對兩河用兵了。

  細細想來,這都是人之常情。蒙古大軍不斷南下,兵事連連。這些臣子,怎能不憂心國事,或者蠢蠢欲動?

  江南東路和淮南兩路各有五六萬精兵,京湖路也有五萬銳士,十幾萬虎賁,再加上數萬水師,如今大宋邊軍兵強馬壯,攜火器之利,將臣都是起了心思。

  “陛下,臣以為,韃靼大軍勢大,北地糜爛,北伐斷不可取。如今之計,不如聯和韃靼,先滅了金朝,坐收漁翁得利。我大宋盡得河南之地。然后伺機北伐,恢復北地。”

  宋金世仇,不共戴天,鄒應龍此言,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宋軍取了河西走廊,休養生息,那是迫不得已,因為大宋需要河西的養馬之地,以及西部的屏障。現在即便是恢復北地,還要與民養息、勞心勞力,沒有得利,反而要被牽連。

  不如直接奪了河南,憑借大河以拒蒙古大軍,再伺機北上。

  “陛下,北方糜爛,但河南也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河南深受黃河之害,旱澇頻發,若是奪取河南,反而要調江淮米糧北上,助其恢復。臣以為,不如作壁上觀,守好我大宋疆土即可。”

  白發蒼蒼的兵部尚書宣繒,又持另外一番看法。

  諸位大臣的看法雖然不太一樣,但都是以大宋的利益為重。但最終的抉擇,還在趙竑的決斷。

  “兩河之地,如今的情形如何?”

  “回陛下,自興慶五年,蒙古國才開始在兩河置辦倉廩,建立驛傳。以耶律楚材主管兩河民政,繳納賦稅。窩闊臺以史天澤、劉黑馬、粘合重山三人為萬戶,張柔、嚴實等漢軍將領輔之,分兵據守兩河。劉黑馬鎮守河東,史天澤和張柔駐守河北,嚴實占據山東。”

  “耶律楚材……”

  想起這位熟人,趙竑不由得會意地一笑。

  有耶律楚材坐鎮燕京,漢臣們經營兩河,總比蒙古貴族們統治強得多,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一些。

  只不過,數年戰事,北地的漢人十不存一,有沒有百萬人口都不知道。即便是恢復兩河,恐怕還得從宋地移民,填補北地人口缺失。

  “陛下,窩闊臺即位蒙古國汗位,耶律楚材倡立朝儀,勸王公大臣行君臣之禮,以尊汗權。從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窩闊臺譽為“社稷之臣”,任中書令,執掌兩河賦稅事宜。其和女真人粘合重山在北地設立州郡長官,使軍民分治;建立賦稅法度,設置燕京等處十路征收課稅之所。耶律楚材主張文治,創學校、勸農桑、省刑罰、薄賦斂。其人有大才,北地漢民稍安。”

  鄒應龍跟著奏道。

  看來,耶律楚材在北地的文治,讓這些宋臣,也是佩服。

  “陛下,窩闊臺即位,必會南下滅金,以鞏固其在蒙古國之根基。世間已無西夏,窩闊臺滅金,勢在必行。陛下若是不愿意聯蒙滅金,只要坐山觀虎斗,靜待兩國攻伐,我大宋伺機而動就是。”

  鄒應龍狂帶節奏,杜杲遲疑不定,似乎也開始改變了主意。

  就連孟珙也是不再吭聲,似乎也在考慮鄒應龍的諫議。

  北地糜爛,人口奇缺,大宋即便是出兵,又能得到什么?到時候被民生拖累,反而與國不利。

  “坐山觀虎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你們以為,朕就不想嗎?但你們想過沒有,蒙金世仇,一旦蒙古大軍滅了金國,河南的百姓,又能剩下幾人?連年征戰,如今的陜西之地,人口不過四五十萬,想起來朕都覺得脊背發涼。”

  趙竑微微一笑,滿臉的無奈。

  中華遭受的苦難太多,百姓人口劇減,文明岌岌可危,這不是人間正道。

  英雄者,有凌云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

  可古往今來、歷朝歷代,真正的英雄豪杰,又有幾人?

  “當日西夏危急,朕完全可以作壁上觀,等蒙古滅西夏后,再行占領河西之地。朕之所以出兵,就是為了西夏數十萬百姓不被屠戮,文明不被抹去。”

  “陛下心憂天下,實乃萬民之福!”

  杜杲感佩不已,肅拜行禮,鄒應龍也趕緊一拜。

  雄心勃勃的大宋天子,原來還是個心太軟的至善之人。

  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為國為民,在這一點上,皇帝可以秒殺世間諸人了。

  “陛下,如今天下之勢,韃靼雖兵鋒正盛,但我大宋王師,不是不可與之正面交鋒。金國已是落日黃昏,行將就木。北伐還是固守,陛下圣斷,我等誓死追隨陛下,唯陛下馬首是瞻!”

  孟珙接著杜杲,大聲說了出來。

  如果他所料不錯,陛下要對北地用兵了。

  “有各位卿家追隨,咱們君臣一心,何愁天下大事不成?”

  趙竑轉過頭來,面對孟珙等人,雙眼放光。

  “不過,北伐大計,還需細細籌劃,輜重糧草、兵力調遣、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都要一一斟酌。”

  “陛下所言極是。”

  幾名臣子一起肅拜行禮。

  看來,皇帝圣意已決,北伐是勢在必行,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從淮北到山東、再到河北,陛下難道準備披荊斬棘,一路打下去嗎?”

  鄒應龍好奇地問了出來,自有一番見解。

  “漕運受阻,運河堵塞,若是一路北上,勢必一場場惡戰,勞民傷軍,也給了燕京的耶律楚材從容應對的機會。”

  趙竑的話鋒陡然一變,指向了淮河的東面天際。

  “朕欲走海路,由海上直達……燕京最近的入海口直沽寨,一舉攻占燕京和雁門關,占據長城要塞,關門打狗,一舉收復兩河之地!”

  直沽寨就是后世的天津,和南方的上海一樣,都是最重要的兩個沿海港口。

  “海路?”

  趙竑目露精光,熱情洋溢,孟珙等人都是心旌搖曳。

  皇帝這是要揮大軍北上,一舉定河東、河北兩地乾坤!

  如今大宋拓殖海外,南洋的糧食源源不斷。糧草供應后勤保障上,沒有任何問題。

  “陛下,前方密報,韃靼大軍就要兵分三路南下,西路七萬大軍由托雷率軍,即將攻打金國陜西鳳翔府;中路是韃靼大汗窩闊臺親自統兵,五萬大軍直奔河南;東路斡赤斤則是用兵山東,攻打金國山東濟南。”

  董宋臣上前,輕聲說道,遞上密報。

  “故技重施!窩闊臺托雷是想借道于我大宋,不行就強行用兵。看來,西北邊陲又有戰事了。”

  看完密報,趙竑搖頭冷冷一笑。

  歷史上強行借道的故事,看起來是要如約而至了。

  “杜杲,你守好淮東邊塞,京湖邊軍也歸你調遣,韃靼大軍若是來襲,殺傷其主力。孟珙隨朕去一趟四川,朕或有用處。”

  托雷西路七萬大軍,其南下之意顯而易見,西北又是主戰場。他倒要看一看,蒙古大軍是不是和歷史上一樣,要武力借道宋地?

  “讓戶部準備糧草,海州和密州作為中轉之地;讓宣傳司在報紙上好好宣傳一下,華夷之辨、漢民族的由來等等。我就不信,所有兩河的漢人都會忘了本!”

  趙竑冷冷說道,眾臣面面相覷,都是無可奈何,一起領命。

  “臣遵旨!”

  西北戰事再起,看來北伐之事,不得不延后了。

  不過,皇帝對兩河之事如此上心,看來揮軍北上,只是遲早之事。

  “真是多事之秋啊!”

  趙竑搖搖頭,感慨地一聲。

  御敵于國門之外,談何容易,蒙古大軍更不給機會,已經舉兵南下了。

  看來,要在西北好好地干上一仗,打出一片新天地來,一舉改變宋蒙之間的態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