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102章 天朝人物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時值初冬,鐘山層林盡染;秦淮河波瀾不驚,清溪蕩漾;白鷺洲畔千帆過盡,大江奔流;巍峨的金陵城龍盤虎踞,盡顯中華氣象。

  金陵講武堂,御書房中,大宋天子趙竑端坐,下面是東遼來使,賓主言歡,其樂融融。

  來使鼎鼎有名,乃是遼王耶律薛阇幼弟耶律永安,以及其母姚里氏。

  而姚里氏,才是遼東大地的實際控制者。

  北伐大功告成,兩河及燕云十六州等漢家故地重回大宋治下,東遼也不再遮遮掩掩了。

  “大宋天子,遼王身子不適。老身和幼子前來,還請陛下不要見怪!”

  姚里氏向趙竑行禮,竟是個風韻猶存的中年貴婦。

  “王后,你可知道,我大宋是王治,沒有分封一說。東遼若是歸于大宋治下,王后和你的子孫可得一世富貴,但東遼國,卻是沒有了。”

  趙竑開口說道,毫不掩飾。

  蒙古國是分封制,大宋卻是和秦漢隋唐一樣,都是封建制的大一統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么四大汗國那樣的裂土封疆,包括高昌國、東遼這樣的藩屬國,大宋可沒有這種“國中之國”的現象存在。

  “陛下,老身自然知道。從今以后,遼東就是大宋的遼東。老身是帶著家當到的金陵城,老身已經喜歡上了這里,不打算回去了。老身的幼子耶律永安剛剛十七歲,求陛下開恩,讓他去金陵講武堂就學,好好學些本事,為陛下效力!”

  姚里氏輕聲說道,恭恭敬敬。

  趙竑一愣,哈哈笑了起來。

  這是個聰明的女人,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怪不得能一直控制遼東一地,還能讓東遼在夾縫中生存。

  “王后率東遼來歸,朕心甚慰。王后和遼王一門,朕都不會虧待。王后若是真喜歡金陵,朕在金陵賜你宅院一座,歲歲賜賞錢糧,保你耶律一門榮華富貴,余生無憂。”

  “謝陛下天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姚里氏拉著幼子跪了下來,以頭伏地,山呼萬歲。

  這就是這一趟來宋境的目的,終于是達成心愿。

  以大宋邊軍雷霆之威,東遼要是與之為敵,頃刻之間,恐怕就會國破家亡。

  而且,大宋王師兵臨天下,大宋朝卻是如此繁榮。文治武功,的的確確讓她震撼驚呆。

  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天朝上國,中華人物吧。

  “王后、世子,起來吧,不必拘禮。”

  趙竑等母子起來,這才把目光投向了耶律永安。

  “耶律永安,你真的想進金陵講武堂嗎?”

  以一些錢財,換取疆土回歸,戰士免于流血,國家耗費錢糧,還能博取人心,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大有裨益。

  “陛下,大宋王師兵臨城下,個個都是精銳猛士。我愿意進金陵講武堂,學成一身本事,將來為陛下分憂!不過,我想自己考進講武堂,不想讓人說我是靠陛下的恩賜。”

  耶律永安紅著臉說道,偷偷看了趙竑幾眼。

  “很好,有志氣!耶律永安,朕賜你趙姓,以后你可以趙永安自稱。不過朕決不強迫你。你選擇耶律永安也好,趙永安也罷,都是你自己的權利。你只要記得,為國為民,為天下百姓多做些好事就行了。”

  趙竑贊賞地點了點頭。

  契丹人漢化極深,文化習俗已經和漢人無異,尤其是耶律永安這些世家大族,更是詩詞歌賦無一不精。耶律永安敢自己考講武堂,可見他的自信。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耶律永安考不上,他也會讓講武堂網開一面,以便收攏人心。

  耶律永安還在懵懵懂懂,姚里氏拉著兒子趕緊又跪下。

  “臣妾多謝陛下賜名!”

  這一次,“老身”變成了“臣妾”,可見心滿意足。

  “趙永安謝陛下賜名!”

  耶律永安也是連連叩頭,誠惶誠恐。

  耶律永安到趙永安,不僅僅是姓的變化,而是一種大宋天子的恩賜。有了這種恩賜,日后行事,自會受益良多。

  母子倆謝完恩,這才爬了起來。

  “王后和世子先回驛館歇著,有任何需要,直接找朕就是。至于遼王身子不適,朕自會派太醫北上,為遼王醫治。”

  趙竑溫聲說道,姚里氏母子謝恩退下,宰相真德秀嘆息一聲。

  “此女不簡單!先是派遣密使,而后直接入朝,現在連家都搬來了,深思熟慮,當機立斷,我等男子亦是不如啊!”

  真德秀的嘆息,讓趙竑輕輕點了點頭。

  巾幗不讓須眉,這個姚里氏就是如此。

  “陛下,我大宋王師收復兩河,如今遼東又歸于我大宋治下。馬上得天下,卻需文治安天下。以臣之見,兩河、山東、遼東四地宜派官員進入,安撫百姓,推行王治。”

  執政大臣鄒應龍跟著上奏。

  北伐勢如破竹,軍事占領,王化卻沒有跟上。

  趙竑輕輕點了點頭。

  兩河及山東遭受多年戰亂,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只能輕徭薄賦,顧惜民力,徐徐恢復。

  蒙古國勢力退出中原,但留給他的,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爛攤子。

  “從朝中和大宋各路擇取干吏,再讓這一期金陵大學堂的學子提前畢業,妥善安置于兩河和山東、遼東等地。從東南調集糧食,務必安撫百姓,不能餓死一人。”

  趙竑斟酌著說道。

  兩河和山東百姓人數稀少,恐怕明年春,還得從東南移民,以充實北地人口。

  “陛下,兩河和山東遼東主官人選,陛下可有決斷?”

  宰相真德秀繼續問道。

  “調史天澤為河南路安撫使,杜范為山東路安撫使,周平為河北制置使,杜杲為遼東制置使,至于河東路制置使……”

  趙竑猶豫了一下,搖頭道:

  “朕本來打算調史嵩之為河東和河北制置使,這家伙,唉……”

  史嵩之可謂干吏,可惜其身不正,膽大包天,枉費了他一片苦心。

  “陛下,河東重地,刑部尚書宋慈春秋正盛,可堪重任,可讓其出任河東制置使,為朝廷分憂。”

  真德秀舉賢不避親,推薦起自己的弟子來。

  國舅周平為河北制置使,這已是板上釘釘,河東與蒙古國接壤,需要一個精明強干的循吏。宋慈精明強干,公正廉明,正是不二人選。

  “真公,宋慈才德兼備,但刑部離不開他。朕意讓高定子去擔任河東制置使,董槐接任高定子為兩浙路安撫使,你們覺得如何?”

  降將降臣里面,史天澤和耶律楚材都是能力突出者,但這二人,一個是著名的左右逢源,一個和蒙古大汗窩闊臺交情莫逆,選這二人,無異于自討苦吃。

  史嵩之那樣的錯誤,可是不能再犯了。

  眾臣都是領旨。這幾人都是干吏,個個年富力強,擔任一路主官,綽綽有余。

  大宋收復兩河,山東已為內地,史天澤為山東路安撫使,也沒有太大風險。

  “陛下,要不要宣耶律楚材史天澤等一眾蒙古國降臣進來?”

  董宋臣稟報,趙竑輕輕點了點頭。

  “讓他們進來。”

  三位降將,是該給幾人一個交代。

  “罪臣耶律楚材,拜見大宋天子!”

  耶律楚材三人進來,耶律楚材首先開口。

  “罪臣史天澤(嚴實)拜見大宋天子!”

  史天澤和嚴實跟著向宋皇趙竑行禮,二人跪下磕頭,耶律楚材本來肅拜行禮,不得已也跪下。

  “諸位,平身吧!不要動不動就下跪。賜座!”

  等三人忐忑不安坐下,趙竑這才繼續說道:

  “耶律先生,這是咱們第三次見面了。嚴將軍和史將軍卻是初次。有朋自遠方來,朕心里很是欣喜。”

  “多謝陛下盛情!”

  史天澤和嚴實受寵若驚,紛紛爬了起來。

  大宋禮儀之邦,接待禮儀,果然非同一般。

  “大宋天子風采依舊,在下不勝欣慰。”

  耶律楚材跟著一句,站起身來,在一旁惴惴不安坐下。

  “諸位,我朝恢復兩河,朕意與各位共商國事,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趙竑直截了當,闡明了自己的意圖。

  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還沒有國家民族的概念,不能苛求。

  “臣嚴實,愿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臣史天澤,愿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史天澤和嚴實一前一后,向趙竑表明志向。

  “好!”

  趙竑思慮了一下,這才說道:

  “嚴實,你是山東人,自然不能在山東為官,這是本朝規制。朕任命你為淮東安撫使,經營地方,實施王化。你覺得如何?”

  兩河恢復,淮東成了內地,制置使成了安撫使。杜杲鎮守遼東,淮東安撫使,則是由嚴實替代。

  “臣謝陛下天恩!”

  嚴實不由得面紅耳赤,下意識跪下,連連磕頭。

  “平身吧!你的幾個兒子,都是年輕才俊,可去金陵大學堂或金陵講武堂等學堂深造一番,將來都是國家棟梁。到了地方,只要記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個字就行了。”

  “臣必鞠躬盡瘁,不負陛下所托!”

  等恍恍惚惚的嚴實起來,趙竑目光看向忐忑不安的史天澤,繼續道:

  “史天澤,你和嚴實一樣,都是干吏。朕任命你為河南路安撫使,好好治理地方。中原之地多被韃靼大軍荼毒,百廢待興,滿目瘡痍,你肩上的擔子不輕啊!”

  這些人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自身的能力,毋庸置疑。

  而且這個史天澤,歷史上似乎當過河南的民政長官,歷史上的政績似乎也不錯,沒有理由不給他一個機會。

  “臣必會鞠躬盡瘁,以謝陛下知遇之恩!”

  史天澤跪下謝恩,老臉暗暗一紅。

  河南殘破,蒙古大軍居首功,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平身吧。你在真定府的府宅和田產都會保留,家人自會有地方官府保護,史家子弟擇優錄用。回去收拾一下,過幾日就上任吧。”

  “謝陛下!”

  史天澤領旨謝恩,站起身來,面色通紅坐下。

  河南路安撫使,可比蟄居真定府、隨叫隨到的漢軍萬戶強多了。

  “耶律先生,你何去何從?是愿意入朝,還是去地方上為官?朕都依你,絕不強求!”

  趙竑笑容親切,耶律楚材不再猶豫,肅拜一禮。

  “臣謝陛下!但憑陛下驅使,臣萬死不辭!”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再扭扭捏捏,就是不識好歹了。

  “既然如此,耶律先生,朕欲讓你入朝,拜為參知政事兼禮部尚書,領天下農田,事有利害,其悉條上。你意下如何?”

  對于這位拯救了天下數百萬漢家百姓的大胡子來說,值得他禮敬有加。

  耶律楚材還在恍惚,史天澤和嚴實一起拱手行禮,笑容滿面。

  “耶律相公,恭喜了!”

  耶律楚材反應過來,趕緊跪下,以頭碰地。

  “臣耶律楚材,謝陛下天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蒙古大汗窩闊臺重用他,不過經營兩河的課稅民政而已。大宋幅員廣闊,遠達海外,參知政事經營國策。二者相比,天壤之別。

  真德秀和魏了翁面面相覷,卻沒有出言阻止。

  朝中四位執政大臣,除了他和魏了翁、鄒應龍,始終缺了一位。皇帝任命耶律楚材,似乎無話可說。

  “耶律先生,起來吧。”

  趙竑下去,親自把臉飛紅霞的大胡子扶了起來。

  “兩河恢復,河南恢復,本朝接下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復兩河和河南民生,其中就包括黃河改道的大事。耶律先生領銜,河南和山東河北三地官員同心協力,讓河南和兩淮山東,不再遭受黃河泛濫之苦。”

  眾人都是震撼,紛紛領旨。想不到還沒有赴任,已經是重任在肩。

  恢復地方,黃河改道,宋皇所圖乃大,件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功業,的確是令人嘆服。

  “諸位,你們都是大才,知道民生惟艱的道理。咱們君臣一起用心做事,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盛世吧。”

  趙竑耳提面命。鄭重交待。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耶律楚材三人一起肅拜行禮,人人都是敬服。

  大宋有如此愛民的天子,這才是英明神武的天朝人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