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從寒門開始權傾天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馬不停蹄
  吹香照影荷溪灣,覓句逃禪去復還。

  晚歲既知白云誤,終身只合兩山間。

  這又是個啞謎。

  徐昀取來《親桑圖》,兩幅放在一起,對比參照,研究到天黑,也沒研究出眉目。

  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不懂畫是硬傷啊……

  可這種天大的秘密,又不能找萬行舟來幫忙,徐昀干脆擺爛,放棄破解。

  正準備隱去字跡時,忽然發現《親桑圖》的詞里,有句“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而《秋霜圖》里有句“終身只合兩山間”,分別是“一”和“兩”。

  再聯想到萬行舟說永章七年,褚興良突然一反常態,接連推出五幅風格迥異的畫作,那么很有可能,想找到畫中的秘密,必須得把五幅畫全部收集起來。

  既然如此,急也沒有用,所幸太平教已經打入內部,短時間內不再成為威脅。

  而五方鬼道馬上面臨朝廷的瘋狂打擊,估計也抽不出人力和精力來對付自己。

  還有時間!

  先把放大鏡搞出來,再積極派人去搜尋剩余的三幅畫,說不定湊齊五幅之后,就能發現更深層次的秘密。

  “媽的,集五福嗎?”

  徐昀吐槽一句,收起畫放好,讓宋小奉拿著名帖去求見鄧芝,問問他這幅畫的來歷。

  過了半個時辰,宋小奉回府,道:“鄧通判說,送二哥的畫是他的朋友從杭州蘭素齋收購來的……”

  “杭州……蘭素齋……”

  宋小奉瞧徐昀的臉色隱約顯出幾分為難,試探著道:“二哥,是不是有什么事要人去辦?如果沒合適的我可以去的,保證不給二哥丟臉。”

  徐昀沉吟道:“確實有事,但路途遙遠,還得跟生意人打交道,怕你應付不來……”

  宋小奉挺起胸膛,道:“二哥小看我!”

  徐昀摸摸他腦袋,笑道:“那倒不是……”

  “我剛學會說話走路,就跟整條街各種生意人打交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可比很多大人都做的好呢!”

  徐昀想想這事確實不適合交給外人去辦,可自家夾袋里又缺少精明干練、能獨當一面的手下,權當給宋小奉一個鍛煉的機會吧。

  養在院子里的花草,總沒有野外風吹雨打的花草有生命力,打磨打磨,看看他能成長到什么地步。

  “行,難得你有這份志氣,二哥當然要成全你。”

  徐昀跟宋小奉密議良久,叮囑他如何行事,盡量把困難提前解決。

  首先是身份,混入蘭素齋,要么文人,要么富人,宋小奉扮文人不可能,那么只能扮富人——溫州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

  其次是理由,富人有錢,就想要官身。所以宋小奉家里千辛萬苦尋了京城某位貴人的門路,打算幫他求個蔭補。

  為了投這位貴人所好,故來杭州收購褚興良的畫作。

  不論時間,不論風格,只要是褚興良的真跡,價錢無所謂。

  既然紈绔,主打的就是財大氣粗!

  翌日,宋小奉錦衣華服,帶著從市場雇傭的四名仆從,乘船前往杭州。

  這次行動瞞著所有人,喬春錦問起,徐昀就說宋小奉想父親了,回平陽待幾天,順道給元茂才捎點補品將養身子。

  不是不放心喬春錦等人的忠誠,而是為了他們的安危著想。

  事關重大,少一個人知道,就減少一分暴露的風險。

  因為一旦暴露,所有知情人都要死!

  “公子,元寶谷那邊的窯爐建好了,阮匠作請你下午有空過去看看……”

  喬春錦剛離開,京牧急匆匆的進來稟告。

  “這么快?”

  正常的窯爐從籌備到建成,至少要幾天的時間,慢的十幾天也有,徐昀不惜花大錢的效果顯而易見。

  因為葫蘆窯是依據圖紙第一次建,不像龍窯,大家都有經驗,工程進度較慢在預料之中。

  沒想到阮俊生竟然能和龍窯同時竣工,不說別的,這份統籌組織協調能力,不比他的技術差。

  “去,請曲行頭和馮公子,一道過去觀摩觀摩。”

  元寶谷。

  阮俊生迎上徐昀等人,道:“老于忙著檢驗龍窯收尾,顧不得來接,公子莫怪。”

  徐昀笑道:“老于跟我憋著勁呢,無妨。老阮,你呢,有信心沒有?”

  “以前是沒有的,可有了公子設計的葫蘆窯,信心百倍!”

  熟練的拍完馬屁,阮俊生帶他們來到建造葫蘆窯的地點,只見四周用磚結砌,如篷如橋洞。

  前后兩窯,前寬后窄,前短后長。

  形似葫蘆。

  其頂有火門、火窗、庫口、對口、引火處、牛角抄、平風起、末墻火眼、過橋處、鷹嘴、余堂、靠背以至煙囪。

  深一丈五尺,腹闊一丈五尺。

  縱然只在紀錄片里看到過復原的明代葫蘆窯3d模型,但呈現在徐昀眼前的,無疑是最真實最接近,或許也是這個時代最完美的窯爐。

  阮俊生,有大匠之風!

  “徐公子,馮公子,曲行頭,三位請看,可從這里先將窯柴投入前室火膛,燒幾十個時辰,然后將窯柴從投柴孔中投入窯內,續燒兩個時辰左右……前大后小,可讓煙氣流動均勻,這個收口又能讓溫度穩定……窯頂正中的觀察孔,燒成后期便于勾出照子,決定止火時間……”

  阮俊生越說越興奮,道:“我敢打賭,葫蘆窯的問世,定會逐步取代龍窯的統治地位,變成江南今后最常用的窯爐。徐公子的大名,將會和這些瓷器一樣,流傳百世。”

  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千百年來儒生追求的,不就是青史留名四個字嗎?

  馮玉樹感慨道:“徐兄的詩詞已可流傳百世,現在連瓷器也要借重你的名聲。我怎么覺得,在徐兄身邊,仿佛這些遙不可及的東西,都變得這么簡單呢?”

  徐昀淡淡的道:“流傳百世,與我今世何益?不過賺錢的小伎倆而已,當不得夸贊。”

  曲云竹突然道:“讀書人不求流傳百世,那徐公子的抱負又是什么呢?”

  徐昀大笑,負手翩翩,道:“曲行頭看來不怎么關注我們永嘉學派,事功之學,只講究眼前和日后的利益,并不看重名聲。追名逐利,非余心之所急;為國為民,雖九死而未悔。”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