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啥都沒有我一樣稱霸十六國 > 第32章 (九十四)回馬槍
  (九十四)回馬槍

  一連三場大捷,讓謝萬喜上眉梢,雖然敵軍首級一個沒有拿到,但敵軍的軍旗兵器卻實實在在繳獲了不少。

  軍旗,是一支軍隊領軍主官的象征,從領軍主將到下面五十人的隊,十人的什,五人的伍。都有不同的軍旗。

  在戰場上丟失了軍旗,往低了說挨一頓軍棍,往高了說就是人頭落地。

  自己這邊沒有斬首之功,讓燕人自己斬首也是一樣,還省去了自己許諾過的賞金,何樂而不為呢?

  這些繳獲的戰利品,讓謝萬在晚他兩天率軍抵達的郗曇面前,大大的風光了一把。

  在迎接郗曇的酒宴之上,多喝了幾杯的謝萬得意的說道:“重熙你再晚來幾天,我就把燕軍趕回黃河以北啦!”

  謝萬的得意忘形,把急急忙忙趕來想要助謝萬一臂之力的郗曇氣的不輕。

  但郗曇為人還是謹慎,并沒有做出派兵搶功的事情來。

  但當幾天之后斥候探馬傳來燕國軍隊拔營起寨,已經從洛陽城下向孟津關撤退的時候,郗曇和謝萬一樣就坐不住了。

  燕軍主將慕輿泥,郗曇是打過交道的,在他的印象里,慕輿泥雖然作戰勇猛,但不擅長謀略。說是莽夫有點貶低慕輿泥,但的確算不上什么有勇有謀的人物。

  也許是燕軍后方出了事,或者是缺糧了。畢竟他們屯兵洛陽城下這么久,八關聯手堅壁清野,燕軍沒有得到多少補充。

  從燕國勞師遠征,后勤糧草出問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前次桓溫北伐苻秦,就是因為糧草不濟才半途而廢的。

  糧草,是大軍出征最重要的問題。謝萬這次強行出兵,要不是他們家底子厚、人脈廣,沿途郡縣鼎力支持,他們早就斷糧了。根本走不到伊闕關這里。

  再次派探馬查明了燕國軍隊的確從洛陽城下撤回了孟津關,謝萬郗曇各領本部的兩萬兵馬,共計四萬精銳,進駐了東都洛陽。

  陳祐見到援軍,喜極而泣。洛陽守軍少,糧食更少。能堅持到現在,糧倉已經見底了,再沒有援兵,他不是投降就是餓死,再就是學慕容鮮卑吃兩腳羊了。

  謝萬郗曇兩路大軍進駐洛陽之后,陳祐掏空家底,大擺筵席,為兩位主將提前慶功。

  肅清賊兵,援救東都洛陽,讓鮮卑胡虜此次遠征勞而無功。這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大功一件。

  慶功宴一直喝到后半夜,謝萬郗曇和陳祐才在親兵的攙扶下回去休息。

  就在第二天午后,謝萬郗曇陳祐,三路大軍主將酒醒起床后,準備商議是否乘勝追擊,一舉擊潰入侵之敵的時候。

  派出去的探馬回來報告緊急軍情。燕軍殺了個回馬槍。大軍還沒有到孟津關就調頭回來了,現在直撲洛陽。

  謝萬郗曇和陳祐都覺得不可思議。燕軍這是唱的哪一出?三個人先后從議事的官廳走出,走上了東都洛陽的城頭。

  只見洛陽城外,一隊隊一列列的燕國士兵魚貫而來,走到洛陽城下停住腳步,擺出了攻城的架勢。

  東都洛陽的四面都站滿了燕軍,他們竟然把洛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不能讓他們把城圍死!”郗曇最先反應過來,急忙說道。

  要是讓燕軍就這么順順當當的把洛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對自己一方的士氣殺傷太大了。借著這幾天幾次大捷,部下士氣正盛的時候,出去沖殺一番,如果能夠得勝,就借機會擴大戰果,即使出師不利,也能轉身回城。

  謝萬沒有親自上過戰場,這時候見到對面的燕軍旌旗招展、隊列嚴整,他已經被震驚的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了。

  郗曇看謝萬這個樣子,也不再和他多說廢話,讓陳祐在城頭見機行事,他回到自己軍中,點起五千人馬,出城要找燕軍決一勝負。

  洛陽城南北長九里七十步,東西寬六里十步。城足夠大,但城門可沒那么大。五千人馬要是有序的出城,從北面城的夏門和谷門同時出城,最快需要一盞茶的時間,等在城外排好陣勢,最快也需要一刻鐘的時間。

  郗曇率領著部下五千步兵,踩著進軍的鼓點,步履穩健的向城外行進。完全無視城外那人喊馬嘶的一片嘈雜之聲。

  等列好陣勢,鼓點一變,五千士兵一起開口一聲大喝,氣壯山河的聲音把對面的戰馬都驚得嘶鳴不已。

  郗曇對于燕軍沒有趁著他結陣的時候進攻,感到有些疑惑,“燕軍什么時候變成了這樣的仁義之師了?不趁我陣腳未穩上前突襲,難道想等我結好陣勢,堂堂正正打一場嗎?”

  就在他疑惑之時,燕軍陣列有了變化。

  只見一匹匹戰馬結隊而出,戰馬與戰馬之間有繩索相連,戰馬步調一致,整體壓過來,就像一堵移動的城墻在前進。

  “連環馬”,郗曇聽說過這種陣列,好像當年魏王冉閔就是被這種陣列打敗的。當下,郗曇心頭就是一沉,要壞!對面燕軍主將不是慕輿泥,而是大燕太宰慕容恪!

  慕容恪,至今未嘗一敗!

  隨著那一列列緊緊挨在一起的戰馬隊列向他的步兵陣列壓過來,騎在馬背上的燕軍騎兵紛紛張起了手中的弓箭。

  郗曇的步兵陣列沒有走出洛陽城頭弓箭的保護區域。

  如果燕軍沖陣,那么洛陽城上的士兵就可以射殺燕軍,以保護本軍陣腳不受沖擊。

  但如果對面燕軍不沖陣,而是射箭,那城頭上的士兵是無法對自己陣列起到任何幫助的。

  這個時候如果還是硬要打一場,十有八九自己會輸。

  郗曇見勢不妙,急忙發出命令,鼓點一停,鑼聲響起。晉軍步兵一隊隊按著平時訓練的節奏,慌而不亂的向洛陽城中撤退。

  一般來說,撤退的時候是一支軍隊最脆弱的時候。

  再強的軍隊,看到同伴后撤,心里也難免會產生動搖。憑什么別人可以逃命,自己就要拼死斷后?

  一旦有了這種想法,軍陣一亂,士兵爭相逃命,大羅神仙來了也無法挽回敗局。

  幸運的是,在郗曇鳴金收兵之后,燕軍連環馬也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并沒有乘勝追擊。

  (九十五)洛陽城破

  看起來,燕軍并不想和他們打上一場硬碰硬的肉搏戰。

  對于燕軍一再表現出來的“仁義”,郗曇百思不得其解。

  而此時,慕輿泥也問著太宰太原王慕容恪這個問題。

  “為什么不乘勝追擊?”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說到這里,慕容恪看了一眼慕輿泥,看得出來,慕輿泥還沒有完全明白他話中的意思。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慕容恪繼續說著。“這些天,用兵之法你也聽了不少,但你還缺少實戰上的隨機應變。此番大戰結束,得勝班師回朝的時候,你就差不多可以出師了!”

  燕軍在太宰慕容恪的指揮下,先是對洛陽城圍而不攻。后來探知援軍已到,便用三支人馬的詐敗,誘敵深入,讓兩路東晉援軍四萬人馬進入了洛陽城。之后一記回馬槍殺回來再次包圍了洛陽城。

  之前圍了洛陽城一個月,洛陽城內三千多人馬就幾乎把洛陽城糧倉吃空。

  現在又一下子進來四萬張嘴,看他們吃什么?

  大燕國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再次發出命令。“所有士兵,挖壕溝、筑高墻,要把洛陽城圍死困死!”

  回到洛陽城中的郗曇,再次走上城頭,當他看到燕軍開始挖溝筑墻,他就知道完了。

  燕軍這是完全要把他們困死在洛陽城里。

  剛才自己要是決死一戰,也許還有機會沖出去幾個報信的,現在恐怕一個都跑不出去了!

  “燕軍圍城兩月有余,城中糧盡,士兵先捕民以食,后自相殘殺而食。待到歲初,城中盡絕,謝萬郗曇陳祐皆自盡殉國。四萬將士盡沒!洛陽城陷!”

  當謝玄死里逃生把洛陽城被燕軍攻破,謝萬郗曇四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東晉朝堂的時候,東晉朝堂滿朝震驚。

  而當謝安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則一病不起。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謝玄只是說出了他刪減過的事實。被困半月之后,當城中能吃的都被吃盡的時候,很多將校士兵是想要開城向燕軍投降的。謝萬作為一軍主將,出面彈壓,力斥軍士不能以死報國,是士卒之恥。

  而早從出兵之日就對主將恨之入骨的士兵們,終于在這次發泄了他們早就堆積在心中的怒火。他們一擁而上,殺了謝萬,繼而逼迫郗曇帶領大家出城投降。

  郗曇見士兵群情激奮,被逼無奈,在士兵的裹脅之下,向城外的燕軍發出愿意投降的請求。

  可令城中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燕軍拒絕接受投降。此時洛陽城外,圍著洛陽城一周,已經被燕軍筑起了高高的土墻。如果燕軍不接受投降,洛陽城中連只鳥都飛不出去,如果那只鳥還沒有被吃掉的話。

  燕軍不接受投降,就是要讓洛陽城里的所有人,自生自滅。在經過幾天的喊話之后,郗曇終于確認了燕軍的真實意圖,絕望之下,郗曇自盡以謝天下。

  此后,沒有了主將約束的洛陽城中一片大亂。士兵們先是對洛陽城中的平民百姓下手,后來就是互相下手。直至洛陽城死絕死盡。

  謝玄是怎么樣堅持到洛陽城破,燕軍入城的時候,誰也不清楚。但他的確是在燕軍入城之時,趁亂逃回來的。

  征討大都督、南郡公,桓溫的府邸,郗超與桓溫相對而坐,兩人并沒有如往常一樣手談一局。

  “依法度,我應該回家守孝的!”沉默良久,郗超才開口說話。

  “謝萬貪功,郗曇失察,以至四萬將士折損殆盡。此戰非是燕軍太強,實在是我軍自敗!”

  桓溫像是懊惱的數落著導致大敗的兩個罪魁禍首。可看他的表情,卻一點悲傷都沒有。

  “景興當真要回家守孝?”桓溫壓低了聲音,悄聲的問郗超。

  郗超雖然臉上有悲戚之色,聽到桓溫的問話卻是搖頭,“大計將成,豈能受困于流俗?此時正是北伐燕國,為叔父報仇雪恨之時!”

  說完,兩人相視而笑。

  “但還需要再等待一時!只一時!”

  幾天之后,皇帝詔令抵達征討大都督、南郡公桓溫府邸。命桓溫掌豫州荊州諸軍事,整軍以抗燕國。桓溫辭而不受。

  之后,第二道詔令抵達,命桓溫掌荊州豫州司州雍州四州諸軍事,整軍以抗燕國。桓溫再次辭而不受。

  “司州雍州在洛陽以西,這是讓我去找燕國要回自己的軍隊?既然當初不用我,那現在用我,價碼就要開的高一點才是!”桓溫嘴角泛起輕蔑不屑的笑容。

  “徐兗二州諸軍事現由家父接替家叔父執掌,南郡公若只掌荊豫司雍四州,目前來看還是薄弱了些。還是再等等!”郗超的父親郗愔在第一次詔令的時候,同時受命接掌了原郗曇的徐州兗州諸軍事。

  “君之父,恐怕未必贊成你我共議之大計!”桓溫性格謹慎,對于郗超的父親郗愔是否會支持自己,并沒有把握。

  “此事超自有定計,必讓南郡公如愿以償!”郗超這個時候可不想讓桓溫和自己的父親產生什么不愉快。

  家族的興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有的時候是無法說服對方的,只能以結果論。

  ……………………

  躺在床上養病的謝安,收到了兩封信。一封是和他同樣臥病在床的王羲之的信。信中多是埋怨他沒有阻止謝萬和郗曇領軍一事。

  聽說了謝萬和郗曇二人全軍盡墨的消息,一向只顧游山玩水,不問政事的王羲之也是一病不起。

  瑯琊王家,怎么可能真的不問政事?何況謝萬和郗曇與年齡是他們父輩的王羲之不只有親屬關系,交情更是莫逆。

  信末,王羲之隱諱的提醒謝安,時移事易,當順勢而為。

  另一封信是王羲之身居朝堂的堂弟尚書左仆射王彪之的。王彪之信里的內容很簡單,他想讓謝安探詢一下桓溫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條件下他才會接受領兵抵抗入侵的燕軍。

  (九十六)語出驚人

  正在這時,王坦之王文度前來探病。王坦之見了謝安,也沒有多客套,直接拿出了他父親尚書令王述的信。信里的內容基本上和王彪之的差不多,是讓王坦之去探詢桓溫的意思。

  謝安和王坦之互相交換著看了幾封信,最后決定,還是先去郗超那里探探口風。

  謝安和王坦之來到郗超宅邸的時候,郗超正在桓溫府上和桓溫共商大計呢。但他為了躲避流言,對外都說是在家閉門為叔父守喪,不見外客。

  郗超不見外客,但外客卻不能不見郗超。不僅郗家在東晉名聲不小,郗超更是從小就聲名遠播。

  婚喪嫁娶,人情往來,你隨了多少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隨禮了。主人家不一定能記住你這個隨禮的人,但沒有隨禮的人,主人的記性一般都是特別好的。

  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賭主人家的記性如何。尤其是下位者更是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謝安由于謝萬的事,其實宅邸也是這樣,一天到晚亂哄哄的人來人往,他也是不勝其煩。

  現在他到了郗超家里,也只能和王坦之一起躲在偏院。來郗超家里的和去他家里的人基本上是同一群人,讓他們看到他謝安來到郗超家,恐怕又要平地起風波。

  在這個已經人心惶惶的當口,能不引起更多的注意就不要引起更多的注意。

  讓謝安和王坦之沒想到的是,他們在郗超家的偏院這一等,就從早上等到了日影西斜。

  王坦之也是從小就才名廣播的主,再加上他父親攀上了王導這棵參天巨樹,現在已經做到了尚書令的位置。從來都是別人等他,他等別人的時候少之又少。像今天這種在別人家枯坐一天,主人都不現身的情況,更是從來沒有過。

  越想越氣,越想越氣,焦躁又憤怒的王坦之啪的一聲拍在幾案上,長身而起,就向外面走去。

  因為今天要與郗超商議可能決定江山倒覆的大事,所以他們的書僮仆人都在外面等待,沒有帶在身邊。

  “文度!”王坦之剛走出兩步,謝安就叫住了他。謝安一向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沉穩氣度。王坦之坐不住,他卻能耐下心來等待郗超的出現。

  可見到王坦之面有怒色的往外走,他還是阻止了王坦之離開。

  “你要是想保住你王家的幾百口性命,就坐回去。”聲音不大,卻如一記重錘,打在了王坦之的胸口。

  王坦之聽到謝安的話,剛才因為氣憤而漲紅的臉一下子變得蒼白,一層冷汗從他的額頭滲出。呆呆的站了片刻,他轉身又回到了剛才的位置,重新跪坐在幾案旁邊。

  雖然早就有仆人到桓溫府上稟告過郗超,謝安和王坦之在府中等他。但現在正是他和桓溫謀劃多年的大計進行到了關鍵時刻。他實在無法分身,只能讓謝安和王坦之在家中苦等。

  正如桓溫曾經和他說過的話:“大丈夫生于世,若不能流芳百世,自當遺臭萬年!”

  也就是這句話,讓他郗超決定了和桓溫一起共謀大計。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

  事情已經進行到了這個當口,開弓沒有回頭箭。凡是阻擋他們計劃的,都要鏟除。

  回到家,更換了一身居喪守孝的衣服,郗超急忙去見謝安和王坦之。

  “讓司馬和長史久候了!超為叔父守孝,白日不見客,只在日落進餐時才能出來和二位相見,還望二位勿怪!”

  郗超信佛,而且精通佛法。他說他居喪守孝期間,白天不見客不吃飯,每天只太陽落山后吃一餐清淡飲食。謝安和王坦之也不知道他這又是在哪部佛經里面得出的什么稀奇古怪的理論,但也不能不信。

  畢竟他們各個世家子弟,行事怪異的挺多。王羲之當年被郗超的爺爺相中,成為“東床快婿”,不也是因為王羲之行事怪異嗎?

  對于他們倆干坐苦等郗超一天的怒火,在郗超的這個解釋面前,自然也就無法發作了。

  謝安和王坦之陪著郗超吃了一頓簡單清淡的晚飯,之后遣散一眾仆人,謝安才向郗超問桓溫兩次拒絕朝廷任命,到底是什么意思。

  郗超裝模作樣的想了一想,說道:“自從得知家叔父殞身為國的消息,超就閉門不出。南郡公具體怎么想的,超也不甚清楚。但依超看來,前番南郡公想要領軍抗燕,但朝廷不允許。現在家叔父和謝萬石受皇命卻亡于國事。為國身殞,理所應當。可卻助長了燕軍士氣,此消彼長之下,以南郡公謹慎用兵的態度,自然就是沒有把握保證能夠戰勝燕軍。只要南郡公覺得有勝利的可能,他自然就會欣然受命!”

  從郗超這里大概了解了桓溫的意思,當晚謝安和王坦之商議之后,就分別給王述和王彪之寫了回信。

  數日之后,第三道詔命抵達桓溫府邸,命桓溫掌荊州豫州司州雍州益州梁州寧州七州諸軍事,整軍抗燕。桓溫這次沒有再推辭,果然欣然受命。

  桓溫接了詔命,開始從七州調集兵馬。軍隊雖然一時之間還沒有辦法集合到一起,但名冊等資料很快就到了。這一次歸屬桓溫統領的軍隊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十五萬。超過了東晉所有軍隊加在一起的半數。

  而徐兗二州刺史郗愔寫信來向桓溫請戰,他愿意帶領徐兗二州剩下的一萬五千士兵,和桓溫一起出兵抗燕,為弟弟郗曇報仇雪恨。

  不過這封信郗愔沒有直接給桓溫,而是讓他的兒子郗超轉交。

  這個時期的信件,除非是不可外傳的緊急軍情這一類的密信用火漆封口。

  家書之類的都不會封口,所以郗超就把他老爹寫給桓溫的信先看了一遍。

  他對于老爹想要給叔叔報仇的態度還是認可的,但老爹的態度和行為對于他和桓溫的計劃可沒有什么助力。

  于是郗超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把他老爹的信燒了,模仿他老爹的筆跡重新寫了一封。

  內容是,愿意把徐兗二州剩下的一萬五千士兵交給桓溫帶領,抗擊燕軍為弟弟郗曇報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