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啥都沒有我一樣稱霸十六國 > 第33章 (九十七)鞠躬盡瘁
  (九十七)鞠躬盡瘁

  桓溫看到這封信之后,喜出望外。這下子除了守衛都城建康的一部分軍隊,剩下幾乎全國的軍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他分別給各個州的軍隊發出命令,讓他們到廣成關集結,他桓溫要一舉擊潰入侵的燕軍。

  聽到桓溫大軍集結于廣成關的消息之后,大燕國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給已經把洛陽城收刮一空的部下發出命令,“全軍集結,班師回朝!”。

  等桓溫的大軍抵達伊闕關的時候,燕軍已經撤到了孟津關。等桓溫大軍抵達洛陽城的時候,燕軍已經撤回到了黃河北岸。洛陽城重新回到了晉軍手里。

  對于慕容恪的用兵,大燕平北將軍慕輿泥一頭霧水。五萬大軍勞師遠征,最后攻占的城池又原封不動的送還回去了。

  雖然從洛陽城弄到了不少戰利品,可這幾個月大軍消耗的糧草軍需也不少。整體來說這次出兵,并沒有得到什么收獲。

  看出來了慕輿泥的疑惑,慕容恪耐心的給他解釋,“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齊國左相田常有不臣之心,本來他想攻打小國魯國給自己壯聲勢。但孔子的弟子子貢卻勸說他攻打剛剛稱霸的吳國。理由是‘內有憂則攻強,外有憂則攻弱’。齊國國君為了支持田常不被吳國打敗,讓田常掌握了齊國所有的軍隊。結果田常轉身就逼迫齊國國君讓位于他。”

  喝了口水潤了潤因為說話過多而干了的喉嚨,慕容恪閉起眼睛調整了一下越來越困難的呼吸。

  看著慕容恪那張比幾個月前剛出征之時更無血色的臉,慕輿泥就一陣陣心疼。而這幾個月來慕容恪對他的諄諄教誨,更讓他對慕容恪尊敬有加。

  休息了一會,慕容恪又接著說道:“桓溫就是東晉的田常,他早有不臣之心。此次我率軍攻打洛陽,不過是給桓溫一個掌握軍隊的借口和機會罷了。桓溫此次挾大勝回朝,必然逼迫晉帝禪位,此后為了坐穩江山,肯定會清除各個世家大族的反對勢力,而各個世家大族又怎么會束手待斃、任其宰割?”

  說道這里,慕容恪突然猛烈的咳嗽了起來,一張蒼白的臉因為猛烈的咳嗽泛起一陣潮紅。直到咳出幾口鮮血,慕容恪的呼吸才慢慢的平穩了下來。

  慕容恪這種咳血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一開始慕輿泥還十分擔心,后來就慢慢的習以為常了。因為不習以為常他也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

  從慌慌張張、手足無措到視為平常、淡然處之,慕輿泥對慕容恪卻是越來越尊敬。因為他知道,慕容恪的時間不多了。

  慕容恪之所以對自己這樣悉心教導,就是想要在臨死前把自己平生所學找個傳人,可惜自己實在不是一個好學生。

  “如此一來,十年之內,江南再無余力北伐我大燕。”長時間的咳嗽讓慕容恪的聲音變得沙啞,但這并沒有影響他繼續說下去,也沒有影響對面的慕輿泥認真的聽。

  “吳王慕容垂雖然最終還是去了苻秦,但他的家人在燕國被照顧的都很好。如果苻秦將來有攻打燕國的計劃,為了家人考慮,慕容垂一定會設法阻止。這樣一來,燕國最少有將近十年的安穩日子。這十年,足夠陛下成長了。”

  這時候慕輿泥才真正明白了慕容恪這一次攻打洛陽的全盤計劃,這一仗給他們大燕國打出了十年的時間。

  慕容恪把和慕輿泥說的這些,也全都寫成了奏章,讓小皇帝慕容暐明白其中的深意。

  在這之后,慕容恪就再也撐不住了,還沒回到燕國都城鄴城,慕容恪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大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薨!

  當小皇帝慕容暐見到慕輿泥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報喪文書,淚水奪眶而出。

  太宰太原王慕容恪,這個他和母親猜忌過的皇叔,為了大燕國耗盡了最后一絲力氣。

  當慕容恪的靈柩回到大燕國都鄴城的時候,鄴城已經是滿城縞素。小皇帝慕容暐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堅持執子侄禮,也是一身縞素的孝服,出城十里迎接大燕太宰太原王得勝回京。

  太原王的爵位由慕容恪的嫡子慕容楷承襲,只要慕容恪這一支還有繼承人,這個爵位就是他們家的,為了證明這個決心,小皇帝慕容暐還特意給爵位加了一個“恒”字。從此爵位變成“大燕太原恒王”。

  …………………

  桓溫兵不血刃就收復了洛陽,這是在他出兵之前絕對沒有想到的。

  原本他的計劃是利用燕國這次南侵,趁機掌握足以讓他逼宮的軍隊,如果能戰勝燕國,則挾大勝、軍功人望具足的情況下讓皇帝禪位。

  差一點的局面,與燕軍相持,他則會趁機掌握更多的資源再逼宮。

  最差情況則是,燕軍兵勢強盛,那他才會考慮晚一些再圖窮匕現逼皇帝禪位。

  但現在輕而易舉得來的勝利,讓他感覺有點不真實。做起事情反而猶豫起來。

  “讓陛下禪位,此事沒有先例,要不先重新擁立一位皇帝?這樣一是看看群臣的態度,二是看看王謝這些世家大族的反應?”

  郗超一聽桓溫這樣說,當時就急了。

  “漢獻禪位魏文之時可有先例?魏元禪讓晉武之時可有先例?王謝若不贊成,難道南郡公能就此作罷?事已至此,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成,則南郡公榮登大寶,開創基業,流芳百世;敗,則你我兩族燼滅,遺臭萬年!”

  郗超的眼睛此刻都變得一片血紅。這個時候打起了退堂鼓,開什么玩笑?

  桓溫性格謹慎,這種性格的人每到關鍵時刻就會缺乏當機立斷的決心。

  可經過郗超這么一擊當頭棒喝,桓溫一下子就恢復了平時的清醒冷靜。

  率領著十五萬大軍,桓溫得勝回朝。

  晉朝的官制當中,中央沒有專門的軍事機構。尚書臺最高長官尚書令,類似于宰相,副手為尚書左右仆射。參與軍機,主管全國軍政大權。尚書下有三公、吏部、客曹、駕部、屯田、度支共計六曹(后世演變成六部)。六曹中也沒有專門主管軍事的曹,但尚書諸曹郎(后改為五兵尚書)這個尚書助手的官職分為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別兵、都兵、騎兵,主管士兵的日常工作。

  而太尉、大司馬、大將軍多為爵位,而不是實職。

  真正在軍事方面具有實權的就是各州的都督中外諸軍事,以及統領都城內禁軍的中領軍和統領都城外禁軍的中護軍。

  (九十八)權傾朝野

  中央也一直嘗試削弱地方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武將權力。例如調動軍隊要有詔令、虎符、節等等來自中央的象征物。還在軍隊中的幕僚,如果長史、參軍司馬等都由中央任命。但真正遇到強勢的人物,這些都沒有什么實際作用。

  桓溫對所有參與此次出征的將士們說:“出征之前,皇帝陛下發出詔令,所有人得勝之后到京都領取厚賞。”這一下,十五萬在整個出征過程當中沒有得到什么甜頭的將士們,高高興興的就跟著桓溫直奔京都建康而來。

  一路上,所過諸州郡縣,桓溫全都打開官倉,布施百姓,賑濟災民。各處百姓全部交口稱贊南郡公仁德。

  等到十五萬大軍抵達揚州的時候,都城建康的一眾君臣已經是亂成了一鍋粥。他們雖然能猜出桓溫想要干什么,但桓溫自己沒說破,他們也不敢說破,以免惹火燒身。

  慶幸的是,桓溫把十五萬大軍屯駐在了歷陽,就不再前進。

  歷陽,是建康的門戶,急行軍一天就能夠到達建康。

  與差一點讓皇帝遜位的“王敦之亂”齊名的“蘇峻之亂”之所以影響巨大,就是因為當時蘇峻是歷陽內史。當時的國舅庾亮借著外戚的身份把持朝政,因為缺少忠心的軍隊,便想要掌控蘇峻手中的流民兵為己用,但卻不想用蘇峻這個流民帥,于是蘇峻被逼反了。

  蘇峻一舉攻破都城建康,就是因為他掌握了歷陽城。

  桓溫屯兵歷陽之后,派出弟弟桓云,率兵截斷各地對都城建康的各種供給。用不了多久,建康朝堂中的皇帝和文武百官就要面臨著斷糧的危機。

  建康朝堂上的一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最開始還幻想著等到桓溫上朝,如果確實顯露出不臣之心,那就暗中埋伏下刀斧手將桓溫誅殺。

  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桓溫并沒有接受詔命入朝覲見。

  一連數道詔命都被駁回。這下子朝堂上的眾位大臣沒了辦法。

  直到尚書令王述派人先去與郗超溝通了一番,皇帝司馬丕才下詔封桓溫為大司馬,尚書右仆射,都督天下諸州中外諸軍事,及

  入朝不趨:趨,是快步走的意思,就是上朝的時候別人需要快步走表示對皇帝的尊敬,而桓溫就可以慢慢走;

  劍履上殿:自從荊軻刺秦王之后,所有上殿面見皇帝的大臣都不允許佩劍,現在桓溫可以佩劍上朝。因為此時還都是以跪坐為主,所以上殿需要脫鞋,現在桓溫可以不脫鞋;

  贊拜不名:儒家講,直呼其名是對人最大的不尊重,類似于指著鼻子罵人。但上朝的時候贊禮官是要稱呼官員全名讓大家認識的,而桓溫從此只需要稱呼官職就行了;

  加九錫:皇帝賜予大臣的代表最高榮譽的九種禮器。

  至此,桓溫才派弟弟桓沖率領兩萬兵馬進入都城建康,接任中領軍中統軍職位,掌管都城內外禁軍。此后,方才讓弟弟桓云恢復都城建康的各種供給。

  桓溫實際上已經掌握了整個朝堂內外。權傾朝野,不外如此!

  …………………………

  十一月底的遼東郡,早已經寒風刺骨,雖然還沒到吐口唾沫還沒落地就能凍成冰的地步,但握著長槍的手,如果不是每隔一盞茶的時間就換一次手,恐怕也早就沒有了直覺。

  站在這不知道有沒有千百年的城墻之上,林十七雙眼望著水汽蒸騰的馬訾水(鴨綠江)。

  陸地的降溫比有水的江河湖海要快,這就造成了馬訾水這種大河在這個季節水汽像開鍋似的肉眼可見的在水面上升騰。

  升騰的水汽落在河邊野蠻生長的樹木之上,讓一棵棵高矮不同的樹木仿佛披上了冰雪制造的盔甲,只不過這身盔甲非常脆弱,太陽一出來,就很快的消失了。

  這種樹掛,從小就生長在這里的林十七早就見怪不怪了。不過那年遼東郡刺史慕容麟剛剛來赴任的時候,在這里看到這個景色,贊不絕口。

  扶堞一望燦如霞,

  百萬雄兵具貫甲。

  如若隨我出遼東,

  試看天下在誰家?

  當年慕容麟望景生情做的詩,他以為只有他自己知道,卻沒有想到旁邊扶槍肅立的小兵,也聽到了。不過這個小兵不識字,自然也記不住這首詩。

  這種霧凇,因為天時地利的原因,并不是在哪里都能看到。慕容麟有感而發,也是十分正常。

  回想著那位比自己還要小好幾歲的刺史大人,林十七不禁心頭一陣感慨。投個好胎真的是太重要了,人家什么都不用做就是高高在上的刺史大人。

  自己從懂事起就每天為口吃的累死累活。就是為了能夠每天有吃的,所以才在劉家家主劉詳向佃戶征兵的時候主動站了出來。

  正在胡思亂想的林十七,忽然發現隨著陽光升起,應該恢復平靜的馬訾水的水面上,出現了一片片的黑影。

  懷疑自己看錯了的林十七,揉了揉眼睛,又仔細看去。

  沒錯,是人,水面上出現了黑壓壓的坐滿了人的船只。

  “敵人?”林十七不可置信的呢喃了一聲,緊跟著就高聲喊了起來,“敵軍來襲!敵軍來襲!”

  “高句麗數萬大軍渡過馬訾水,已經兵臨武次縣的古燕國長城城下。”

  當在無慮縣的劉詳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腦袋一下子就炸了。

  遼東郡的慕容家軍隊,除了遼東刺史慕容麟的一千親衛,其余的當年都被調回了鄴城,現在也不知道變成了誰的部曲,反正沒再回來。

  自己能夠掌握的所有軍隊,就只有不到一萬人,還分布在侯城、武次、無慮三個縣。侯城縣和武次縣是當初慕容家軍隊調走后,應遼東郡刺史慕容麟的命令,調過去填補空缺的。

  平時缺衣少食,訓練更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不能擋得住高句麗的大軍,劉詳心里實在沒底。

  自己留在無慮縣的五千精兵才是自己劉家真正的主力家底。可是要不要用自己的家底去和高句麗拼上一場,劉詳一時還拿不定主意。

  還是向龍城的烏丸張驥求援吧,讓他再去向朝廷要援軍。

  高句麗前些年剛被太宰慕容恪狠狠的教訓了一頓,這就乘著太宰慕容恪帶領五萬大軍南征洛陽的空檔兵犯遼東,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九十九)龍城援兵

  駐守在龍城的烏丸張驥接到遼東郡刺史慕容麟和無慮縣縣令劉詳的求援文書之后,也是十分頭痛。

  當初太師上庸王慕容評只給他留下了三千士兵。這三千人在手,烏丸張驥守住龍城內外,鎮壓不服從的勢力是綽綽有余,但想要用這三千士兵去支援遼東郡,那就顯得杯水車薪了。

  趕緊向上方救援,不管有沒有援兵到來,責任不在我,鍋是先甩出去了。

  可令烏丸張驥沒想到的是,他的救援文書剛剛發出去一天,就有一支大約有兩千人的騎兵隊伍從南面向龍城趕來。

  帶隊的是一名二十歲左右的年青小將,鮮卑話說的比他還流利。手中的文書是太師上庸王慕容評的。小將自稱叫慕容賀,奉太師上庸王慕容評令,來接管龍城守衛的。

  有太師的文書,來人又是慕容家的后起之秀,所穿盔甲是大燕國樣式,騎乘的馬匹上也有大燕國各部特有的烙印。不用懷疑,這肯定是來自都城的精銳部隊。

  烏丸張驥本來就不想在龍城長期駐守,現在見有人來接替自己,當然是十分高興。

  高句麗這個棘手的敵人就交給后來人吧,他烏丸張驥就要離開這個讓他呆得十分難受的地方了。

  這位年青的小將慕容賀,在與烏丸張驥的交談之中,總是不自覺的流露出些許他小時候和太原王、上庸王、甚至當今陛下的爺爺慕容皝相處時的情景。

  這就讓烏丸張驥更加肯定他就是慕容皇族當中與當今陛下慕容暐一代的人物。

  為了顯示對慕容賀的尊敬,烏丸張驥大擺宴席,招待慕容賀和他帶領的一眾將佐。

  慕容賀也大方的拿出了他這次帶來的御賜好酒,在宴席上給每一位駐守龍城的軍官敬酒。

  也許是御賜的酒的確太好了,也許是因為馬上就要離開龍城這個自己不喜歡的鬼地方了,還有可能是慕容賀這名小將太好相交了,不知不覺間,烏丸張驥就醉倒了。

  等到龍城守軍將領一個個的醉倒之后,慕容賀這位小將站起身來,向一直在他身邊的一位親兵低頭的詢問了幾句。然后發出命令,把帶來的好酒送到各個軍營,讓所有的將士今晚都高興高興。

  第二天,日上三竿的時候,烏丸張驥才從宿醉當中醒來。睜開眼睛,首先映入他眼簾的就是慕容賀那張年青帥氣的臉。

  烏丸張驥老臉微紅,自己這員沙場老將,竟然在這么年青的后輩面前醉倒了,真是夠丟臉的。他想挺身從床上站起來,這時候才發覺,自己的手腳都被綁了起來。

  “你們要干什么?”烏丸張驥背后冷汗直冒,心中想道:“難道他是奉了什么人的密令,想要加害于我?這我可得問清楚了,即使死了也不能做糊涂鬼!”

  回答他的卻不是他雙眼盯著的慕容賀,而是慕容賀的一名親兵,昨天好像記得名字叫什么慕容恬。

  “烏丸張驥,你的三千部下都已經成了刀下亡魂,龍城已經控制在我的手中了!”

  對于慕容賀這名親兵的話,烏丸張驥并不是十分相信。即使慕容賀的兩千騎兵再能打,與自己的三千部下相比也是二個對三個,就算他們出其不意,可想要一個晚上就把他的三千人全都殺光,也不太容易。

  “你是誰?”烏丸張驥雙眼之中兇光畢露,作為一名出生入死多年的沙場宿將,面前的兩個毛頭小子根本鎮不住他。他想用自己多年戰陣搏殺積累的殺氣嚇住這兩個年青后生。

  “我?”,那名叫慕容恬的親民嘴角微微上翹,露出一抹嘲諷的笑容。“我是那個在草原上放你一馬的人!”

  慕容恬的目光漸漸的犀利起來,“不只你,還有慕容評那些人!”

  烏丸張驥不相信眼前的年青人說的是真的。

  “不殺你,是因為你還有用。不過用處也不太大,要是你想死,我也可以成全你!”慕容恬面帶笑容的說著決定他生死的話,這讓烏丸張驥不自覺的后脖梗開始冒涼氣。

  “帶他走!”那名親兵說完,就打開門向外面走去。慕容賀竟然恭敬的跟隨在他身后。

  門外進來兩名士兵,架起被綁得結結實實的烏丸張驥就往外走。

  外面士兵們來來往往,對于被綁成了粽子的烏丸張驥卻全都視而不見。這時候,烏丸張驥才開始相信,自己那三千名部下,也許真的全都成了刀下亡魂了。

  派兩千人假冒援兵,輕輕松松的進了龍城,用加了料的酒放倒所有軍官,再拿著軍官們的印信假傳軍令,再用加料的酒水放倒所有士兵。就這么輕而易舉的把龍城拿到了手中。

  那原本的三千龍城守兵,都是從草原上逃回來的當初上庸王慕容評帶去過草原的。他們是怎么從草原上逃回來的,姜恬很清楚,吃過兩腳羊的兵,姜恬是絕對不會留的。所以那三千人,都已經真真正正的去見了閻王。

  留下后來的三千人代替去見了閻王的燕兵駐守龍城,姜恬帶領著兩千騎兵,押著烏丸張驥向遼東郡無慮縣的劉詳家趕來。

  劉詳聽說有援兵到了,高高興興的出門迎接。

  兩千多匹高頭大馬,踩著相同的節奏走在無慮縣的大街上。前面看不見隊伍的頭,后面看不見隊伍的尾。讓觀看的人根本不清楚到底都多少兵馬。

  戰馬上的士兵個個盔明甲亮,精神抖擻,一看就知道是戰斗力很強的精兵。

  雖然久在無慮縣的漢人百姓對燕國軍隊并沒有什么好印象,但恨并不能取代害怕帶來的壓迫感。

  劉詳看到這一眼望不到頭的騎兵隊伍自然是喜出望外,援軍嘛,當然是越強越好。

  這支騎兵隊伍并沒有在無慮縣停留,而是耀武揚威的穿過無慮縣的大街,直接向武次縣的古燕國長城去了。那里正是高句麗渡過馬訾水,屯兵的地方。

  劉詳收到的命令是,讓他速速集結手下精兵強將,緊隨其后,也向武次縣進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