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啥都沒有我一樣稱霸十六國 > 第37章 (一百零九)入不敷出
  (一百零九)入不敷出

  “啪”的一聲,大燕皇帝慕容暐狠狠的把奏章摔在文武百官面前的朝堂大殿上。

  “秋收在即,朕本想查看一下今年新開了多少良田,國庫會增加多少收入。可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啊!今年到現在,國庫的收入還不到去年的一成。”

  慕容暐伸出一根手指,向面前一個個緘口不言、肅然而立的文武大臣們發泄著心中的憤怒。

  他咬牙切齒的再次怒吼道:“一成啊!你們誰能告訴朕,誰來告訴朕,為什么會相差這么多,怎么會相差這么多。”

  一陣死一樣的靜默之后,太師上庸王慕容評先開口說話了。

  “陛下,一歲之收入,要在秋收之后才能準確統計出來,倉入糧、庫入錢帛,都是在歲末才會增加。在此之前,出項多過入項,所以才讓陛下虛驚一場!”

  慕容評的話,是純粹的在糊弄小皇帝。國庫今年的確收入大減,但他慕容評家里的倉和庫卻比住年的收入翻了幾倍,拿了人家的孝敬,自然也就要幫助別人說些好話,緩一緩頰,

  慕容評這個叔公的話,讓小皇帝慕容暐的憤怒值降低了不少,他雖然明白年底歲末統計一年收入這個大概的流程,但相差如此之大,還是讓他嚇得不輕,無論如何,今年是不可能達到去年的水平了。

  “陛下,去歲我軍攻下洛陽,國庫充實甚豐。以往年年亦有不少攻城掠地的增項,唯獨今歲,一戰也無,所以收入減少,也在情理之中。”慕容宇正好剛剛回到京都,向慕容評稟報這次草原之行的收獲。

  今天的大朝會,他這個有了封地的侯爵也就來參加了,這個時候出來給慕容評幫腔,主要是為了體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

  慕容宇的話,讓小皇帝慕容暐想起了去年打下洛陽的先太原王慕容恪,他的這位皇叔,在自己和母后的猜忌當中,臨死還在為他的江山出力,這讓他一直覺得愧疚于心。

  這個時候被慕容宇勾起了對皇叔的懷念,心中的怒火也就消了。

  見小皇帝不住的點頭,似乎對自己的說法很是贊同,慕容宇不禁心中有些得意。于是又接著說道:“因為國中沒有戰事,所以很多征戰之士不能因糧于敵,白白消耗倉中糧食、庫中錢財,這才導致賬冊之上如此難看。”

  慕容宇的這種胡說八道、信口雌黃之言,但凡有些做事經驗的人都能夠戳穿,可小皇帝慕容暐偏偏就是那個沒有任何做實事的經驗的人。

  “臣請陛下,為免陡增無故消耗,遷國中老弱于龍城。如此一來,既能填補龍興之地人口缺失,又能降低中原腹地負擔!”一番大義凜然的諫言,讓慕容宇自己都甚為得意。

  昨天和叔叔太師上庸王慕容評商議了半天,正愁怎么樣能讓皇帝同意北遷人口,今天借著小皇帝的發怒,這就順利的提了出來。

  小皇帝慕容暐這時候已經冷靜下來了。想了想,對慕容評說道:“太師,龍城乃我慕容氏龍興之地,不容有失。前番因武悼天王引起的大旱,才遷人口入中原。如今大旱已解,是否應遷人口回龍城,以免被宵小之輩覬覦?”

  慕容暐說的話比較隱諱,但也只是比較隱諱,在場的人都能夠聽得懂。

  龍城的確是慕容氏的龍興之地,但什么因為武悼天王冉閔才遷人口入中原?那不是先帝慕容儁要南渡攻晉室,全國征發大軍才遷人口的嗎?只不過先帝慕容儁出師未捷身先死,慕容暐為父親遮丑這樣說也說得過去。

  而向慕容評征詢意見,還不是因為太師慕容評去年剛剛被那些“宵小之輩”打得大敗而歸,差一點全軍覆沒嗎?

  “陛下,龍城空虛,的確應該遷徙人口填補,只是連年征戰,中原人口也不比往常。臣請陛下,從全國遷徙人口填補龍城,如此才能不使某一地重蹈龍城覆轍!”

  慕容評昨天聽了慕容宇的匯報之后,自然知道今天慕容宇的諫言之中有哪些遺漏之處,他現在順勢就把遺漏給補上了。

  “好,此事就交由太師去處理吧!今日朝議也就至此吧!”慕容暐要顧及太師兼叔公的慕容評的面子,再說現在慕容評掌管燕國所有的軍隊,這種涉及全國、牽連甚廣的大事,跳過他根本進行不下去。

  小皇帝慕容暐氣哼哼的退朝回到后宮。他現在越來越想念自己的皇叔當初的太宰太原王慕容恪。

  雖然當初每天都被慕容恪逼著熟悉政事,心里覺得煩的很。

  可每天他都能知道一些關于國家的新鮮事。知道國家在他的手里每天的變化如何,知道國家在自己的手里在一天天變得強大。

  那個時候,他真的覺得大燕國能夠在他的手里發展壯大,最后一統天下。

  他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名留青史的好皇帝。

  后來因為母親可足渾皇太后擔心皇叔會覬覦這個屬于他的江山,所以他才想要擺脫皇叔慕容恪。

  可是等到現在他真的擺脫了皇叔的教導,他才覺得,這個江山不但沒有被他牢牢的掌握,反而好像離他越來越遠了。

  叔公慕容評讓他只管在皇宮里安心的做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外面的事情都交給叔公去做。

  現在他是真的想什么時候起床就什么時候起床,想什么時候睡覺就什么時候睡覺。

  內侍們不再像當初那樣被皇叔慕容恪逼著叫他起床去學習了。

  可他現在卻是每天早早的醒來,就再也睡不著了。

  而皇宮外的事情,他是真的一點都不知道。

  “要是皇叔還在就好了!”小皇帝慕容暐的心里不知道是第幾次泛起這個念頭了。好像每天都有幾次這么想!

  “陛下!”親信的內侍梁深前來稟報:“尚書左仆射悅綰求見,說有大事要向陛下稟告!”

  “好!讓他去議政殿,朕即刻就到!”小皇帝慕容暐一下子就興奮起來。

  (一百一十)力陳積弊

  自從皇叔慕容恪去世之后,前來向他匯報國家大事的大臣就越來越少了。

  就連太保大司空陽鶩、太傅大司徒皇甫真和鎮威將軍鮮于亮都只有在他主動詢問時才對朝廷的一些政事發表意見,其他時間都是沉默不語。

  今天悅綰能來和他說著皇宮以外的事情,他當然高興。

  急匆匆換過見大臣的服裝,小皇帝慕容暐腳步輕快的來到了議政殿。

  等悅綰向他見過禮之后,慕容暐就急忙問道:“愛卿今日入宮,是有什么事要向朕稟報?”

  “啟稟陛下,今日陛下因為國入微薄而發怒,臣此來就是為了此事。”

  一聽悅綰是為了這個事,小皇帝慕容暐高興壞了。眼看著國庫就要坐吃山空,他都愁壞了。

  “愛卿詳細向朕說說!”

  “陛下,我鮮卑發源于草原,雖然現在立國大燕,但整體治國方式和當初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各個宗親分領軍隊,封王封爵之后又各有屬地,這和漢晉以來的藩王沒有什么分別。”

  看了一眼認真聽他講述的小皇帝慕容暐,悅綰又接著說道:“國家以人丁收稅,可這些封爵的宗親,其他各族的首領,還有漢人世家大族的門閥,他們的人丁名冊并不需要交到官署當中,而是他們上報多少就是多少。這其中就有很多隱瞞不報的情況。他們收益多了,國庫自然就少了。”

  說到這里,悅綰不禁嘆了口氣,“不僅是人丁,田畝數量也不清楚。之前有先太原恒王在的時候,想要更改國政,向漢人的學習。可是以太師上庸王為首的各個宗親反對強烈。雖然先太原恒王力排眾議,強行改制,使得國庫豐盈,但自從去年太原恒王薨逝,太師主政之后,就又恢復了舊有的制度。”

  悅綰說的這些情況,小皇帝慕容暐都知道,他可是當初的親歷者,不僅是叔公慕容評為首的宗親們反對,自己的母親,可足渾皇太后也反對皇叔慕容恪當初向漢人學習改制的決定。他們覺得如果漢人的制度好,就不會亡國,他們也就沒有機會入主中原。

  而支持皇叔慕容恪改制的又都是陽鶩、皇甫真、鮮于亮這些漢臣,這就造成了朝堂上宗親為代表的鮮卑貴族和漢臣代表的世家門閥之間的對立。

  而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可足渾皇太后選擇偏幫宗親一邊,也不能就說她錯。只有眼光遠大的政治家才會看到一種完善的制度的強大。

  小皇帝慕容暐做了幾年皇帝,政治眼光要比他的母親強上不少,他現在很后悔當初給皇叔慕容恪拖了后腿。如果當初沒有他們的掣肘,皇叔慕容恪的改革可能進行的更加深遠,也就不會像現在一樣,他人一去,他所堅持的改革就土崩瓦解。

  而悅綰今天能夠前來和他說這一番話,還是因為悅綰的身份。

  悅綰原本叫悅力綰,鮮卑姓悅力,在那次朝堂的對立當中,他作為鮮卑人卻堅定的支持皇叔慕容恪的改革,甚至把鮮卑性“悅力”改成了漢姓“悅”,以表達支持改革漢制的決心。

  而之前他還有些抱怨的太保大司空陽鶩、太傅大司徒皇甫真和鎮威將軍鮮于亮在皇叔慕容恪薨逝,叔公太師上庸王慕容評主持國政之后,就從對國家大政事事參與,變成了能不參與就不參與的沉默態度來看,也是因為他們漢臣的身份。

  他們幾個漢臣年紀都大了,如果朝中還有正當年、做事公允的皇叔慕容恪主持,他們自然會全力匡扶。而現在換成了氣量不是那么寬宏的叔公慕容評,他們自然是以自全、保留家業為目的。

  不是他們不想做不想說,實在是他們現在不敢做不敢說。

  想到這里,小皇帝慕容暐不禁發出一聲長嘆,“不是國家沒有賢臣,是自己這個皇帝不能善加利用賢臣,不能讓賢臣安心的為自己出謀劃策。”

  “想當年,自己的爺爺慕容皝開創基業的時候,手下能人輩出,國相是渤海封家的封弈,奉常是河東裴家的裴開,司馬韓壽,司隸陽騖,太仆王寓,大理李洪,納言令杜群,常伯劉瞻、石琮,冗騎常侍陽協,將軍宋晃、平熙、張泓,記室監封裕。還有北海逢家的逢羨、廣平游家的游邃,西河宋家的宋奭,平原宋家的宋該,安定皇甫家的皇甫岌、皇甫真,蘭陵繆家的繆愷……”

  小皇帝慕容暐越想越是喪氣,在這些投靠他們慕容家的漢臣幫助下,加上他們慕容家慕輿家的宗親一起開創了燕國的基業。

  可是現在,這些老輩的漢臣老的老,死的死。他們的后代當中不是沒有能人,而是自己這個皇帝沒有能夠發現和利用這些能人。連老臣陽鶩、皇甫真、鮮于亮都不愿意再為自己出謀劃策,可見自己這個皇帝當的多失敗。

  “悅愛卿,以你之意,朕該如何是好?”既然悅綰今天能夠前來向自己訴說這些積年舊弊,就說明他有治理這些積年舊弊的方法,只是需要得到自己這個皇帝的支持才行。

  這點政治眼光,小皇帝慕容暐還是有的。所以他就讓悅綰不用再繞彎子,直接說出他的治國方略就行。

  “陛下,既然今日朝會之上,太師說要從全國遷徙人口充實龍城故都,那不如就借此機會,清查一下各個親王、族長貴胄的人口和田地數量。有了準確的人口和田地數量,將來收取人丁稅賦、征發徭役、預估田產也就有了依據。國庫收入,陛下也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了。”

  悅綰的話,讓小皇帝慕容暐聽了很是高興,他現在就是對國家的財計兩眼一抹黑,如果像悅綰說的那樣,他對國家的人口數量和田地數量做到了心中有數,那么大概的稅賦產出也就能夠估算出來了。

  “悅愛卿,清查人口和田地數量,非重臣不能勝任,既然悅愛卿對此知之甚深,不知道愛卿可否……”

  不等小皇帝慕容暐把話說明白,悅綰已經很懂事的接口道:“臣不才,愿擔此任,為陛下分憂!”

  (一百一十一)核查戶田

  “好!”小皇帝慕容暐高興的一拍幾案,“悅愛卿就以尚書左仆射之職,兼領清查全國戶口和田畝之事。朕這就發下詔書,著一隊皇城親衛,護衛悅愛卿到各處辦理此事。如遇膽敢不奉詔者,皇城親衛可按謀逆處置!”

  小皇帝慕容暐此次下的決心很大。因為如果這件事情辦好了,他就能夠掌握親政后的大權。所有的臣子,無論宗親、各族族長還是漢臣的世家門閥,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

  要是像悅綰這樣的大臣多幾個就好了。不,是朕發現悅綰這樣的大臣太晚了。等悅綰這件事辦好了,其他還在觀望猶豫的大臣自然就會向自己推心置腹。有了這些良臣輔佐,自己將重新推行當兵皇叔慕容恪的改革方略。那時候,大燕國再次強大就指日可待了。

  尚書左仆射悅綰受了皇命,拿著小皇帝慕容暐的密詔,帶領著自己的親兵和一隊皇城衛隊就離開都城鄴城向東進發。

  他的計劃是從最東面的蘭陵王慕容秀和北海王慕容納開始,由東向北,再向西向南,圍繞都城把所有的親王貴胄,世家大族的人口和土地都核查一遍。

  蘭陵王慕容秀,是大燕開國皇帝慕容儁的弟弟,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十四個兒子。他在自己的封地正逍遙自在,卻沒想到身為尚書左仆射的悅綰會拿著皇帝的詔書來到他的府邸。

  悅綰開門見山的向他說明了此次前來的目的,慕容秀也沒有推辭,當時就讓僚屬把自己封地上的人口和田地賬冊拿出來讓悅綰查看。

  悅綰在離開都城之前,在屯田度支處早已經把各處上報的人口和田地數量抄了下來。現在到每個地方再一一核對,差別在何處就一目了然了。

  除了核對賬冊,悅綰還親自帶人到蘭陵郡屬下的各縣各亭去核對人口、丈量田地,力求做到誤差最小。這項工作很繁瑣,但悅綰和他帶去的人還是十分認真的去盡量做到更仔細準確。

  悅綰和他帶來的人,在蘭陵王慕容秀這里忙了有差不多一個月,才把人口和田地數量核對好。人口數量與悅綰在屯田度支處抄寫的數量相差近萬人,田地數量相差近百畝。

  雖然有這么大的誤差,但悅綰卻不能憑這些就把蘭陵王治罪。只要蘭陵王推說是手下人懶惰,沒有及時核實更新人口數量,開墾荒地的新田也沒有及時登記入冊,悅綰是沒有辦法反駁的。

  在蘭陵王慕容秀這里核查完畢,悅綰就起程趕往北海王慕容納處。

  悅綰前腳剛走,長鄉侯慕容宇后腳就到了。

  慕容宇是在都城和慕容評商議完了如何說服各位叔伯、兄弟同意把封地多余的人口販賣到龍城,以及如何安排這些人口遷徙到龍城各項事宜耽誤了時間。

  更主要的是,他沒有想到小皇帝慕容暐不聲不響的就派了悅綰出來核查人口和田地。

  等到他一口一個十四哥的叫著慕容秀,把他的人口買賣大計說出來之后,慕容秀也只能捶著大腿后悔錯過了幾千萬錢的收益。

  慕容仁只好抓緊時間趕在悅綰之前去說服其他兄弟。

  …………………

  遼東郡這邊,回到熟悉的生活了幾年的深山基地里的姜恬,卻面臨著陳庸陳大貴、李熊李大牛、錢良錢無忌等人的聯手請求:一,建號稱王;二,娶妻生子。

  可姜恬卻遲遲沒有同意。

  姜恬帶著二十六個人,從一無所有,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到現在疆域萬里,人口百萬,秉承的理念就是:“猥瑣發育,別浪!”

  雖然現在疆域萬里,但扶余國那邊的長白山脈,由于技術條件所限,暫時沒有特別大的戰略意義。高句麗和琉球諸島,對挺進中原也沒有多大的助益。

  實際上姜恬能夠完全掌控毫無顧忌使用的資源只有草原上的十四部落聯盟和遼東郡、金城寨。兵源倒是不缺,不是吹牛,姜恬現在拉出十萬精兵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打仗不是靠數人頭就可以決定勝負的。

  建號稱王,國都定在哪里?草原上肯定不行,姜恬不會讓自己的子民感覺是被草原上的勢力解救和統治的。一定要是在漢人所在的地方建都才行。

  那可選擇的地方就只有遼東郡和龍城。可這兩個地方現在對外都要保密,要讓不知內情的人依然以為這兩個地方還在鮮卑燕國的統治范圍之內。連建都的地方都沒有,還怎么建號稱王?

  娶妻生子這個問題,姜恬也考慮過。他讓李雄李天驕、趙沖趙坦之,陳泰陳五岳,馬闕馬二錘他們去各個地方的時候已經說的很清楚,遇到喜歡的,可以結為夫妻,開枝散葉。

  可因為他這個主公一直沒有成家,那些人也都沒有娶妻,有實在忍不住的倒是先納了妾生了子,但不是明媒正娶的妻子。

  姜恬是決定為了維護他統治下的漢人正統的標志,他的妻子一定要是漢人,當然以后更大的可能還是與一些漢人的名門大族的政治聯姻,但現在的確沒有合適的選擇。

  在這個胡人強勢的北方地域,姜恬為了強調他的政權是漢人建立的,以漢人為中心的,只能繼續等待時機。

  時機還不成熟!

  而陳庸、李熊他們的擔憂,姜恬也能夠理解。現在是戰亂年代,主公多子雖然在諸子成年之后可能會有互相爭奪王位手足相殘的悲劇。但主公有后相對于主公無后,更能讓一個政權穩定。

  姜恬現在既不娶妻又不納妾,這讓他手下這些一起從無到有的老部下們不能不擔心姜恬要是有個萬一,大好的局面可能就要雨打風吹去!

  雖然姜恬當初在山上給他們二十六個人講故事的時候就強調過,姜恬建立的制度和國度,不一定就是一家一姓的,只要按照他所傳授的制度和方法建立國家,有沒有他都一樣。

  但沒有人會想用那種方式建立他們心目中的國度。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