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4章 推動
  誰掌握了煤鐵,誰就掌握了時代。

  也可以說,誰掌握了鋼鐵,誰就掌握了時代。

  但事實上,這個時代,盡管自己依靠后知后覺,冶煉出了更好的鐵,但那只是“熟鐵”,而不是鋼。

  金陵講武堂的一間大教室里,講臺上,在趙竑面前的桌上,擺著一塊生鐵,一塊熟鐵。

  含碳量超過1.7%的鐵,叫生鐵;

  生鐵由于碳含量較高,與鋼和熟鐵相比,硬而脆,不好加工。

  含碳量低于0.2%的鐵,叫熟鐵;

  熟鐵質地很軟,塑性好,延展性好,可以拉成絲,強度和硬度均較低,容易鍛造,也容易變形。

  而目前紹興鄭氏鐵廠和江南兵器制造司生產出來的,大多數時都是生鐵熟鐵,僥幸得到的低碳鋼很少。

  講臺下,密密麻麻上百名來自臨安府和江南東路的工匠們和官員們,正坐在座位上,在聽皇帝“大家”詳細講解“鋼鐵”的知識。

  而在他們面前每個人面前的桌上,都放著一塊熟鐵,一塊生鐵,以及一卷圖紙。

  “大家聽好了,鋼比熟鐵有更強的抗拉強度,更抗腐蝕。因此,我們下一步的重中之重,就是把鋼煉出來。”

  趙竑不厭其煩,指著眾人桌上的圖紙。

  “這是我畫的一種新的煉鋼法,由于他是轉爐,不是平爐,所以我叫它轉爐煉鋼法。”

  轉爐煉鋼法是一種不需外加熱源,主要以液態生鐵為原料的煉鋼方法。轉爐煉鋼法的主要特點是:靠轉爐內液態生鐵的物理熱和生鐵內各組分(如碳、錳、硅、磷等)與送入爐內的氧氣進行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熱量,使金屬達到出鋼要求的成分和溫度。爐料主要為鐵水和造渣料(如石灰、石英、螢石等)。

  轉爐煉鋼法在19世紀后期普及,資料網上隨處可見。趙竑也是因為空閑時間多,經常泡網得知。

  當然,他知道的都是皮毛。具體的“轉爐”怎么鑄造,煉爐怎么改造,還需要工匠官員們群策群力。

  “陛下,這種“轉爐煉鋼法”,能煉出大量的好鋼嗎?”

  胡夢昱代表工匠和官員們問道。

  “問的好!”

  趙竑面向眾人,指著圖紙。

  “大家看,從爐底鼓進空氣后,爐溫會迅速上升到很高溫度,不需添加任何燃料,就可以煉一爐鋼。將煉鋼爐從固定的平爐改為可向一側傾倒,以使煉好的鋼水易于倒出。使煉鋼爐成為可轉動的爐,使得大量煉鋼成為可能。”

  趙竑鄭重其事說道,事實上他自己根本不敢確定。

  使用轉爐煉鋼法,煉同樣質量數量的鋼,轉爐需要的時間只是平爐的1/5。可惜現在沒有獲取氧氣的技術,要不然使用吹氧技術,轉爐煉鋼法可以是平爐煉鋼速度的1/10。

  不過1/5已經足夠了,使得廉價大量煉鋼成為可能。

  “我再提醒大家一下,在大冶建立鐵廠,所需要的煉爐內襯,是堿性而不是酸性。在酸性轉爐中,鐵礦石里的磷很難被氧化除掉。”

  他拿起一塊潔白的大理石,實際上就是白云石。

  “堿性耐火磚,是用在高溫下燒成熟料的白云石與焦油混合燒成的。用石炭或者猛火油干餾就可以造出焦油,這個大家都已經知道。用堿性耐火磚砌襯,在轉爐煉鋼過程中與吹風的同時添加石灰石,就能煉出好鋼。”

  趙竑知道“堿性轉爐”,源于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

  晚清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在籌建漢陽鐵廠時,需要購買英國煉鋼爐,英方提出要先化驗鐵砂才能決定要用什么樣的設備,張之洞答復說:“中國之大,何處無煤鐵佳礦?但照英國所有者購買一份可也。”結果購買的兩座酸性轉爐不適合漢陽鐵廠所用的大冶鐵礦,生產陷入困局。

  后來張之洞才知道,他從英國買回來的煉爐采用的是酸性配置,不能去磷。不得已,他又和日本借款,重新買回來堿性煉爐,才終于成功出鋼。

  “大冶?陛下是要在大冶建立鐵廠嗎?”

  參政大臣真德秀詫異地問了起來。

  不是有江南兵器制造司嗎?怎么又要建另外一所鐵廠?

  “不錯,江南西路就要推行新政,除了經界法推行,大冶鐵廠是重中之重。江南兵器制造司距離鐵礦石和石炭產地太遠,規模也不夠大。因此,大冶鐵廠勢在必行。”

  除了江南西路的大冶鐵廠,還有川北的利州兵器制造分司,都是下一步推行新政的重點。

  他本來想立刻推出五年計劃,但一來煉鋼的技術還不太成熟,二來他不想操之過急。登基的第一年,還是先打好基礎再試。

  五年計劃,蒸汽機的發明,推動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些想法,搞得他蠢蠢欲動,心癢難耐,同時也是頭暈腦脹。

  “這里所有的工匠,都會被調往大冶,籌備大冶鐵廠的籌建,知道好鋼煉出來。所有人的俸祿加倍,早日煉出好鋼,朕也會大有賞賜。”

  比起許多碌碌無為的官員,這些工匠,才是這個時代最為寶貴的技術人才。

  除了這些技術人才,他還打算從金陵大學堂抽調兩三百名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到大冶鐵廠的籌建和生產當中。

  下一批官員和工匠進來,忐忑不安,不知道所為何事。

  “你們知道青花瓷嗎?”

  趙竑徑直問了起來。

  青花瓷器始于唐代,成熟于14世紀早期元代景德鎮窯,輝煌于15世紀初的大明永樂、宣德兩朝。鄭和七下西洋,青花瓷傳遍東南亞、波斯灣、印度、近東、北非與東非海岸。

  后世,青花瓷為歐洲王室貴族狂熱追求,嘉靖、萬歷間大量外銷歐洲,進行了雙向的文化交流。17世紀末、明末清初,每年有數百萬件中國瓷器銷往歐洲,尤其是“青花瓷”,成為歐洲上流社會宮廷房間的象征性陳設,是財富和品位的象征。至18世紀,各大洲均有青花瓷的收藏與傳承。

  官員們工匠們驚詫的目光當中,趙竑一本正經交待了起來。

  景德鎮,北宋趙恒景德元年定名“景德鎮”,轄于浮梁縣,只生產純白瓷和青白瓷。

  既然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何不讓景德鎮青花瓷更早面世?朝廷養著那么多畫家,是不是應該人盡其才,把中華文化和繪畫之美在瓷器上顯示出來,傳播到全世界,順便賺取高額的外貿收入?

  “馬遠,夏圭,你們都是我大宋的大家,如果能把中國的繪畫技術和瓷藝結合起來,豈不是功在千秋?”

  來自南宋畫院的兩位皇室畫家,一起向趙竑行禮接旨。

  能把繪畫和瓷藝結合,確實是一大挑戰。

  “景德鎮設立青花瓷研制點,派工部工匠和畫院的畫家一同前往,派一得力官員負責此事。”

  江南東路制置使汪綱趕緊領旨。

  景德鎮是江南東路所在地,皇帝指名發展方向,當然是再好不過。

  “此外,景德鎮同樣試制骨瓷。就是在白瓷原料中加入牛羊等動物的骨粉,用量從35%到45%,要經過兩次燒成,一次素燒,一次釉燒。要求白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具體怎么做,就由你們去嘗試了。”

  有賴于后世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再加上廣泛的涉獵和經歷,也讓他在骨瓷和青花瓷上游刃有余。

  不過,說到玻璃生產,他就只能提供基本的意見了。

  原料:石英砂、蘇打或芒硝、石灰石、白云石、長石等。

  脫色劑:純堿等。

  至于其他還需要什么來使玻璃更加透明,質量更佳,他就不清楚,只能邊試邊來了。

  云南的程海湖可以直接提煉純堿,不過那里現在屬于大理的地盤,只能用食鹽和石灰石來造了。

  趙竑把寫好的單子遞給懵懵懂懂的汪綱,對著他和工匠們仔細說道:

  “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大約占六成到七成,至于其他幾種原料的成分多少,你們自己去試。還有純堿,加多加少也要去試。就拜托你們了。”

  浮法生產玻璃,錫水池和傳送帶,應該難倒不了這些工匠們吧。

  至于玻璃杯、玻璃碗之類產品,用模具生產,似乎也不是難事,比陶瓷要簡單許多。

  通過幾個重點項目推動整體經濟發展,也能發展科學技術。這就是他想達到的根本。

  五年計劃前,先把發展經濟的基礎給夯實了,為將來的經濟全盤啟動造勢。

  大規模煉鋼、青花瓷、骨瓷、玻璃,先從這幾樣基礎產業開始吧。

  似乎可以在明年金陵大學堂的學業中,加上鋼鐵制造和工業制造這兩個專業。

  布置完畢,官員工匠們紛紛散去,趙竑腦袋昏昏沉沉出了教室,一陣秋風吹來,讓他不自覺打了個寒戰。

  畢業了一半學員,平日里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講武堂,都顯得有些冷清,也讓他不太習慣。

  “陛下,江南兵器制造司又造出了一批火炮,還有50多斤的短管火炮。問陛下如何處置?”

  魏了翁在一旁輕聲問道。

  “分一半給四川路,其余一半給淮東和京湖。至于短管火炮,盡快裝備戰船吧。”

  趙竑很快做了安排,跟著添了一句。

  “給曹友聞和余玠他們,順便帶一些茶葉、蜂蜜、干果,還有香皂等送過去。邊塞苦寒,不能虧待了將士們。告訴他們好好練兵,要不然,等朕微服私訪,要是發現了紕漏,饒不了他們。”

  恩威兼施,光有威不行,還得讓人心里舒坦才行。

  就是不知道,西北邊塞,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